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郭猛實驗學校 張國全
1.把握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主要表現(xiàn)為,它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最基本的教學資源。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是根據(jù)《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而編寫的,它框定了思想政治學科具體的知識范圍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供了典型的教材材料,并基本規(guī)劃了教學程序。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也成為連接教與學的橋梁,成為教學過程必須依據(jù)的書面材料。教師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備課、上課、布置活動、檢查學習、考核成績等,都必須依據(jù)教材來進行。離開了教材,或者沒有一本好教材,教師就難以很好地組織教學,也無法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的內(nèi)容和要求,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應有作用,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2.把握教材在教書育人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在教書育人中的地位主要表現(xiàn)為,它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最基本教育資源。思想政治新課程要完成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完成這一任務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教育資源,就是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因為教材中除了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外,還介紹了大量的科學方法論,知識點中也蘊含著大量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的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充分利用這些教育性因素和科學方法論,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這些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說明現(xiàn)實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認識和覺悟。同時,通過組織學生對教材的學習,教材中闡明的觀點和思想還可以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認識和信念,從而成為學生由信向行轉(zhuǎn)化的準則。
3.把握教材在學生學習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在學生學習中的地位主要表現(xiàn)為:它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基本學習資源。如上所述,不但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教材,學生通過學習并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等同樣也離不開教材。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對學生領會和理解教師所傳授的教學內(nèi)容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教材的重要性,并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教材內(nèi)容。
依據(j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而編寫的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從必修模塊來說,主要有“經(jīng)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四個模塊;從選修模塊來說,主要有“科學社會主義常識”、“經(jīng)濟學常識”、“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科學思維常識”、“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六個模塊。
我們在這里所說的把握新課程教材特點的技能,主要是指把握思想政治新課程必修課四個模塊教材特點的技能。
1.把握教材的教育性。
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在編寫上是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著眼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結(jié)合黨和國家在政治生活中的路線、方針、政策,力求準確、科學地表述政治觀點;二是堅持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確引導,以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為教學的基礎,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使教材成為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發(fā)展的重要文本;三是堅持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使學生能夠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從而樹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的價值觀念。
2.把握教材的生活性。
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構(gòu)建了以生活為基礎,以科學知識為支撐的知識體系,這里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總課程名稱下的分課程名稱發(fā)生了改變,使各年級課程緊密地與生活相聯(lián)系。生活已是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根基,因而,教學要立足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充分考慮學生所關心的社會問題。對于這一點,教師必須準確地加以把握。
3.把握教材的實踐性。
思想政治新課程倡導實踐性,也就是倡導教學過程的活動性。過去我們強調(diào)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和活動性,主要是指參加課外的社會實踐活動,或者指課堂中學生的演示、討論、辯論等活動,而如今新課程所強調(diào)的實踐活動具有更廣泛的內(nèi)容和意義。具體來說,它既包括教師的參與活動,又包括學生的參與活動;既包括課堂之內(nèi)的多邊活動,又包括課堂之外的多邊活動;既包括外顯的行為活動,又包括內(nèi)隱的思維活動等。為此,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在編寫上采取了多種表現(xiàn)形式。
4.把握教材的開放性。
思想政治新課程教材的開放性特點也是很明顯的,需要教師對其要認真進行分析、了解和把握。具體應該把握的是:第一,把握背景資料的開放性。新教材選用了大量政治生活中的素材,每個單元、每一課、每一框中都有一定的案例,這些案例通過鏈接指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第二,把握呈現(xiàn)方式的開放性。新教材的編排結(jié)構(gòu)層次分明,分單元、課、框、目四個層次;新教材使用不同的文體,以區(qū)分教材各個部分的不同功能;新教材還選用了富有情節(jié)的實例或案例來呈現(xiàn)問題。第三,把握問題設計的開放性。教師從不同的角度設計了不同的問題,要求學生也應該從不同的層面和不同的方面來回答,答案也應該不是固定和唯一的。第四,把握學習策略的開放性。新教材通過設計多個小欄目,來倡導開放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和探究合作式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建構(gòu)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