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成南,徐 欣
(黃山學(xué)院 文學(xué)院,安徽 黃山245041;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 國際文化交流學(xué)院,上海200083)
表存在“是”字句一直以來都備受學(xué)界關(guān)注。呂叔湘(1980)認(rèn)為,處所詞在表示存在“是”字句中可作主語。[1]434-440朱德熙(1982)認(rèn)為“是”字謂語句的主語如果是處所詞就表存在。[2]105-106雷濤(1993)按構(gòu)成形式劃分存在句,把表存在“是”字句稱為判斷句。[3]244-252潘文(2003)將存在句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表存在“是”字句屬于主謂句中的常式句。[4]7-10賴珊(2013)則分析了表存在“是”字句與表判斷“是”字句的不同。[5]1-34蔡靜、楊秋梅(2008)等人認(rèn)為英語是形合語言,主要依靠詞匯和形態(tài)手段實現(xiàn)句子的組合;而漢語是意合語言,主要通過邏輯關(guān)系按詞語和句子意義組織成句。[6]136-140,[7]104-106因此,在翻譯表存在“是”字句時,由于句子的復(fù)雜性,翻譯時很難一一對應(yīng)。鄧微(2006)認(rèn)為民族不同其說話方式也不同,語言不同其表達方式也不同,因此為保全原文意義的完整性,譯者翻譯時常會忽略其原來的形式。[8]1-87
從100萬字漢英語料庫①翻檢出漢語表存在“是”字句及其英譯形式,對它們進行分類、描寫與分析,從而歸納出表存在“是”字句英譯的對應(yīng)形式和翻譯方法,并對不同的對應(yīng)形式和翻譯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不僅漢語中有存在句,英語中也有。常見的there-be句型就是英語存在句的一種典型句式,下面是將漢語表存在“是”字句翻譯成該句型的例子。
(1)里面竟是文稿和信。
There were manuscripts and a letter.
(2)我們臥房里是一對大中床。
There are two beds in our room.
以上兩例表達某地存在某物,英譯時都翻譯為there-be句型。there-be句型的基本形式是There+V+NP+(LP),其中V表示動詞,通常是系動詞be或其他含表“存在”意義的動詞。NP通常是句中真正要強調(diào)的未知信息,是句子的重點,常被稱為實義主語或真主語。LP是地點短語,翻譯時通常譯成介詞短語,但地點短語有時會被省略。
表存在“是”字句除了英譯成there-be句式之外,在翻譯時可以按照LP+VP+NP的形式翻譯,本文將此句式看作是there-be句型的變式,如:
(3)學(xué)校的中心地帶是個扇形的噴水泉。
In the centre of the campus was a newly-built fan-shaped fountain.
(4)墻里常是人家的竹園,修竹森森,天籟細細。
Inside the walls are residents’gardens with dense groves of tall bamboos as well as soft sounds of nature.
上述兩個例子有很多共同點,即它們都是按照LP+VP+NP形式翻譯,并且和漢語幾乎是一對一直譯下來的。將這類句式視為there-be句型的變式,即省略了形式主語there。如例(3)用there-be句型翻譯可以寫作:“In the centre of the campus there was a newly-built fan-shaped fountain.”句子意義不變。
漢語中表存在“是”字句的基本格式為“處所詞+是+名詞”,其對應(yīng)的一種英譯句式是把漢語中的主賓位置顛倒過來,按NP+VP+LP的形式翻譯。如:
(5)這里是辦公室和圖書館。
The office and library were here.
(6)她閉上眼睛,眼前仍然是滔滔不絕的丈夫的形象,耳邊仍然是丈夫的聲音。
She closed her eyes,with a vision of her husband still chattering endlessly and his voice still ringing in her ears.
