韓芳 丁昌平 王麗 童建東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的效果以及化療敏感性。方法 隨機選取2009年6月—2011年7月該院收治的10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分成4個小組,分別采取TP、DP、GP、NP的化療方案,對其中的5例患者進行9mTc-MIBI 檢查,觀察四種化療方案的總有效率和4組患者的生存率,觀察影像檢查結果中療效和陽性之間的關系。結果TP組和DP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GP、NP組(40.0%、40.0%vs32.0%、28.0%),患者1年生存率也較高(44.0%、48.0%vs32.0%、32.0%)。9mTc-MIBI檢查結果為陰性不能排除患病的可能。 結論 TP方案和DP方案在治療有效率以及治療后患者的生存率上均有明顯優(yōu)勢,即使9mTc-MIBI檢查結果為陰性,仍需完善相關的檢查項目或進行臨床觀察。
[關鍵詞]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9mTc-MIBI檢查;化療
[中圖分類號] R7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6(c)-007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dvanced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by chemotherapy and its chemotherapeutic sensitivit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une 2009 and July 2011 were randomly into four group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of TP、DP、GP、NP respectively. Five patients of them were detected by 9mTc-MIBI.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and survival rates of the four groups by different chemotherapy regime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positive showed by the imaging resul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icient of the TP and D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P and NP group(40.0%, 40.0% vs 32.0%, 28.0%, and patients' survival rate was higher (44.0%, 48.0% vs 32.0%, 32.0%), too. Negative results by 9mTc-MIBI test could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disease.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rates and survival rates of TP and DT is superior, and even if the 9mTc-MIBI test results were negative, relevant inspection programs or clinical observation is still needed.
[Key words]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9 MTC - MIBI check; Chemotherapy
肺癌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根據(jù)病理類型的不同,可將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種[1]。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全部肺癌的80%左右,而且大部分初診患者都已屬于晚期肺癌,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的方式得到根治[2]。當前對于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3]。為探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效果以及化療敏感性,回顧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7月該院收治的10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隨機選取2009年6月—2011年7月該院收治的10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在52~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7±1.8)歲;對該組100例患者進行第三代化療藥物治療,將100例患者隨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采用的第三代化療藥物均不同:TP組(紫杉醇+順鉑)、DP組(多西紫杉醇+順鉑)、GP組(吉西他濱+順鉑)、NP組(長春瑞濱+順鉑)。每組治療方法均以21 d為1個周期,化療期間常規(guī)用水。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治療前腎功能、心電圖、血常規(guī)等各項檢查均正常,無嚴重藥物過敏史;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過第三代化療藥物。
1.2 治療方法
1.2.1 TP組治療方法 將135 mg/(m·d)的紫杉醇溶于500 mL濃度為0.9%的NaCl溶液中,靜脈滴注3 h,第1天化療前12 h以及6 h分別指導患者服用10 mg的地塞米松,并于靜脈滴注前肌注25 mg的異丙嗪,靜脈推注400 mg的西米替丁。所用順鉑的總劑量保持在75 mg/m3左右,于前3 d分別靜脈滴注。
1.2.2 DP組治療方法 將75 mg/(m2·d)的多西紫杉醇溶于500 mL濃度為0.9%的NaCl溶液中,靜脈滴注3 h。所用順鉑的總劑量為75 mg/m3,于前3 d分別靜脈滴注。
1.2.3 GP組治療方法 將1000 mg/(m2·d)的吉西他濱與濃度為0.9%的NaCl溶液按照1:10的比例相溶,保證在3 h內滴完,第1天、第8天所用順鉑的總劑量為75 mg/m3,于前3 d分別靜脈滴注。
1.2.4 NP組治療方法 將25 mg/(m2·d)的長春瑞濱溶于100 mL濃度為0.9%的NaCl溶液中,快速靜脈滴注10 min,。第1天、第8天所用順鉑的總劑量為75 mg/m3,于前3 d分別靜脈滴注。
1.3 儀器方法
