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丹
[摘要] 目的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腸道受不同人工氣腹壓力的影響。 方法 選取90例在該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將90例胃癌患者隨機分為3組,分別為研究組30例、對照1組30例、對照2組30例,3組分別采用8~10 mmHg、11~13 mmHg、14~16 mmHg氣腹壓力進行手術,觀察對腸道的影響。 結果 在血漿D-乳酸水平、腸黏膜的損害程度上,采用氣腹壓力最小的研究組均較其他兩組要小,研究組、對照1組、2組的術后48 h的血漿D-乳酸水平分別(2.91 ±0.70)μg/mL、(3.17 ±0.52)μg/mL、(9.27± 0.71)μg/mL,研究組在腸道功能恢復上明顯較快。結論 在行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時,建立較小的人工氣腹壓力,能降低對腸黏膜的損傷,有利于術后腸道功能恢復。
[關鍵詞] 腸道;不同氣腹壓力;腹腔鏡胃癌根治術
[中圖分類號] R73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1(b)-0046-02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對于胃癌的治療,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在胃癌早期遠期的效果上已取得較好的效果,并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因此人工CO2氣腹對于患者的各方面影響也日漸被人們所關注。已有研究指出,人工CO2氣腹會對人體循環(huán)功能和人體呼吸有不利影響。然而人工氣腹對腸道的影響卻鮮有報道[1]。該研究為研究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腸道受不同人工氣腹壓力的影響,對2012年8月—2013年8月該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進行實驗,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90例在該院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其中有41例為女性,男性有49例,患者年齡26~78歲,平均年齡(48.9±8.9)歲。納入對象:術前經(jīng)檢查無肝、腎、肺、心功能異?;颊?;無遠處轉(zhuǎn)移;經(jīng)超聲或CT檢查結果顯示胃角或胃竇部位的局部或早期進展期胃癌;血生化檢測無異常;無門靜脈高壓患者。將90例胃癌患者隨機分為3組,分別為研究組30例、對照1組30例、對照2組30例。研究組30例胃癌患者中,18例為男性,女性為12例,患者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44.6 ±6.9)歲,對照1組30例胃癌患者中,19例為男性,女性有11例,30例患者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49.0±9.6)歲,對照2組患有胃癌的30例患者中,12例為男性,女性有18例,30例患者年齡27~77歲,平均年齡(46.5±5.6)歲。3組患者手術前氣腹壓力分別為8~10 mmHg、11~13 mmHg、14~16 mmHg。
1.2 手術方法
研究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行胃癌根治術,之后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氣腹,控制人工CO2氣腹的氣流量為2~3 L/min,達到8~10 mmHg氣腹壓力時停止,以四孔法置人腔鏡及其他器械,然后對胃周血管、組織及其他指標進行常規(guī)處理,清掃淋巴結,并于上腹正中做直徑5 cm左右的切口,將胃部病灶進行處理,然后進行常規(guī)吻合及其他處理。手術完成后,對腸粘膜的病理形態(tài)進行分析,并分級腸粘膜的損害程度。對照1組和對照2組患者與上述研究組過程相同,僅僅在建立CO2人工氣腹時的氣腹壓力不同,分別為11~13 mmHg、14~16mmHg。
1.3 評估項目
對3組患者的血漿D-乳酸水平、腸粘膜損傷、腸道功能進行評估。血漿D-乳酸水平檢測時間為術前、術后2 h、術后24 h、48 h。評估腸道功能:排氣時間、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
1.4 療效評定
5級:腸壁全層壞死,透壁壞死。4級:黏膜下層及黏膜壞死,腸腔壞死。3級:黏膜隱窩1/3遭到破壞。2級:黏膜隱窩1/3遭到破壞,中度損傷。1級:黏膜表面上皮脫落,輕度損傷。0級:正常,無損傷[2]。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文中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以(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在血漿D-乳酸水平上,3組的比較
采取氣腹壓力最小的研究組在術前和其他兩組無差別,術后2 h、24 h各組之間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48 h,氣腹壓力最大的對照2組較其他兩組的血漿D-乳酸水平要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在血漿D-乳酸水平上3組的比較(x±s,μg/mL)
注:與研究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1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在腸黏膜的損害程度上,3組的比較
術后,研究組患者的腸粘膜損傷較低,對照1組次之,對照2組較重,見表2。
表2 在腸黏膜的損害程度上3組的比較(n)
2.3 術后,在腸功能恢復情況上,3組的比較
術后,研究組排氣時間較短,較對照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上,各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研究組的時間最短。見表3。
