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艷嬌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滿洲里市教育局︶
音樂是常見的藝術形式,被大眾所喜愛,這也是初中音樂受到重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要想讓音樂課堂更加有效,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互動性,讓學生放松心情的同時,提高審美情趣。
互動教學,既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互動的過程讓師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渾然一體,不孤立任何一方。
音樂往往是有一定的場合和氛圍的,它能夠表達某種思想,而這種思想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表達完全,才能被人充分理解。教師想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學習當中,就要積極引導和主動參與,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音樂的內(nèi)涵。在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和學生進行交流,在“身臨其境”中引導他們,從而和教師進行交流。例如,在學習《渴望春天》時,教師就可以問學生:“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去播放春天的背景視頻,引發(fā)學生對春天的進一步思考。甚至還可以給學生發(fā)一些花草的標本,從觸覺、嗅覺和視覺等方面體會春天、描述春天,讓學生樹立更加立體全面的形象。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當中,一般都是教師唱一句,學生跟著學一句,這樣機械化的教學方式不容易引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更不能深刻理解所學歌曲,做到充滿感情地演唱。所以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給學生更多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臺上演唱他們自己喜歡的歌曲,不論唱的好壞,教師都要用積極的語言予以鼓勵。
音樂是藝術的重要部分,和其他藝術的結合能有效地提高藝術教學的有效性和互動性。因為音樂內(nèi)涵的增加能使得課堂更加豐富,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也就更好。如,音樂與舞蹈的結合,能從舞蹈動作中給學生展示音樂的韻律和動感。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觀看舞蹈視頻,然后了解他們的舞蹈特點,看出民情風俗。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邊唱邊跳,音樂和舞蹈藝術的結合會提高整個課堂的氛圍,也更好地進行互動。又如,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演奏樂器,一方面,可以充分地展現(xiàn)教師的個人魅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可以帶領學生感悟音樂世界的神奇,讓學生摸一摸、試一試。
作為一種審美活動,音樂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內(nèi)傳授單純的歌唱技巧,而是旨在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因此,豐富多彩的課后活動不僅能夠鞏固和運用課堂知識,更能夠于潛移默化之中促進互動教學,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例如,我在班級展開了“班級好聲音”的活動,借鑒學生喜聞樂見的電視節(jié)目,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藝,展現(xiàn)不同以往的一面,效果頗豐,贏得了一致好評。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實現(xiàn)互動教學。
總之,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互動教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互動模式營造了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讓學生愛上音樂,提高審美素養(yǎng)和音樂水平,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互動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實現(xiàn)最大的課堂價值,達到師生之間的雙贏。
諸建芳.從“獨奏者”角色轉換到“伴奏者”角色:談中學音樂教師的教學角色[J].新課程,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