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話題】自嘲 追求 尷尬 向上的心
小學三年級,當時的臺灣仍很窮,這天課堂上老師談到電器,便要同學說說家里的電器,我第一個被點名,想了很久才回答:電燈泡……剛出口,老師和同學就笑開了。
從此別人的嘲笑跟了我半輩子,包括的范圍很廣,像我初中進了臺北最好的大同中學,上學途中遇到小學三年級的電器老師,他見到我的制服竟目瞪口呆,問:“張國立,你進了‘大同?。俊蔽液艿靡獾攸c點頭,但事后得知他問了其他同學,才知道我念的是大同中學夜間部,同學轉(zhuǎn)述老師的話:“我就知道?!?/p>
于是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夾縫中的人。
高中時學校挑選校籃球隊的成員,我也跟著一幫子人起哄去報考,只見全場幾百只眼睛盯著我?guī)蛏匣@,自認很美妙的姿勢,但球沒進,人也摔了個狗啃泥,聽到教練不耐煩的聲音喊:下一個。
等到考大學,名落孫山,我這個呆子還以為只差三分,雖敗猶榮,但一個和我交情不是很好的同學私下這么對其他人說:“我就知道,張國立會考上——才怪?!?/p>
第二年卷土重來,那時也是聯(lián)合招生,按照分數(shù)和志愿分配學校,總算老天給我一個機會,考上了輔仁大學,但解釋起來又頗費工夫,因為是日文系。
那時的輔仁大學外語學院以德文、英文、法文出名,于是大家先聽到我念輔仁,都點頭稱是,再聽到日文系,當然又“哦”了。
夾縫中的人,意思是明明不屬于某個階層,偏要攀上這個階層,就怎么做也不對了。夾縫中的人令人不知所措,先讓所有人有期望,馬上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一回事,就禁不住把失望與嘲笑掛在臉上了。
大學時我們班上的男生都有個沒說出口的心病,不敢追自己系里的女生,大家都相信日文系的女生想找醫(yī)學院或法學院的男生,怎會淪落到跟日文系的男生在一起?我鼓起勇氣去搭訕織品服裝系的女生,都能引發(fā)女生宿舍廣泛的討論:那個日文系的張國立,腦袋壞掉了嗎?
最慘的莫過于參加話劇社,因發(fā)音不標準被淘汰,畢業(yè)兩年后當年話劇社的成員仍在演戲,選中我寫的一個劇本,我興奮地趕去看他們彩排,聽到一位學長說:不知道張國立從哪里抄來的。
一旦被認定,就很難翻身,尤其是夾縫里的人。后來當了記者,采訪一位明星,剛和我握手時很熱情,見到我的名片,立即扭頭和我旁邊的電視臺記者有說有笑了。嗯,我是晾在竹竿上的衣服,風吹來又吹走,人們從未理會我擺出的是什么姿勢。
在夾縫里待久了,能悟出若干道理,最大的道理莫過于自嘲,放松別人對我的期待,如此他們的失落感比較小,也就不會忍不住嘲笑我啦。例如我叫張國立,沒錯,跟北京的導演張國立同名同姓,而且我的老婆叫趙薇。
這樣夠夾縫,夠自嘲了吧。
【素材分析】人生只要不放棄,就一直在追求的路上。你不知道你能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不管在什么位置,有人總會比你好;不管你多努力,事情總會不盡如人意。生命總會有點尷尬,你要做的就是,永遠不放棄那顆向上追求的心。
【速用名言】
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獤|漢文學家 張衡
2.我的理由是,世界上的事,若不讓別人尷尬,也不讓自己尷尬,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我作賤。比如我長得丑,就從不在女性面前裝腔作勢,且將五分的丑說到十分的丑,那么丑倒有它的另一可愛處了?!敶骷?賈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