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二中 李云霞
古詩鑒賞題在高考中歷來被視為重點和難點,很多老師拿出專門的時間帶領學生瘋狂刷題、分析題型、總結答題規(guī)律,試圖尋找一條終南捷徑??涩F(xiàn)實卻是,學生做了大量練習之后,一上考場還是發(fā)懵——因讀不懂詩歌的情感而導致平時積累的答題技巧派不上用場,于是信心大減。豈不知,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如果背離對情感的“涵詠”,只陷入答題技巧的訓練中,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涵詠”就是沉浸其中、反復誦讀、深入體味?!昂仭弊鳛橐环N好的閱讀習慣,長期堅持定能提高對詩歌的品鑒能力,考場上得高分也將不再是空想。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涵詠”詩歌的習慣呢?筆者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有幾種做法,感覺行之有效,在此和大家分享。
第一,回歸課本,以名篇為例深入賞析。許多教師熱衷于在復習伊始就帶領學生搞題海戰(zhàn)術。豈不知很多習題涉及的古詩并非名家名篇,情感過于朦朧晦澀,學生很難理解。而初高中課本及讀本中所選的古詩篇目,大多出自歷代名家之手,而且數(shù)量多、內(nèi)容豐富、手法多樣,都是最好的賞析佳作。老師可對這些篇目以題材為標準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分類,幫助學生把握相同題材的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手法、內(nèi)容、情感,進而了解古代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慣性思維”。這對他們今后的鑒賞是不無裨益的。
第二,一課一詩,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詩歌復習階段,我把語文課上的課前十分鐘演講變成了詩歌欣賞。每天都由一名同學在黑板上板書一首詩,由他根據(jù)自己提前查閱的資料給全體同學做深入講解、賞析,其他同學也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閱讀體會。老師最后針對詩歌的主要情感和藝術特色做總結性點評。這樣做,不僅激發(fā)了同學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每天都可以讓大家在詩的海洋里“涵詠”,天長日久定能提升品鑒能力。
第三,強化閱讀,給學生提供專業(yè)的賞析性文章。在早讀課上,除了要求學生背誦古詩詞名篇以外,還要給學生印發(fā)賞析性文章。這些文章大都出自《唐詩鑒賞大辭典》《宋詞鑒賞大辭典》等權威性著作,具體內(nèi)容包括作者和背景的介紹、詩句的解釋和賞析。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而且還提供了大量鑒賞術語供學生模仿借鑒,對其考場上形成規(guī)范答案大有幫助。
第四,加強對答題技巧的訓練。所謂“技巧”,就是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理解詩歌的情感有五把鑰匙:題目、寫作背景、詩眼、典型意象、詩后小注。靈活運用這五把鑰匙就能迅速而準確地理解詩歌的情感。當然,這還需要教師精選例題,帶領學生實戰(zhàn)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