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偉
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
蔡建偉
教師要科學引導、精心設計,讓學生主動地對知識感知、體驗和領悟。課前,教師可以通過歌曲、童謠、游戲等多樣活動預熱,調動學生參與熱情;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課后,教師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作業(yè),展現(xiàn)學生個性特點;教師可以將恰當評價貫穿始終,鼓勵學生增強學習自信。
主動性;教學情境;問題引領
主動是內在動力的外在表現(xiàn),而學習的主動性是指學生在主體意識的支配下,有目的自覺自愿地學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以教師的科學引導和精心設計為前提條件的。學生主動地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是素質教育本質的要求。“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關注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保ń逃?001)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將學習的舞臺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主動地學習。教師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個個的知識點轉變?yōu)橹R的框架,給學生創(chuàng)造最大的展示空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興趣時,那么活動效率就會變高,而且人不易產生疲勞和負擔過重的感覺。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難的一種內在的心理因素,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學生如果對所學的東西有興趣,就會不知疲倦,愛學、樂學。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第斯多惠、袁一安2001)。
(一)用歌曲、童謠激趣,營造學習氣氛
在英語的初始學習階段,大量的語言輸入非常重要。歌曲、童謠在任何一種語言中都是扮演著啟迪的角色,是學生最有效的語言學習工具。尤其是英語童謠,它通俗、簡練、押韻、富有生活情趣,又易于朗讀,便于記憶。在低年級字母教學中,教師采用RAP的說唱形式,演唱字母歌。ABCDEFG,sing a song of ABC,A for apple,B for boy,C for cat and D for dog,E for egg and F for fish,G for girl and H for hand.I for ice-cream,J for jet,K for kite and L for lamp...在學生能夠熟練說唱的時候,再次進行單詞的替換,A for ant,B for bag,C for car and D for duck,E for elephant and F for frog,G for goat and H for head...學生邊說邊做動作表演,節(jié)奏時快時緩,音調抑揚頓挫,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這樣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必定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英語課成了學生展示的舞臺,表演的舞臺。學習的主動性、參與的熱情被激活。
(二)用游戲激趣,吸引學生注意
教育家杜威倡導“生活即教育,游戲即生活”,對于學生而言,游戲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途徑,這是由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的。教學中的游戲可以將枯燥的語言變得生動有趣,游戲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有趣的語言交際情景,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用,這種愉快的情緒體驗,能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堂教學,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京版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 6話題是借用文具,上課開始筆者和學生做了個簡單的猜測游戲?!癗ow,guess.What’s in my hand?”學生紛紛猜測“An eraser?A ruler?A crayon?”學生會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把已知的單詞不斷地復現(xiàn)出來,為后面詞句操練提前預熱。在三年級下冊Unit 5話題是談論兒童節(jié)的打算,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以直接出示詞組的朗讀方式進行大量動詞詞組的朗讀操練,學生必然不會感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分組呈現(xiàn)的方式,逐步加大難度的方法,即由開始的一組呈現(xiàn)三個過渡到四個、五個。學生先辨認、記憶,然后單詞卡反轉,打亂原有順序,學生再來猜測詞組是哪一個。單詞朗讀的次數(shù)隨著不斷的猜測逐漸增加,學生的興趣不減反增,不僅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為后面的句型替換練習做了充分的準備。
游戲引入新課,不但復習了大量的詞匯和句子,為新課做好了鋪墊,而且能促使孩子動腦、動口能力的發(fā)展。
英語是一種語言,脫離了一定的情境,語言就難以恰當?shù)乇硎?,難以發(fā)揮其表達與交際的作用。在強調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接近生活的語言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學習氛圍之中,感受語言,體會語言,享受運用語言溝通的快樂。
(一)創(chuàng)設理解情境,引領學生主動思維
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條件是情境。有意義的情景創(chuàng)設,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教師要做學生思維的激發(fā)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以京版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 5 lesson 17為例(如圖1)。
圖1
教師可以用一個個小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幫助他們理解教學重點,引發(fā)他們交流與表達的愿望。本課的對話以兩幅圖呈現(xiàn)。這兩幅圖案呈現(xiàn)了兩個場景,文本信息非常有限,跳躍性也很大。在學習對話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提問:“Where does Sara?How do you know?”引導學生收集圖片信息,從細節(jié)處引導,補充對話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以問導思。當教師拋出這個問題后,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了,他們首先看到的是面積比較大的,醒目的,明顯不同于我們國家風格的建筑物。學生會說“not in Beijing,not in Beijing.”還有些細心的學生發(fā)現(xiàn)桌子的小國旗和俄羅斯套娃,學生立即有了答案。兩個小問題,激起了學生參與的熱情,調動了學生的思維。