對于上述表存在“是”字句的英譯例句,除了很多時候由于表地點的介詞短語詞形較短,而真主語名詞短語較長,地點短語放在句首會頭重腳輕之外,從英漢民族認(rèn)知心理差異的角度也可以理解。由于傳統(tǒng)哲學(xué)的影響,漢語思維模式一般是從整體到部分,由大到小,由遠及近。在漢語存在句結(jié)構(gòu)中也同樣如此,先描寫大的、突出的處所,再描寫某地存在的小的人物或事物,所以漢語存在句通常以“處所詞+動詞+名詞短語”的形式出現(xiàn)。相反,英民族受到亞里士多德哲學(xué)觀點的影響,比起整體更加注重細節(jié),強調(diào)分析原則。因此他們對于事物的心理認(rèn)知模式通常是由部分到整體,由小到大,由近及遠。表存在“是”字句有時翻譯成NP+VP+LP句式,最典型的there-be句型結(jié)構(gòu)There+V+NP+(LP)也是這樣。
在100萬字的漢英語料庫里,表存在“是”字句的英譯與漢語原文語序一致,按NP1+VP+NP2的形式翻譯。如:
(7)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fēng)輪。
Lying on top of the stool was a pair of wind wheels.
(8)一轉(zhuǎn)臉,墻上全是一顆顆的紅點,飛旋著,跳動著。
When he looked away,the wall was covered with jumping,whirling red dots.
這種翻譯方式幾乎與漢語的表達方式一致,大多數(shù)用于句首,是時間狀語的表存在“是”字句。有些句子如不好直譯,也可以意譯成NP1+VP+NP2的形式,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忠于漢語的表達方式。
由于漢語是竹式結(jié)構(gòu),一個句子通常由很多個小句組成,因此漢語的句子就要使用較多的動詞。而英語是樹式結(jié)構(gòu),主干上只能有一個動詞,因此就經(jīng)常要使用連詞、介詞來連接小句。這在英譯時經(jīng)常會碰到,而with介詞短語就是最常見的英譯形式。如:
(9)而一律的是長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褲子,褲筒特別肥,腳腕上系著細帶;腳上是寬雙臉千層青布鞋。
Instead they all wear long-sleeved white shirts,baggy black or white trousers bound at the ankles with tapes and black cloth-soled shoes with a rib sewn up the middle.
(10)他穿著一個短短的藍布舊棉襖,臉上是胡子碴兒。
Wearing a shot blue padded jacket and with stubble on his face.
從上面兩句可以看出,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漢譯英時譯文常使用介詞、連詞。在有多個小句的情況下,用with介詞短語翻譯,可以使句子更加簡潔,翻譯更加地道,主語轉(zhuǎn)換更加自然。無論直譯還是意譯,大多數(shù)情況都翻譯成“with+名詞+地點短語”的形式。
在100萬字的漢英語料庫中,英語強調(diào)句也是漢語表存在“是”字句英譯時的對應(yīng)形式。如:
(11)墻外是籃球場。
It is a basketball playground that outside the wall.
(12)山那邊是他的家。
It is his house that over the hill.
漢語“是”字句表存在時,強調(diào)在空間中存在主體的占據(jù)位置。另外,漢語表存在“是”字句中的處所、方位和事物在語義關(guān)系上具有較強的排他性,因此與英語強調(diào)句頗為相似??梢娫谟⒆g漢語表存在“是”字句時可以用英語強調(diào)句翻譯。
在英譯漢語表存在“是”字句時,按照施受事關(guān)系,主語作漢語原文的施事名詞,被動句的主語作受事名詞;存在的事物或人既非施事,亦非受事的,也作相似的安排,動詞另行處理。這種譯法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主語為原文的施事名詞,其他成分不變。如:
(13)屋內(nèi)突然明亮。窗外是浩浩無際的紛揚的大雪。
The room is suddenly filled with the reflected light from the snow which is falling heavily outside.
第二類譯為被動句,即受事名詞作主語。如:
(14)腳上是一雙四分五裂了的塑料涼鞋。
His plastic sandals were cracked and worn.
