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粉桃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紅果鎮(zhèn)華屯小學)
語文是交際的工具,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文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說白了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聽、說、讀在語文教學中體現(xiàn)得很廣泛,唯有在“寫”上,大多語文教師把訓練范圍僅縮略在了作文課上。透視現(xiàn)今的語文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每學期讀了數(shù)十篇課文后,學生仍然不會表達,寫不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不能用筆表達自己的心聲,學生不知“寫什么”“怎么寫”,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學生作文的質(zhì)量。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僅靠每單元一次的習作訓練,簡直就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在平時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依托文本,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隱性訓練點,向?qū)W生滲透寫作的方法。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边@告訴我們,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把課文當作寫作訓練的例文,讀中有寫,寫中有讀,以讀帶寫,以寫促讀。
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將讀與寫相結(jié)合呢?筆者作了以下嘗試。
要學好語文,積累至關(guān)重要。學語文就像蓋大廈,積累是基礎(chǔ)。學生的積累越豐厚,越廣博,大廈就越穩(wěn)健。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泉,才能厚積薄發(fā)。語文學習猶如蜜蜂采蜜,寫作好似蜜蜂釀蜜,不采擷大量花蜜,如何釀制出香醇、甘甜的蜂蜜?
語言的積累在于多讀多背多記,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精彩的片段,如《美麗的小興安嶺》《鳥的天堂》……這些寫景文章中的優(yōu)美語句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在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讀出語感,讀出情感,再將精彩的段落背誦下來。為了夯實學生的積累,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采取摘錄的方式,將文章中的好詞佳句、精彩段落抄錄下來,集中在一個本子上,本子可取名“采蜜本”“營養(yǎng)庫”“雨露集”……讓學生在課余常誦讀這些詞、句、段,熟悉語言,在表達時更好地運用它們,將積累逐步內(nèi)化,運用到語言實踐中去。
仿寫是指導學生寫作的最普遍、最簡單易行的一種方式,它著眼的往往是課文的表達方式,是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方式的最好的方法。仿寫因有課文示范,兼有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做基礎(chǔ),相對要簡單一些,很容易激發(fā)學生表達的興趣。
如,教學西師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大海是什么顏色》一文時,在學生充分熟悉文本的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仿照第一、二、三節(jié)小詩,以《春天是什么顏色》為題,試著寫一寫。學生這樣寫道:
春天是什么顏色?
春天是綠色的。
??!不。
我們來到花園里,
春天是五顏六色的。
為什么那兒的春天是五顏六色的?
桃花粉紅,梨花雪白,
迎春花金燦燦閃著金光。
“補白”是一種藝術(shù),語文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摹把a白”能有效放飛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課文“補白”可以著眼于文中的省略處、概括處、言盡意不盡之處……同時,教師應在課中創(chuàng)設(shè)“補白”情境,有意放飛學生思維,讓學生的閱讀具有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西師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會唱歌的木葉》一文,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下“補白”訓練:
小鳥在枝頭跳來跳去,愉快地唱起歌兒,小魚在水里,快樂地_____,在_____,_____,熱熱鬧鬧地歡迎來闖山的客人。
續(xù)寫不是不著邊際地胡思亂想,不是天馬行空的隨意編撰,它必須依托文本,立足學生實際,在學生讀懂文本、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展開。續(xù)寫是在原有的故事基礎(chǔ)上,通過合理想象,運用多種寫作手法接寫故事情節(jié)。學生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進行大膽合理的續(xù)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既深化了“讀”,又鍛煉了“寫”。
如,西師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一文,文章以小鳥的話“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為結(jié)尾,戛然而止,留給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抓好這個續(xù)寫的誘發(fā)點,設(shè)置問題:“后來呢?青蛙跳出來了嗎?跳出井口的青蛙會怎么說?”以此為引導,讓學生把故事結(jié)尾寫下來,跟課文一起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進行批注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之一。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批注可以將“讀”與“思”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促使學生深入閱讀,用心思考。尤其是在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后,在文章精彩處寫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不明白處寫下自己的疑問,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聯(lián)想,在理解文章后寫下自己的感悟。如此,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寫作水平。當然,低年級、中年級也可嘗試批注訓練,低年級可側(cè)重于寫寫讀文后懂得了什么,中年級可側(cè)重概括文章大意、寫寫段意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碑斎唬瑢W生對文本的個性理解不能遠離文本的內(nèi)涵。對于改寫的訓練,筆者建議從古詩詞、文言文上著手,尤其是古詩詞,它幾乎沒有細節(jié)描寫,且情節(jié)跳躍的幅度大,給人思考想象的余地非常寬。對文章進行改寫前,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讀懂文義,準確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作者要表達的主題,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進行合理的想象和創(chuàng)新。運用學過的修辭手法和描寫方法將其改寫為現(xiàn)代文,使文章生動形象。改寫古詩詞、文言文不是純粹的翻譯,但也不能改得面目全非,改寫古詩詞、文言文應做到“剖析場景—巧妙銜接—回歸完整”。
如,改寫古詩《游子吟》時,我們可以講改寫點放在“母親縫衣”和“游子遠游思親”上?!澳赣H縫衣”:可以觀察課文插圖,對母親縫衣的環(huán)境、母親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進行描寫;“游子遠游思親”:圍繞“母愛融入細密的針腳里,伴著游子遠行,游子流浪在外,會有這樣一番感慨”來改寫。而后將兩個片段銜接在一起,成為一篇完整的白話文文章。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边@句話反映出教師的勞動具有創(chuàng)造性,無論何法,貴在得法。漢語的豐富性決定了讀寫結(jié)合訓練的多樣性。我們語文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把握課文的語言特點,充分了解學情,立足學生,依托文本,精心選擇語言訓練內(nèi)容,有的放矢地進行讀寫結(jié)合,才能使“讀寫結(jié)合”更加有效。
李春梅.巧用文本,讓讀寫結(jié)合有效有趣[J].江蘇教育,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