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靈++韋迎春++韋娟++覃寶勤++覃雅思
摘要 2014年在宜州市福龍鄉(xiāng)福龍社區(qū)晚稻統(tǒng)防統(tǒng)治示范區(qū)對水稻細菌性條斑病進行了田間藥效對比試驗,結果表明:20%噻菌銅懸浮劑2 250 mL/hm2防效為76.33%,21.4%絡銅·檸銅水劑1 500 mL/hm2防效為74.92%,1.8%辛菌胺醋酸鹽水劑4 500 g/hm2防效為73.21%,20%噻森銅懸浮劑1 500 mL/hm2防效72.75%。生產上可交替使用上述幾種農藥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關鍵詞 殺菌劑;水稻細菌性條斑??;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1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2-0124-01
水稻細條病是廣西水稻上間歇重發(fā)生的病害,嚴重發(fā)生年份造成水稻減產10%~20%,2014年受臺風影響,廣西全境晚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嚴重發(fā)生,宜州市各統(tǒng)防統(tǒng)治區(qū)也普遍發(fā)病。為篩選有效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農藥品種,應用于大面積統(tǒng)防統(tǒng)治,筆者選擇5種殺菌劑于2014年在宜州市福龍鄉(xiāng)福龍社區(qū)晚稻開展田間防效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安排在廣西宜州市福龍鄉(xiāng)福龍社區(qū)的連片傳統(tǒng)雙季稻區(qū),灌溉方便,水源充足,土壤肥力中上等,多年一直種植水稻。7月5日播種,7月28日移栽,拋秧田。水稻長勢良好,所有試驗小區(qū)栽培及管理條件均勻一致。
1.2 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21.4%絡銅·檸銅水劑(市售,桂林宏田生化有限責任公司)、20%噻菌銅懸浮劑(市售,浙江龍灣化工有限公司)、20%噻枯唑超微可濕性粉劑(市售,浙江龍灣化工有限公司)、20%噻森銅懸浮劑(市售,浙江東風化工有限公司)、1.8%辛菌胺醋酸鹽水劑(市售,江蘇東寶農藥化工有限公司)。
供試作物:水稻,品種為野香優(yōu)2號,雜交晚稻;試驗靶標:水稻細菌性條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Fang,Ren,Chu,F(xiàn)aan,Wu]。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6個處理,分別為20%噻森銅懸浮劑1 500 mL/hm2(A)、21.4%絡銅·檸銅水劑1 500 mL/hm2(B)、20%噻菌銅懸浮劑2 250 mL/hm2(C)、20%噻枯唑超微可濕性粉劑2 250 g/hm2(D)、1.8%辛菌胺醋酸鹽水劑4 500 g/hm2(E),以空白作對照(CK)。3次重復,共18個小區(qū),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120 m2。
1.4 施藥方法
藥劑處理區(qū)用WFB-18AC型背負機動噴霧器,按照試驗設計用藥量對水225 kg/hm2,均勻噴藥于水稻上。施藥2次,第1次為9月16日16:30—18:30,正值水稻分蘗末期,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發(fā)病初期。第2次施藥時間為第1次施藥后7 d,即9月23日16:30—18:30,水稻此時已進入幼穗分化期。
1.5 試驗調查方法
藥前及末次用藥后14 d調查。在第1次用藥之前,調查并記錄病情基數(shù),在第2次施藥后14 d調查防治效果。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方法。每點5叢,共25叢,記錄總株數(shù)、病株數(shù)和病級數(shù),同時目測對作物的影響[1-2]。按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選擇相應的計算方法和公式進行計算[3]。計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數(shù)=■×100
防治效果(%)=
(1-■)×100
細條病分級標準[4-5]:0級為全株無?。?級為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1%以下;3級為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2%~5%;5級為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6%~25%;7級為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26%~50%;9級為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50%以上,病斑連接,且大面積枯死。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防治效果
從表1可以看出,第2次施藥后14 d,處理C防效為76.33%,處理B防效為74.92%,處理E防效為73.21%,處理A防效為72.75%,4個處理差異不明顯,在水稻細菌性條斑病重發(fā)生年份能有效控制病害擴展蔓延。處理D防效為65.51%,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極顯著。
2.2 對作物的安全性
藥后目測,5種藥劑處理田間均未見葉片黃、變形等異常癥狀。
3 結論與討論
供試5種藥劑在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發(fā)病初期施用,連噴2次,對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有一定防效,對水稻安全,在水稻細菌性條斑病重發(fā)生年份能有效控制病害擴展蔓延。防效較好的藥劑依次為20%噻菌銅懸浮劑2 250 mL/hm2(防效為76.33%),21.4%絡銅·檸銅水劑1 500 mL/hm2(防效為74.92%),1.8%辛菌胺醋酸鹽水劑4 500 g/hm2(防效為73.21%),20%噻森銅懸浮劑1 500 mL/hm2 g/hm2(防效72.75%)。20%噻枯唑超微可濕性粉劑2 250 g/hm2略差,防效為65.51%,當?shù)亻L期以來單一使用葉枯唑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部分稻區(qū)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已產生抗藥性,防效降低。因此,在生產上避免長期單一使用同一種農藥,可將上述農藥輪換使用。
4 參考文獻
[1] 曹春梅,陳軍,劉在松,等.2014年欽州市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發(fā)生流行原因及防控對策[J].廣西植保,2015(1):11-13.
[2] 羅志勇,楊學軍,朱明祥,等.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藥效試驗[J].湖北植保,2011(2):42-43.
[3] 吳懷剛,沈言根,唐國安,等.5%辛菌胺乳油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藥效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0(8):165,168.
[4] 孫春明,鄭潔杉,徐進才.20%噻唑鋅SC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藥效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9(2):108-109.
[5] 袁隆平.水稻強化栽培體系[J].雜交水稻,2001(4):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