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繁
( 吉林樺甸北臺子中心校)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給社會帶來了空前發(fā)展,也對小學英語教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多媒體教學手段走進課堂,為課堂教學帶來了便利。 它能突破以往的時間、空間、人員、場地、視域等課堂條件的限制,展現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顯示的感性材料,將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傳統(tǒng)教學無法達到的演示效果,增加課堂教學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實踐證明,多媒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曾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一旦對所學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會由被動變主動,自覺、積極地進行學習。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他們的興趣以直接興趣為主,多媒體能將文字、圖像、視頻、聲音等多種素材結合到一起,能有效地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多媒體教學切合了學生的求知欲與追求新奇的心理特點, 發(fā)展了學生的主動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不斷提高思維水平。以PEP 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A 部分的單詞為例,我是這樣設計的:教師播放視頻,在We Will Rock You 的樂曲聲中,一個擬人化的小水滴跳出了水杯,并向大家做自我介紹:Hi! I’m water. water, water, water! 接著小水滴向前奔跑,進入一個杯子中,變成了一杯juice,juice 也同water 一樣,向大家做了自我介紹。 小水滴繼續(xù)向前,一包茶葉出來攔路,一番搏斗后,小水滴與茶葉融合在了一起,變成了tea。 最后,小水滴進入一頭奶牛的口中,一杯新鮮的牛奶出現在屏幕上,并伴隨有Milk,milk,milk! I’m milk.的聲音。 上課伊始,這段視頻導入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他們帶入學習情境中。影片的背景音樂采用了童聲版的We Will Rock You, 樂曲本身就振奮了學生的精神;再配以簡潔可愛的動畫形象,直觀展示了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果汁、茶、牛奶等的形成過程,為本課的教學內容埋下伏筆。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聯想與探究的欲望,為課堂鋪下成功的基石。
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還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單一的講與聽、教與學的局限性,拓寬了學用渠道,延伸了教學的時空維度,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多元性與開放性,并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的實現提供了基礎。 在練習的過程中,我設計了“ 趣味打靶”“ 休閑記憶”“ 聽力實戰(zhàn)”“ 激流涌進”等幾個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不斷地進行聽、說訓練。 軟件還能根據學習者的操作或讀音,及時作出判斷、評價或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信息,能自動收集對錯單詞,并能保存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進度,讓學生下次可以接著自己的練習進度來進行。在“ 排行榜”一欄,學生還可以查看自己在這種游戲中所處的名次,學生爭強好勝,都想讓自己“ 榜上有名”,很自然地從“ 被灌輸”狀態(tài)轉到了“ 自主”狀態(tài)。這種交互式的練習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還能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創(chuàng)造了條件。
語言是人們在交際的過程中逐漸產生的,要想學好一門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其放到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 而這恰恰是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所缺少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多以圖片、幻燈、模型等來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事物,這些手段多是靜態(tài)的、平面的,學生難以透徹理解。 而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學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豐富的教學情境, 它能根據所學單詞和對話內容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情景和畫面,讓整個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讓學生如臨其境,能趣味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可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模擬或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抽象教學內容的具體化、形象化、角色化,將看不見、摸不到的微觀世界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例如,在學習Animals 這一版塊的內容時,我就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去動物園參觀的生活場景,歡快的音樂、動感的畫面、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學生仿佛已置身于動物園之中,他們都爭先恐后地用所學語言來描述自己喜歡的動物, 很快就掌握了cat,duck, monkey, rabbit, dog 這幾個單詞的讀音。 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拉近了教學與生活的距離, 讓學生感受到了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fā)了他們表達的欲望,為學生提供了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能將所學知識遷移到生活中來,促進了學習遷移。再比如,在學習What can you do?這個句型時,我出示了這樣幾個情景:( 1)Amy 在洗衣服;( 2)媽媽在做飯;( 3)哥哥在澆花;( 4)我在掃地;( 5)爸爸在打掃房間。并且配上了純正、地道的語音:( 1)What can you do?I can wash the clothes.( 2)What can you do? I can cook the meals.教師只給出前面兩個情景的聲音,后面的3 個場景可找學生為其配音,學生對此都很感興趣,他們在模擬的情景中邊看邊說,不僅掌握了What can you do? I can...的用法,很多學生在對話過程中還能恰當地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 當別人回答I can...時,適時地夸獎對方一句:Good! Great! You’re helpful!等。 這時教師可加以引導:別人夸獎你時你應該說什么呢? 很自然地又復習了Thank you./Thanks.和You are welcome./My pleasure.等句型和單詞,并將其應用到對話中。這樣,不僅學習了新知識,還復習了學過的句型和單詞。 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啟發(fā)、引導、探究式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獲得了思維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了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模式有教師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然而無論是哪種評論方式都存在缺陷,即被評價者要完全接受評價結果,沒有改正的機會。 新的評價模式也無外乎這幾種形式,但因為計算機的交互性和網絡的優(yōu)勢,使得被評價者能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比如,在用軟件練習單詞時,可能第一次得到的是“ Try hard! ” 通過自己的努力, 完全有可能在下次得到“ Good”或“ Wonderful”。 通過校園網,學生還能看到他人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成果,欣賞到他人的作品,在欣賞、學習和對比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通過網絡,學生還可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所取得的榮譽上傳,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競爭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多媒體的輔助下, 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打造開放性的英語課堂,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語言活動為重點的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
[ 1]張玉海.談英語多媒體課堂教學原則及其應用[ J].外語電化教學,2000( 3).
[ 2]張柏華.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指導與訓練:小學英語.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