(二)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輔助學生精彩展示
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對話可以為學生提供互動的機會,能夠開發(fā)和挖掘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能力。表演既可以在師生之間進行又可以在生生之間進行,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手動起來,口動起來,思維動起來。
四年級學生學習的繪本故事I want to move,講述的是小兔子Tom想搬家,他告別爸爸媽媽,看到了樹上的小鳥,覺得很好玩,也想住在樹上,老鷹飛來要抓小鳥,Tom嚇壞了,覺得住在樹上不好玩。他又出發(fā)了,看到蜘蛛住在網上,蝗蟲住在了草叢里,很是喜歡,最后的種種經歷使他感受到還是自己原來的地洞好,還是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更溫馨。故事呈現(xiàn)的句型很簡單。I want to move.I want to live in the...too.It’s not...to live in the...大量的信息都隱含在圖片中。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筆者不斷地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猜測不同場景中出現(xiàn)的人物與Tom會有哪些交流,啟發(fā)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對故事的圖片、文本進行整合再構,將敘述式的文本內容轉變成對話的形式,幫助學生感受情境所傳達的意思。在分組表演不同場景時,學生的語言豐富,興趣十足。當表演成了一件好玩的事情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必然能夠調動起來。
以往的課后作業(yè)多是在學習新知識后布置單詞、句型的抄寫。這樣的作業(yè),教師容易檢查、督促,但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的學習能力、求知需要互不相同。靈活的作業(yè)時間、內容、形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一)布置課前作業(yè),發(fā)揮學生主動性
新課程提倡“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課前作業(yè)能發(fā)揮其獨特的作用。課前讓學生帶著具體任務進行主動的預習,不僅能為教師課堂教學提供教學信息和教學依據(jù),還能幫助教師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率。
三年級上冊Unit 5,學習的話題是天氣。以往的詞句教學,筆者會出示自己從網上搜集來的各種各樣的天氣符號,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進行對話替換練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sunny/windy/cloudy...現(xiàn)在筆者把它當作課前作業(yè),布置給學生。讓他們自己上網查找各種天氣的符號,把符號畫在作業(yè)本上,并配上相應的單詞,課上展示交流。在課上,學生紛紛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天氣符號,每展示一個,學生就朗讀一遍單詞。到最后的展示階段,這些單詞學生已經能夠脫口而出了,并且還出現(xiàn)了霧、霾、暴風雪等具有時代特點而課本沒有要求學習的詞匯,這就是主動學習的效果的體現(xiàn)。
(二)布置創(chuàng)作型作業(yè),發(fā)揮學生才能
作業(yè)練習,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檢測。但是單一的重復模仿、機械記憶不適合小學生活潑的性格。而創(chuàng)作型的作業(yè)形式,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變被動的完成為主動的探究。學生能從創(chuàng)造設計中找到樂趣和自信。
在學習旅游、節(jié)日、動物的話題后,筆者會讓全班學生以組為單位完成手抄報的制作。讓善寫、善畫、善構思的學生都人盡其才,在創(chuàng)作中體會學習帶來的快樂。教師定期選擇優(yōu)秀作品進行評比,同伴的贊賞就是對學生極大的肯定。I want to move故事學習后,不同的學生呈現(xiàn)了不同的創(chuàng)作。(如圖2)
圖2
The Food action故事學習后創(chuàng)作思路各異的作業(yè)。(如圖3)
圖3
布置作業(yè)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目的,把教學推向深入,給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教師只有對學生作業(yè)有明確的要求、有詳細的準備,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起來。
(一)鼓勵性評價,體驗成功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惫膭钚缘脑u價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促進其自身積極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
在課堂上,筆者既注重語言上的評價肯定“Good!”“Great!”“Perfect!”“Well done!”等,又巧妙地與學校的七彩陽光少年評選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對朗讀、對話、表演、書寫、紀律等方面表現(xiàn)好的學生獎勵印章,采用以印章?lián)Q卡的方式評價。集齊七種顏色的卡就可以獲得我?!捌卟赎柟馍倌辍钡姆Q號。語言的稱贊能給學生帶來短時間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分享卻能把成就感和自信心延續(xù)到四十分鐘以外?!捌卟赎柟馍倌辍钡男麄鳈冢瑫寣W生、家長共同分享得獎的成功喜悅,這樣把積極的鼓勵滲透到課堂內外,以其點滴成功為支撐點,使學生充滿自信。
(二)多方面評價,提高自信
教學中的評價應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教師應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情感和態(tài)度及時進行評價。
總之,在課堂上,“教”只是實現(xiàn)“學”的一種手段,學生會學、樂學才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才是精彩的課堂。教師要科學引導、精心設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感知、體驗、領悟。
引用文獻
第斯多惠,袁一安.2001.外國教育精典解讀·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0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信息:101300,北京,北京順義光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