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媛 ■福建省氣象局,福建 福州 350001
福建省基層氣象臺站分布于福建省各市縣城區(qū),共計81 個,包括各類艱苦臺站20 個,原中央蘇區(qū)縣37 個;其中地級8 個、縣級及縣以下73 個,有22 個基層臺站局站分離(縣局行政辦公和氣象觀測站分離)?;A設施項目是氣象探測業(yè)務和氣象預警服務平臺的載體和基礎,是氣象服務業(yè)務現代化、服務隊伍專業(yè)化、服務機構實體化、服務管理規(guī)范化(簡稱氣象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基層臺站數量多、分布散、基礎設施薄弱、各地區(qū)發(fā)展不均衡的現狀,作為福建省氣象局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專職人員,根據個人工作實踐經驗將福建氣象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分為三種情況:
(1)基層氣象臺站整體遷移建設。一個完整的基層氣象臺站主要包括業(yè)務用房、輔助用房、氣象觀測場以及配套設施。隨著各市縣城市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原位于城市邊緣的氣象臺站逐步被各高層建筑包圍,有些縣市達不到《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huán)境保護條例》之“國家基本氣象站觀測場周邊1000 米探測環(huán)境保護范圍內不允許修建高度超過距觀測場距離1/10 的建筑物、構筑物”要求。因此,為保證氣象觀測數據的準確性,部分基層氣象站必須遷移建設。(2)業(yè)務用房綜合改造。探測環(huán)境沒有受到影響的部分舊業(yè)務用房,因建設年代較長、設計受時代局限等原因,空間和布局上不能滿足現代設備存放和管理需要,因此需要按照中國氣象局氣象業(yè)務平臺設計標準圖紙,進行業(yè)務用房綜合改造。(3)基層臺站災害修復和日常維修。此類基礎設施項目雖然數量比較多,但對建筑技術要求不高,出現的問題不多,因此下文不做詳細分析。
綜合分析福建全省基層氣象臺站已經建成和在建的18 個遷建和94 個綜合改造項目的建設情況,基層臺站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地較少,滿足探測環(huán)境要求的建設用地更少,遷建選址難度很大;兼需對地方發(fā)展、民生等用地讓步,各地政府多次要求縣局搬遷,出現反復選址、報批、論證,嚴重影響了遷建進度。(2)前期工作重視不夠。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各基層臺站缺乏專職項目管理人員,項目前期需求分析論證不夠、項目設計勘察重視不足,導致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質量不高,因此項目在實施中調整的概率也較高,而項目在批復后進行調整變更難度很大,這樣牽制了管理人員非常大的精力和時間;正式開始施工后,項目缺項漏項、造價估價差距過大、工期拉長、設計變更較多、超概嚴重等現象時有發(fā)生。(3)建設資金來源渠道多、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氣象部門是中央、地方雙重計劃財務管理體制,項目資金大部分屬于多年度、多渠道拼盤資金,建設資金由中央、省市縣地方政府多渠道撥付,小部分建設資金需由氣象部門開展科技服務創(chuàng)收補充。因此出現有的建設資金不能及時就位,導致項目無錢停工;有的項目管理人員憂患意識強,在項目未獲批就提前申請資金,但項目或因選址、征地、設計等滯后,項目無法開展,影響了資金執(zhí)行;有的建設單位科技服務收入受經濟大形勢影響,收入降低則無力保障建設。(4)業(yè)務用房綜合改造受老舊房屋布局限制,設計難度較大;在施工過程中,意外情況頻現,設計變更較多,存在超概現象。(5)氣象設備采購周期長。由于氣象設備的專業(yè)性,全國氣象器材廠家較少、生產能力較小、氣象設備生產周期長等原因,氣象設備不能及時到位安裝,一定范圍內限制了建設進展。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經過認真分析,認為解決辦法如下:
(1)健全機制,制度先行,重視項目前期工作。首先縣局要成立項目建設管理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小組成員積極參加培訓,提高專業(yè)管理素質。第二需建立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對項目質量、成本、進度、安全等進行全方位綜合管理。第三做好前期調研和論證,氣象部門項目資金在120 萬元及以上的項目必須論證,利用專家豐富的項目工作經驗,提早發(fā)現問題。第四選擇口碑較好、服務專業(yè)的咨詢機構,充分調動專業(yè)人員的積極性,將獎罰機制列入合同,保證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考慮全面,減少后續(xù)的調整和變更。(2)從優(yōu)進行項目選址,滿足氣象觀測需要。遷建選址既要融入城市現狀,也需預留城市發(fā)展空間,首選城市邊緣地帶、交通等基礎設施便利的地方,在最大程度上保持氣象基層臺站站址的長期穩(wěn)定,有利于氣象數據準確性。第二選擇地勢較高、錯落有致、地形開闊地帶,既能滿足探測環(huán)境的周邊建筑物、構筑物的距離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地勢高差,減少土方開挖堆積、擋土墻砌筑數量,大大節(jié)約建筑成本。(3)優(yōu)化資金管理,強化工程設計。氣象部門基礎建設資金遠遠不能滿足全面建設需要,因此一要強化規(guī)劃的前瞻性,省局合理統籌調配資金、充分發(fā)揮資金效益。目前,緊跟三年滾動預算機制,氣象系統基礎設施項目亦采取三年滾動申報,省局在匯總各市縣項目后,集中各處、室力量全面分析各項目情況,優(yōu)先選擇安排成熟度高、可行性強的項目。由于項目前期工作提前開展,使項目資金可以跟隨下一年度預算資金下達,這樣建設單位提前就能掌握項目資金動向,預留出了建設時間,促進了項目進展。二是要高度重視設計勘察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的龍頭地位,保證設計文件和圖紙的全面、可行、經濟,從而編制出完整、準確的工程概算,避免施工中出現過大的設計變更,這樣才能從源頭控制工程造價,避免超概現象的發(fā)生。(4)嚴格施工變更簽證審批,保障工程順利進行。氣象部門基本設施建設項目招投標實行屬地化管理原則,在確定監(jiān)理和施工單位后,工程正式進入實施。在此階段,項目管理人員需配合監(jiān)理,按圖施工,如果出現圖紙與事實不符現象,及時召開現場協調會議,聽取施工、監(jiān)理、設計單位意見,慎重下達設計變更通知,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及時進行現場變更簽證,及時歸檔項目過程資料,并將簽證變更造價匯總進入月度工程進度款,有利于全面掌握工程造價變更情況。(5)提早采購專業(yè)設備,加快項目進度。鑒于氣象專業(yè)設備采購來源較少,為加快項目開展,需準確判斷土建工程結束和設備安裝時間,提早進行專業(yè)設備的網上申報及招投標,避免因設備不能到位,影響項目整體進展。
在氣象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福建省市縣三級氣象機構統籌規(guī)劃、集中財力、分步推進縣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基層臺站面貌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業(yè)務用房的綜合改造,緩和了業(yè)務和基礎設施間的矛盾;基層臺站的遷移建設,從根本上保障了氣象探測要求和氣象業(yè)務建設提升需要,為提升福建氣象預測預報和防災減災能力、氣象服務地方建設能力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