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西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晉侯鳥尊”出土時鳥尾部殘損,經(jīng)文物修復專家將尾部的象鼻修復呈向內(nèi)卷曲狀態(tài)。本文認為鳥尊尾部象首處修復不妥,從同類鳥形立體青銅器與同時期象形紋飾比較兩個方面應該為象鼻外卷呈“S”形。
關鍵詞:晉侯鳥尊;文物修復;鳥形立體青銅器;象形立體紋飾
晉侯鳥尊又叫“燮父鳥尊”,出土于天馬—曲村晉侯墓地,鳳鳥作回首站立狀,頭上高冠,兩翼上卷,尾部為一鼻向內(nèi)卷的象首;背上有蓋,蓋上一鳥形紐,蓋內(nèi)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乍向太室寶尊彝”?!皶x侯”是燮父的自稱,“向”有朝北、在北的意思,“大室”即太室,是太廟的主要建筑。燮父是西周唐國的第二代繼承人,在他統(tǒng)治期間,將國號“唐”改為“晉”,這在晉國歷史上是一件大事,需要告祭先人,祈求祖宗的庇佑。即可以推斷出,晉侯鳥尊實際是“六彝”中“鳥彝”的一種,是置于大室的用于祭祀的祼器。
侯鳥尊出土時因其出土位置接近盜洞,鳥尾部和尖喙殘損,一說經(jīng)由北京大學的文物修復專家修復才得以重現(xiàn)本來面目。筆者認為,鳥尊尾部象首處修復不妥,不應為象鼻內(nèi)卷,應該為象鼻外卷呈“S”形。以下從同類鳥形立體青銅器與同時期象形紋飾比較兩個方面闡述原因。
1 同類鳥形立體青銅器比較
鳥形立體青銅器在我國出土總數(shù)不多,學術界也往往把鴨形、雁形歸為鳥形中,本文主要探討具體表現(xiàn)形象為鳥形的立體青銅器,不包括其他鳥類的青銅器。
與晉侯鳥尊器型最為相似的是山西翼城縣大河口墓地M2002出土的銅鳥形盉。這件鳥盉翹首,扁平尾,背有蓋,以連接于背后近尾處,腹前翹起一平口流,后腹下接外卷象鼻足。這件鳥盉后腹下接的象鼻足,與晉侯鳥尊的象鼻尾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因器型不同,所以不是作為鳥形青銅器的尾部。但是兩件器物的象鼻的功能基本都是為了使器物保持平衡,起支撐作用。
“霸”國不見于傳世文獻記載,已知材料表明“霸”與燕、晉、倗等國和周王朝曾有往來關系。墓葬時代橫貫西周,晚期進入春秋初年。由此可見,霸國墓地M2002和晉侯墓地M114的時間年代類似,作為同時期的動物造型青銅立體型器,兩者的紋飾和習慣也可能類似并存在影響關系。所以,霸國鳥形盉的象鼻足外卷,晉侯鳥尊的象鼻尾部也應該是外卷,而不是現(xiàn)在修復的向內(nèi)卷的造型。
與晉侯鳥尊時間相當?shù)镍B形立體青銅器還有兩個典型代表。一是現(xiàn)藏于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的西周倗季鳳鳥尊。倗季鳥尊背部有一圓拱形器蓋,蓋上亦挺立一只小型鳳鳥,大小鳳鳥相呼應;蓋內(nèi)側有銘文:“倗季乍祖考寶尊彝”。聯(lián)系山西絳縣橫水發(fā)現(xiàn)的西周倗國國君及其夫人畢姬的墓葬,其中很多隨葬器物都帶有“倗”字銘文,由此可以猜測倗季鳥尊的出處。倗季鳥尊的尾部、后腹部雖沒有向晉侯鳥尊和霸國鳥形盉的象鼻紋飾構件,但其尾部下垂,總體趨勢是朝外,與頭的朝向呈相反方向。
另一件器物是出土于太原金勝村趙卿墓的鳥尊。趙卿鳥尊是具有實用性的盛酒器,在鳥尊的后下部有一只很小的虎形支腳,虎口朝向與頭部相反,以前爪撐地,后足向上支撐鳥尊后部的重量,即使注滿酒液放置,鳥尊也不會傾倒。趙卿鳥尊雖然時代與晉侯鳥尊相差較遠,但其所屬地區(qū)相同,兩者之間傳承的文化也屬同宗;虎形支腳也是虎口朝外,尾部也自然舒展,都與鳥的頭部呈相反方向。
