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寅花
(山西省潞安職業(yè)中專)
職高學生作文水平普遍較差,即使偶有文從字順者,也往往言之無物或材料陳舊,那么怎么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材料,保證材料的鮮活?下面就把我積累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對口高考要對課文原內容進行考查,而課文本身就蘊含著很多有效的作文資源,只要利用得當,收效頗豐。
能被中學語文教材選中的課文,一般都出自名家,而要想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每個作家都會有一段不平凡的成長史,老師的任務就是找出這些不平凡的故事,有重點、有方法地介紹給學生。
比如,在教學《合歡樹》一文時,作者史鐵生是必須要提到的,他是個身殘志堅的典型,所以,除了要知道他的重點作品外,還要對他的經歷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他和母親的故事不僅是學生理解課文必不可少的要素,還是親情類作文很好的素材。所以我在講這篇課文之前,利用一節(jié)課時間,給學生播放了《摯友史鐵生》的紀錄片,讓大家了解他從頹廢到崛起的心路歷程,了解他對母親“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然后利用幻燈片介紹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給他的評價及他的名言語錄,讓學生根據(jù)需要記錄。這樣,利用一篇課文,就能為學生提供如何面對親情和如何面對厄運兩種作文素材。接著我又利用課堂間隙進行了一下材料的擴展,為學生介紹了幾個身殘志堅的人物典型:澳大利亞演講家尼克·胡哲、英國物理學家霍金、中國數(shù)學家華羅庚等。這些介紹盡量簡短但要重點突出,最好利用幻燈片,故事前有簡潔中肯的總評,故事后,要有人物經典語錄匯總,以便學生摘抄。最后我又讓學生分享了他們所知道的同類故事,于是就有學生講到了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無臂鋼琴王子李偉、玻璃娃娃劉大銘等。這樣,一篇課文、一個作家可以引出一大片內容,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幫助學生積累了素材。
其實課本中好多作家的事跡,或者他們作品中涉及的人物、傳播的思想都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只是需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
能載入課本的文章,無論思想還是文字,都堪稱精華了,那我們?yōu)槭裁床焕媚兀吭诮虒W《廢墟的召喚》一文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了《圓明園》的紀錄片,這是“熱愛祖國,”“落后就要挨打”等類作文很好的素材,而讓學生了解了圓明園的輝煌及被毀的過程,更能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更便于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真是一舉三得啊!
此外,好的文章中,總少不了一些經典語錄,讓學生有針對性的記憶,對時間緊迫的畢業(yè)班來說,同樣是事半功倍。比如,《讀書人是幸福人》中笛卡爾的“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雨果的“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樣慢慢熔化”,以及文章中那段關于讀書給人精神陶冶的排比。類似的經典語句、段落在學生的課文中比比皆是,但可能需要我們給學生點提醒。
收集材料另一個好方法就是利用媒體。每一屆畢業(yè)班,我都會組織學生觀看最新的《感動中國》。其他的節(jié)目,比如《青年中國說》《開講了》等,也會有選擇性的觀看。
但是,無論課文擴展,還是熱點關注,單純讓學生看視頻是絕對不行的,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必須動筆。視頻播放中,有需要記錄的部分,我會暫停,并提醒學生動筆。每看完一個視頻,都要留出五到十分鐘,讓學生進行整理和歸納。首先要寫出故事的六要素,最起碼要明白講的是誰的故事,人物的名字要記清楚。其次,總結故事的道理,最好引用主人公原話或視頻中專家評論。第三就是要定位了,思考這些故事適合哪些主題,這是素材有效利用的好方法。一個事例,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會適合不同的主題,畢竟學生時間有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記憶中有限素材的作用很重要。這一步,師生間互相分享很有效,可以拓展思維。接著我們還需要一個記憶的時間。最后一步就是實踐了,這才是終極目標。材料掌握了,并不意味著就會用,因為涉及切入點、切入方法及詳略安排等許多問題,這些都需要在作文實踐中給學生指導,我們實踐主要靠月考,每次月考的作文主題,就是本月材料專題所涉及的內容。
在作文中有效利用哲理故事,往往取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所以,我常利用合適的時機,給學生講一些哲理故事,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給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當然最好再結合具體例文,讓學生學會怎樣有效利用故事。
有米才能“為炊”,相信通過這些信手拈來的材料,學生這些“巧婦”應該可以做出可口的飯食了,雖然不敢說是美味,但至少溫飽是解決了。
[1]楊志芳.非常了得:高分作文寫作指導[M].北岳文藝出版社,2014.
[2]符文軍,盧佳瑩.成功勵志經典大全[M].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