從100例患者中隨機選取5例患者進行9mTc-MIBI 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SPECT診斷儀進行病變部位的斷層掃面顯像,準備MIBI藥劑,采用新鮮淋洗的 99m-Tc 進行標記。對每例患者化療前1周行肺癌顯像檢查,肘靜脈注射9mTc-MIBI 30 min后,分別用計算機斷層成像技術行早期顯像和延遲顯像。經計算機三維重建技術最終形成肺部橫斷面、矢狀面和冠狀面的斷層顯像。
1.4 療效評價標準
每個周期進行一次毒性反應評價,每兩個周期進行一次療效評價,治療前后均行病灶部位CT診斷掃描[4]。毒性反應評價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統(tǒng)一標準進行;化療效果評價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實體瘤近期療效評價標準進行判定,療效分為四個等級: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進展,將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計為有效[5]。
1.5 隨訪
隨訪方式為門診、電話、再次住院。隨訪終點為患者死亡或末次隨訪,隨訪時間為5~48個月。
1.6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對該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4組在化療效果總有效率上的比較
4個小組共100例患者均完成2個周期以上的化療治療,其中,TP組的總有效率為40.0%,DP組的總有效率為40.0%,GP組的總有效率為32.0%,NP組的總有效率為28.0%,TP組和DP組治療方案的總有效率相同,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P組和DP組在治療方案總有效率上均大于GP組和N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4組在生存時間和生存率上的比較
TP組和DP組生存時間長于GP組和NP組,TP組、DP組和GP組、NP組在1年生存率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5例患者的影像結果
5例患者經9mTc-MIBI影像檢查,4例判定為陽性,1例判定為陰性。
3 討論
3.1 晚期肺癌的臨床治療
晚期肺癌的治療是以化療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正確的化療方案將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惡性腫瘤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腫瘤細胞對多種化療藥物產生了交叉耐藥性。以往的臨床研究表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多藥耐性的發(fā)生與肺癌細胞的過度表達有密切關聯(lián),肺癌細胞過度表達膜轉運蛋白是誘發(fā)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原因。
3.2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效果
以往臨床上關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式有放射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但方式治療對非小細胞的療效較差,且僅是一種局部治療,無法達到徹底治療的目的,而且常常伴隨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脊髓炎等并發(fā)癥。手術治療方式伴隨一系列禁忌癥,并不適合所有患者。通過該研究可以看出,四種化療方案均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治療方案,TP組、DP組、GP組、NP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40.0%、40.0%、32.0%、28.0%,患者一年生存率分別為44.0%、48.0%、32.0%、32.0%,TP組和DP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和患者一年生存率均明顯高于CP組和NP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梢?,TP方案和DT方案無論是在治療有效率還是治療后患者的生存率上均有明顯優(yōu)勢,可作為臨床上的首選化療方式。
3.3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敏感性
惡性腫瘤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腫瘤細胞對多種化療藥物產生了多耐藥性[6]。多耐藥性是腫瘤細胞對結構和作用機制不同的多種抗腫瘤藥物產生了交叉耐藥的現(xiàn)象[7]。多耐藥性的產生與肺癌細胞的過度表達有關。9mTc-MIBI是一種無創(chuàng)的檢查方式,當患者的T/N 值>1.30時,可認為患者肺部腫塊有惡性腫瘤的可能,并且需要借助組織細胞學檢查進一步證實,即使9mTc-MIBI檢查結果為陰性,仍需完善相關的檢查項目或進行臨床觀察[8]。
[參考文獻]
[1] 金龍妹,陳亞萍.產科聯(lián)合ICU救治危重孕產婦36例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0(2):73-74.
[2] 何潔芙.急危重孕產婦搶救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3):385-386.
[3] 顧婷婷,嚴萍,施君瑤.2007-2010年上海浦東新區(qū)南匯地區(qū)危重孕產婦搶救成功病例分析[J].中國婦幼衛(wèi)生雜志,2012,3(4):202-204.
[4] 左祥榮,高春平,曹權,等.入住ICU危重孕產婦臨床特點和干預結果分析[J].江蘇醫(yī)藥,2011,37(24):2977-2978.
[5] 徐志巧,張燕.聯(lián)合檢測蛋白 ERCC1、Rad51 和 P53 的表達與預測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鉑類藥物化療療效的比較[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 32(1):122-124.
[6] 叢蕾,崔言剛,王濰博,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預后因素的COX回歸分析.中國癌癥雜志,2009,19(4):280-283.
[7] 周秀開,孫秀華,趙金波,等.影響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效果的臨床因素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1,5(5):1271-1276.
[8] 劉德軍,馮彥林,余豐文,等.非小細胞肺癌組織學類型和分化程度對i8F-FDGPET/CT標準攝取值的影響[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2010,30(1):5-9.
(收稿日期: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