表3 術后,在腸功能恢復情況上3組的比較(x±s)
注:與研究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1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結論
腹腔鏡下根治胃癌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手術安全等特點,在手術中,需建立CO2人工氣腹,從而使術野清晰,術野的清晰度越高,要求氣腹壓也越高,然而在建立較高人工氣腹時,會引起機械性壓迫和生理學影響等,主要反映在消化、循環(huán)、呼吸、炎性反應、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等[3-7]。血漿D-乳酸水平能評估腸道功能,血漿D-乳酸水平越高顯示腸道功能越差。該研究為研究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腸道受不同人工氣腹壓力的影響,對3組患者進行實驗,結果顯示,就血漿D-乳酸水平上比較,術前3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對照1組、2組術后2 h的血漿D-乳酸水平分別為(12.14± 0.82)μg/mL、(14.18 ±0.65)μg/mL、(16.51 ±0.66)μg/mL,3組術后24 h血漿D-乳酸水平分別為(2.98± 0.71)μg/mL、(7.25± 0.66)μg/mL、(9.27± 0.71)μg/mL,3組48 h的血漿D-乳酸水平分別(2.91 ±0.70)μg/mL、(3.17 ±0.52)μg/mL、(9.27± 0.71)μg/mL,術后2 h、24 h各組之間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48 h,氣腹壓力最大的對照2組較其他兩組的血漿D-乳酸水平要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組患者術前后的氣腹壓均有所上升,之后氣腹壓相對較小的2組血漿D-乳酸水平逐漸降低,而氣腹壓力最大的對照2組,卻持高不下,同時,術后研究組的術后腸粘膜損傷較低,對照1組次之,對照2組較重,說明氣腹壓力越高,對腸道黏膜的損傷越大,最后,研究組排氣時間較短,較對照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上,各組之間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研究組的時間最短。有文獻指出,腹腔鏡下行胃癌根治術中,建立較小的人工氣腹壓力,對腸粘膜的損傷較小,腸胃恢復較快[8-10]。因此該研究論述結果和該文獻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行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時,建立較小的人工氣腹壓力,能降低對腸黏膜的損傷,有利于術后腸道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 姚國良,俞建平,姚琪遠.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研究進展[J]. 外科理論與實踐,2011,16(1):104-106.
[2] 周均,王培紅,曹永寬,等.腹腔鏡輔助進展期胃癌D2根治術與開腹手術近期療效的臨床對照研究[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4,21(1):50-54.
[3] Song KY,Kim SN,Park CH.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with D2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gastric cancer:technical and oneolngic aspects[J].Surgical Endoscopy,2008,22(3):655-659.
[4] 胡偉國.腹腔鏡胃癌手術并發(fā)癥及其對策[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 15(4):325-327.
[5] 劉立業(yè),曹永寬,羅國德,等.手輔助腹腔鏡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15例[J].廣東醫(yī)學,2012,33(2):265-267.
[6] 曹永寬,劉立業(yè),龔加慶,等.手輔助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中淋巴結清掃模式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6(10):970-973.
[7] Kawamura H,Okada K,Isizu H,et al.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targeting as a less invasive procedure[J].Surgical Endoscopy,2008,22(1):81-85.
[8] Hwang SI,Kim HO,Yoo CH,et al. Laparoscopic-assisted distal gastreetomy versus open distal gastrectom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Surgical Endoscopy,2009,23(6):1252-1258.
[9] 蘇向前,楊宏,邢加迪.腹腔鏡胃癌外科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思考[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8):773-775.
[10] 陳海金,俞金龍,黃宗海,等.3D高清腹腔鏡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4(4):588-590.
(收稿日期:201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