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王 婷
70多年前,位于現(xiàn)在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東北部,這里是長新鄉(xiāng)宋殿村宋作梅宅院中的一個廳堂。1937年12月24日,富陽縣城淪陷。隨即,日軍第22師團35聯(lián)隊霸占了這里??箲?zhàn)勝利后,宋殿村被指定為侵浙日軍投降的唯一地點。1945年9月4日、5日,洽降工作就在這座宅院內舉行。為紀念此事,富陽將長新鄉(xiāng)改名為受降鄉(xiāng),把宋殿村改名為受降村,洽降宅院稱作受降廳。
2005年11月20日,“受降廳”成為浙江省唯一一家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單位。為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按照計劃,受降廳擴建成為浙江省抗戰(zhàn)勝利紀念館,在今年8月15日前完成布展并預開放。9月3日,成為浙江省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主場地。
位于受降村,距離“受降廳”500米,是當年日軍殺害我同胞的刑場和拋尸地點。在這里,無辜遭到日軍殺害的中國同胞數(shù)以千計,史稱“千人坑”。
王羿澤媽媽:抗戰(zhàn)勝利時日本人在受降舉行了投降儀式,所以叫受降。
何萱萱媽媽:因為1945年9月4日,日軍在這里呈交投降書而改名。
黃浩翔媽媽:去過,國恥難忘。
李子諾爸爸:小時候去過一次,雖然記憶不深了,但覺得爺爺奶奶輩的日子很艱苦,受盡磨難。
徐方城爸爸:去過,日軍殘暴沒有人性,我們的美好生活是人民軍隊拿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幼兒朱蔡澤:沒去過,但是我坐車時看到過。
幼兒何萱萱:千人坑為什么叫千人坑呢?
幼兒蔡含澤:想知道大人是怎么打仗的。
常悠然爸爸:當時日軍的殘暴行為,老百姓的生活狀況。
2015年6月7日,冒著蒙蒙細雨,家長和孩子們,整隊出發(fā)了。
走進受降廳,爸爸媽媽站在一邊,孩子們有模有樣地讀著受降廳的“前言”,了解受降廳的歷史。遇到孩子不清楚的地方,爸爸媽媽在一旁幫助。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最后,李子諾爸爸用標準的普通話完整地為孩子們讀了一遍。他慷慨激揚的聲音充溢著滿滿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時候,孩子們仿佛都被感染到了,屏聲斂氣,一臉嚴肅地聽著。
管理受降廳的胡雷興老爺爺接待了大家。他80多歲了,一身藍色布衣,背有點佝僂,無情的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褶皺,而那對深陷的眼睛卻顯得特別有精神。訪談中,講到激動處,他瘦削的身體顫抖不已。
訪談實錄
問:請問爺爺,日軍入侵受降的時候您多大?
答:那是1937年12月,那年我只有4歲。
問:您能說說日軍入侵的一些情況嗎?
答:剛入侵時我還小,記憶有些模糊。日軍一來便燒了很多房子,殺了很多人。我和村里人一起,走在背井離鄉(xiāng)的路上。我們逃到大山里生活了5年,我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還是被抓了,一直不知生死。我孤身一人跟著村里人又回到了宋殿。隔壁的一位婦女,全家5人逃難卻只回來了她一人,那時她天天哭號著,希望親人能夠回來。
侵略富陽的日軍把總部設在了宋殿,他們不僅搶東西,還給每戶人家強制分配了任務。我10歲時,日軍就強迫我做起了重活。
問:日軍有多殘忍,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答:日軍幾乎每天都出去抓人,抓的幾乎都是無辜的百姓。抓來后把人關在水牢,有個人在水牢待了兩天后,腳都爛了。有的人想逃出去,被日軍抓回來放在鍋里煮。日軍還強迫我們看他們殺人。人殺了就吊在現(xiàn)在叫“千人坑”的地方。這個坑里埋的人當時就無法數(shù)清楚了。后來清理時,頭骨就有1800多個,所以稱為“千人坑”。有一戶人家7口人全都被殺了,最小的才3歲(說到這里,老人沉默了幾分鐘)。
問:簽署投降協(xié)議是哪一年?當時的情況是怎么樣的?
答:正式簽署投降協(xié)議是1945年9月4日,那天,人們敲鑼打鼓,歡欣鼓舞。只可惜很多親人都不在了。
胡雷興老爺爺帶著孩子們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參觀了受降廳里當時日軍與中國軍隊簽協(xié)議的桌子。桌簽上,日軍軍官的名字依然醒目。
看到沸水鍋,孩子們圍聚在一起,憤憤不平:“把人用開水煮,該多痛??!日軍太壞了!”看到一些老人手腳深受細菌戰(zhàn)傷害的照片,孩子們露出了同情的目光。王羿澤發(fā)現(xiàn)了照片上有飛機,媽媽告訴他:“是我們中國軍隊把日軍的飛機打下來了。我們用自己的勇敢和努力,最終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孩子們發(fā)出感嘆:“中國軍隊真勇敢!”
在千人坑遺址碑前,孩子們拿著親手做的白紙菊花獻給那些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被日軍殺害的人。孩子們的心情有些沉重、有些低落,他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人在戰(zhàn)爭中受到的苦難。爸爸媽媽們用雙手輕輕撫摸他們,似在傳遞這樣的理念:勿忘國恥,熱愛和平,好好成長。
回到幼兒園,家長和幼兒認真地交流感想,并記錄下來。
家長方琴: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最終以中國人民的勝利而載入史冊。我們永遠不能忘記,70多年前日軍侵略我們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血淚史。更不能忘記,全中國人民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寫下的一篇篇壯麗史詩,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正是無數(shù)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家長李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中,我們要跑好這一段。一直以為民族正義、愛國主義對孩子來說很遙遠,但是通過今天的活動,我發(fā)現(xiàn)它就在我們身邊。愛國不是口號,而是行動,祖國強大、美好的未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偉大的中國夢需要每一個人去努力。我們能回報給祖國和人民的,只有牢記黨的要求,學習英雄榜樣,加倍努力,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我們也要把祖國和人民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讓孩子從點點滴滴做起,一步步成長,爭取全面發(fā)展。
活動結束了,歷史在緬懷中永新。春夏秋冬,“千人坑”下的孤魂,在訴說著什么?受降廳外的鑼聲,又在宣告著什么?昨天已經(jīng)過去,今天就在腳下,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記住苦難,銘記英雄,緬懷先烈,敢于擔當,敢于勝利,發(fā)揚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去開拓幸福的未來,讓我們的家鄉(xiāng)更加富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