這兩種情況的句子特點非常鮮明。第一種情況漢語是“受事+動詞+施事”的形式,英譯時通常會顛倒過來,譯成“施事+動詞+受事”的形式。根據(jù)句子需要有時意譯時“受事”可以省略不譯,但作主語的“施事”一定要翻譯出來。然而第二種情況,漢語一般情況下是“施事+動詞+受事”的形式,也有可能是“受事+動詞+施事”的形式,但這里的“受事”一般是處所詞,這樣的句子通常英譯為被動句,即“受事”作主語,“施事”可譯出,也可根據(jù)句子需要省略不譯。
民族不同,其語言文化不同,從而會造成其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也不盡相同。漢語和英語的表達方式就存在差異,所以在將漢語表存在“是”字句英譯時,有很多復(fù)雜的情況出現(xiàn),其成分之間不是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很難找到其對應(yīng)形式。如:
(15)從江岸直到我的樓下是一大片沙坪,月光照著,茫然一白,但帶點兒青的一味。
A wide sandy beach lay stretching all the way from the riverside to where I lived,showing a vast expanse of white in the moonlight,with slight undertones of green.
(16)這地方是個長潭的轉(zhuǎn)折處,兩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山頭上長著小小竹子,長年翠色逼人。
This place,at a bend in a long lake,was flanked by high cliffs on the peaks of which grew small bamboos,an enchanting emerald the whole year round.
由于這些句子是復(fù)句,在翻譯時要考慮到整個句子的情況,所以其中表存在“是”字句情況較復(fù)雜,很難按照句式翻譯。例(15)采用的是意譯,而例(16)采用的是直譯。
在100萬字的漢英語料庫中,表存在“是”字句英譯的對應(yīng)形式主要有there-be句型、NP+VP+LP形式、NP1+VP+NP2形式、with介詞短語、強調(diào)句、改變施受事關(guān)系6種。其中對應(yīng)句式最多的是therebe句型,共12例,占漢英語料庫的27.9%;其次是NP1+VP+NP2形式,共8例,占18.6%。之后按對應(yīng)形式的比例大小依次來看,with介詞短語共7例,占16.3%;改變施受事關(guān)系共5例,占11.6%;NP+VP+LP形式共4例,占9.3%;英語強調(diào)句共2例,占4.7%;其他形式共5例,占11.6%。
從這些數(shù)據(jù)來看,表存在 “是”字句英譯成there-be句型占主導(dǎo)地位。不論從句型結(jié)構(gòu)還是中英民族思維方式來看,二者都有很強的對應(yīng)性。其中作為there-be句型變式的LP+VP+NP形式也經(jīng)常使用,符合語法中的經(jīng)濟原則。另外,此句型的動詞并不僅限于be動詞,表存在的動詞也同樣適用,這都使there-be句型適用面更廣、更靈活,是英譯表存在“是”字句的一種典型句型。而對于數(shù)量第二多的NP1+VP+NP2形式,這種翻譯方式幾乎與漢語的表達方式一致,句首名詞可以是處所詞,也可以是時間名詞,或是采用意譯的翻譯方法,較大程度上忠于漢語原意。數(shù)量第三多的對應(yīng)句式是翻譯成with介詞短語形式,因為英語是樹式語言,各小句多采用連詞或介詞連接,所以這種翻譯方法既簡單又符合英語的結(jié)構(gòu)形式。
對漢語表存在“是”字句的英譯形式與翻譯方法進行研究,有利于深化對英漢“存在”概念表達方式的認(rèn)識,對語言教學(xué)和機器翻譯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注釋:
①本文所用的漢英語料庫規(guī)模為100.2萬字 (原語字?jǐn)?shù)),語料來源包括中英對照的《家》《駱駝祥子》《圍城》《洗澡》《漢英英漢美文翻譯與鑒賞》《散文佳作108篇》《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等。
[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
[2]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3]雷濤.存在句的范圍、構(gòu)成和分類[J].中國語文,1993(4).
[4]潘文.論存現(xiàn)句的性質(zhì)和范圍[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3(3).
[5]賴珊.對外漢語教學(xué)中的“是”字存在句及教學(xué)設(shè)計[D].蘇州:蘇州大學(xué),2013.
[6]蔡靜.英漢存在句表現(xiàn)形式及句型比較[J].貴州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8(3).
[7]楊秋梅.漢英存現(xiàn)句從結(jié)構(gòu)上的異同比較[J].安徽文學(xué),2008(4).
[8]鄧微.英漢存在句及其翻譯[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