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華
文明,是歷史沉淀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shù)人認可和接受的精神財富。北京市第二十中學在遵循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基本規(guī)律的前提下,主抓五個方面的習慣養(yǎng)成:舉止文明;誠實守信;熱愛勞動;尊重他人;熱愛集體。希望通過系列教育實踐,能夠使這些優(yōu)秀品質內化為學生的良好習慣。
習慣,從生活入手培養(yǎng)
我們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培養(yǎng)文明習慣。
例如,學校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和規(guī)章,會定期檢查學生的儀容儀表。男生標準發(fā)型為整潔利落的平頭,女生為運動短發(fā)或馬尾辮,體現(xiàn)了學生樸素、大方的良好形象。另外,教師還會督促學生保持自身干凈整潔,細致到學生的指甲、桌面是否干凈,在每個班級形成一種熱愛整潔的氛圍,促進學生自覺整理儀容儀表。再如,學校初高中部一層均設有“誠信水站”,由校團委學生自主管理,在給口渴的學生提供飲用水的同時,還幫助他們自我教育,培養(yǎng)誠信、自尊的人格。水站基金的10%捐給學校的愛心基金,為那些品學兼優(yōu)、家庭困難的學生提供物質上的幫助。雖然學校提供免費熱水,也有商店提供同樣的礦泉水,但還是有不少學生會選擇到誠信水站買水,希望自己可以給身邊的同學提供幫助。又如,學校每周都會有值周班級。值周班級的學生早晨在校門口微笑迎接師生進校,午餐時間維持全校就餐秩序,放學時候負責降旗。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都會至少經歷一次值周活動。雖然一周的時間很短,但學生在勞動過程中能夠體會勞動的辛苦,可以更加體諒老師和家長,學會尊重身邊每一個勞動者。
榜樣,習慣養(yǎng)成的推手
教師的自身素質為全校的文明養(yǎng)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質量保證,老中青三代教師堅守崗位,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教師的言行舉止在與每個同學交流的過程中都在潛移默化發(fā)揮作用,在每一節(jié)課堂上都彰顯著屬于教師自身的魅力。學校初高中部每個月都要組織學生填寫問卷,評選出本月教師中的“師德之星”,學生看到老師們的高尚、辛勞、努力、團結,也會在學習中做到勤奮向上、互幫互助。每個班級門口的門牌都寫有班主任的帶班理念,他們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到班風建設、班級管理中,營造屬于這個集體的班級文化,幫助學生樹立集體意識,從熱愛班級開始,珍惜學校生活,為將來進入社會做好準備。
學校里的榜樣并不只有老師,優(yōu)秀的學生也為身邊的同學起到了表率作用。學校德育處會通過民主考核和評價機制,選出“優(yōu)秀三好學生”“學科小先生”“優(yōu)秀小組長”,這些學生在合作小組和班級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幫助同學成長,也促進自身成長,傳遞積極向上的力量。一些熱衷于校園活動、德才兼?zhèn)涞膶W生還積極加入校團委、學生會,協(xié)助教師組織和舉辦校園活動,用不同于教師的方式推進學校的文明養(yǎng)成教育。
養(yǎng)成,穿越學校圍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在家庭中耳濡目染,逐漸形成各種思想意識、行為習慣。家長樹立的榜樣形象對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起著關鍵作用。學校每學期都設有家長開放日,每個班級都會邀請家長來到學校感受學校生活,任課老師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和家長面對面地溝通。學校還通過數(shù)字校園建立了家校電子溝通平臺,家長可以通過網絡和短信平臺及時了解孩子的動向,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庭教育,幫助孩子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