綜上所述,與同類鳥形立體青銅器相比較,其尾部都是的整體趨勢朝向都與頭部相反,呈上翹趨勢。所以可以大膽推測,晉侯鳥尊的尾部也應朝向與頭部相反方向,即象鼻朝外上翹。
2 同時期立體象形紋飾比較
象紋裝飾青銅器在西周早期迎來了發(fā)展高峰。出土的象紋青銅器具有數(shù)量多、分布地域廣泛,器類豐富的特點,這個階段象紋銅器所裝飾紋飾除象紋外,還裝飾云紋、雷紋等其他紋飾。
象鼻鳥尊的來源可能是源于古人對鳥和象的崇拜。以晉侯鳥尊為例,從整個造型上看,主要造型是鳳鳥形,象形巧妙地依附于鳥形之中。象體積大但性情溫順,它是吉祥的象征,只有人君自養(yǎng)有節(jié)時,靈象才會出現(xiàn)。古史傳說中認為大象有知恩必抱的品德,和人一樣有羞恥之心,常被稱為獸中之德者。
梁彥民先生在《商人服象與商周青銅器中的象裝飾》一文中把青銅器中的象形紋飾分為了三類:一是象尊,即器物本身為象形;二是象紋青銅器,指以“象”的形象為裝飾母題;三是類似象鼻鳥尊類型的器物,以象的身體的某一部分(象鼻)為裝飾題材的青銅器。
晉侯鳥尊的象形尾就屬于第三類——“以象鼻為裝飾題材的青銅器”。但是因晉侯鳥尊制作極其精良,巧奪天工,像晉侯鳥尊這樣直接以象鼻作為器物尾部的器物較少,主要以其他三種類型出現(xiàn):第一種多以象鼻作為器物的足,如卷鼻象足方鼎;第二種為象鼻狀的簋的耳部或垂珥,或者壺的雙耳是上揚的象鼻,如倗生簋、太子伯壺;第三種是器物腹部兩側伸出“S”型的象鼻作為裝飾,如盠方彝、伯飲壺。
從圖四可以看出,上述三類以象鼻為裝飾題材的青銅器,象鼻的卷曲都向外,呈“S”形,并未見象鼻朝內(nèi)卷曲的情況。因此,晉侯鳥尊尾部的象頭造型,也因是象鼻卷曲朝外的造型。
當時文物修復專家為什么將晉侯鳥尊修復成象鼻內(nèi)卷的造型,可能是受現(xiàn)代象鼻形象的定式思維,并且可能那時沒有出土足夠的資料支撐其更好晚上晉侯鳥尊的形象。并且晉侯鳥尊蓋上部的小鳥的后腹部延伸出的尾部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朝內(nèi)卷曲的立體紋飾,文物修復專家可能認為其是與鳥尊主體相對應的象鼻;但結合小鳥前腹部向后卷曲的立體紋飾,筆者認為這一對紋飾可能組合成了竊取紋,而非向內(nèi)卷曲的象鼻縮小版。尾部的另一部分向外延伸的紋飾才是小鳥的真正尾部,與鳥尊主體大鳥形象的尾部象鼻朝外并不沖突。
參考文獻
[1]馬強. 商周象紋青銅器初探[J]. 中原文物,2010,(5): 57-65.
[2]梁彥民. 商人服象與商周青銅器中的象裝飾[J]. 文博,2001,(4): 57-68.
[3]楊敏. 淺析西周宗廟禮器之鳥尊[J]. 史海鉤沉, 2007, (4): 12-30.
[4]趙凡奇. 鳳鳴晉地——山西博物院鳥尊鑒賞[J]. 山西檔案, 2012, (04): 17-19.
[5]康艷. 山西商周青銅器鳥裝飾研究[D]. 太原: 山西大學, 2010.
[6]商彤流, 孫慶偉, 李夏廷, 馬教河. 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六次發(fā)掘[J]. 文物, 2001, (08): 4-55
[7]趙凡奇. 鳳鳴晉地——山西博物院鳥尊鑒賞[J]. 山西檔案, 2012, (04): 17-19.
[8]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河口墓地聯(lián)合考古隊. 山西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J]. 考古,2011,(7): 9-18
作者簡介
樵馨蕊(1994—),女,山西省太原市人,南京師范大學,職務:學生,研究方向:文物與博物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