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青年教師是教學的后備力量,是教育的希望。但剛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教師,在管理學生、研究教學等方面都缺少經(jīng)驗。學校要抓住課改的契機,讓青年教師加強課改理論學習、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進入研究團隊、參與科研工作、注重反思提升,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確定培養(yǎng)思路
2011年,密云縣教委就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以‘三名工程(名教師、名校長、名學校)為抓手,結(jié)合我縣教育實際,堅持育人為本,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到隊伍建設有新舉措、質(zhì)量提高有新突破、各類教育有新進展”。本學年我校結(jié)合教委的“三名工程”及學校教師隊伍的現(xiàn)狀,通過解放思想、大膽使用、重點培養(yǎng)、搭建舞臺、活動競賽等途徑,讓青年教師立足本崗、發(fā)揮專長、共同提高。
厚實育人底蘊
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zhì),以面帶點,促進青年教師發(fā)展。組織干部教師學習《新課程改革標準》《中小學管理》等刊物上的相關(guān)文章。安排學校副校長和語文教師參加北京市第三十二期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班的學習;安排教師20多人次到北京聽課,學習前沿的教學理念,回校后在教研組內(nèi)交流,提高整體學習效果。
加強人文管理,了解專長用其才。為使青年教師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學校首先做到三個了解:即通過介紹、講座讓教師們了解學校、校風、校訓;通過講座等形式讓新教師了解教師工作的內(nèi)容、特點和一些好的做法;通過自我介紹、聊天等形式,學校領(lǐng)導了解新教師的學習專業(yè)、愛好、特長等。在安排工作時盡量考慮新教師的教學意向和所學專業(yè),讓他們學有用武之地。
引領(lǐng)規(guī)劃職業(yè),千里之行始足下。學校組織新教師學習名師的成長歷程,然后指導新教師認真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劣勢、機遇、挑戰(zhàn),制定個人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確定自己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樹立前進的方向。
反復打磨在課堂
學校把參加工作時間相近、年齡相仿、學科相同的青年教師組織在一起,成立了“明師沙龍”。通過沙龍研討、帶徒聽課、反復磨課、展示交流、論文比賽等途徑切實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促進專業(yè)能力。
沙龍研討,學習與交流共進。學校充分利用教研日時間讓青年教師上課,沙龍內(nèi)的青年教師參與聽課,課后一起研究、反思。學校派教學干部參與聽課、評課,共同研究指導,提高指導的實效性、針對性。
師徒聽課,反思與指導結(jié)合。青年教師因為教學理念生疏、課堂調(diào)控能力較差,在聽課中常常只重視上課教師的一招一式,到自己的課堂上也只是簡單的模仿。為克服這個問題,我們一方面鼓勵青年教師多聽課,另一方面給每個青年教師安排一個師傅。課堂上師徒同記筆記,課后師徒共同交流。這樣一來,新教師聽課的實效性就大大提高了。
反復磨課,精深細處長功夫。由于青年教師對上課流程缺乏了解與調(diào)控,課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尷尬的場面。磨課是提高新教師教學感悟的一個過程,可以培養(yǎng)他們正確把握教材、科學設計教案、課上靈活調(diào)控等能力。青年教師講一次,研討一次,然后再講,這樣反復磨練,課堂教學能力日漸扎實。
展示交流。學校開展了“明師沙龍”展示課活動。青年教師把一個學期學習的成果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給大家上展示課。課后寫成教學課例,再次反思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教學目標、設計流程等,再次提升認識。
深入反思,克服缺憾得新法。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減少遺憾。我們要求新教師在沙龍里上一課,研一課,反思一課,組織青年教師積極撰寫教學反思,利用活動時間學習“為什么反思”“怎樣撰寫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常用方法之教育敘事”等,提高認識并樹立反思意識。
專題研究促發(fā)展
學校歷時六年,完成了“校園詩化教育的研究”專題研究。學校充分發(fā)揮新教師電腦技術(shù)的特長,組織他們編纂校本教材。歷時2個月,青年教師們將學校詩化教育的成果編纂成校本教材《愛上詩歌》。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后備力量,要加大培養(yǎng)力度,給任務、多培訓、多指導,讓他們盡快成長為學校的中堅力量,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踏實、穩(wěn)健。
編輯 肖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