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云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一中)
在物欲橫流、快節(jié)奏高強度的現(xiàn)代生活中,到處充滿喧嘩、騷動、浮躁、功利與激進,而語文教師堅守著他們的三尺講臺,追求當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先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是任重而道遠的一件事情。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語文要不是高考科目,學生早已把它從學習空間里剔除出去了,而如何去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我想這個問題是值得思考的。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我們語文教學有了一定的改觀,但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有不少課看起來很有新鮮感,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我們竟然不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什么,對此,著名語文教育家于漪曾表達了這樣的困惑:學生學到了什么?好像學了,又好像沒有學,花里胡哨一陣,沒在腦子里留下多少痕跡,當下這樣的情形頗為讓人擔憂。在這里,我想說,教材的選編很是重要,由袁行霈老師主編的《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挺好的,這本書中,我覺得其中很多課文是選得挺不錯的。詩歌是中國文學的精髓,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藝術(shù)奇葩。我希望學生能夠讀懂詩歌,學會從書中獲得“心如平鏡”的感覺,“養(yǎng)得胸中一種恬靜書味”“寧靜以致遠”。
詩歌,是古代勞動人民生產(chǎn)生活的反映,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詩歌可以興觀群怨。
1.詩歌可以展現(xiàn)一定的民俗民情,如《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如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詩歌可以流露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如李白的《將進酒》中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詩歌,可以見證歷史的風風雨雨,如杜甫《哀江頭》:少陵野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S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4.詩歌,可以反映百姓的生活疾苦:如白居易《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如張俞《蠶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總之,詩歌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熠熠生輝。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想把古詩上好,單純地“填鴨式”教學、單方面的“口耳相傳”、枯燥的說教是不行的。語文教師沒有過硬的文學功底是不行的,而備好教材,備好學情,適當?shù)剡\用多媒體教具很重要,預設(shè)課堂情境也是必要的。
我在教授《春江花月夜》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我查了很多資料:《古代詩歌鑒賞辭典》、無憂無慮中學語文網(wǎng)、中學語文資源網(wǎng),自認為是了然于胸,公開課時,結(jié)果卻不盡如人意。老教師都不肯輕易教授的“盛唐第一詩”,我一個年輕教師卻躍躍欲試。之后,我終于知道了“喜歡詩歌是一回事,把詩歌上好是另外一回事”。雖然當時我們的教務主任陳光輝老師肯定了我的語文功底,但是我也明白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還不夠,自己的教學水平還有待提高。終于,到了去年的11 月份,當我再次教授這一首詩時,我感覺不像先前那么棘手了,因為我明白了理想的語文教學,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那種表層次的熱火朝天,群情昂揚,它追求的是師生不經(jīng)意的眼神以及姿態(tài)的“脈脈含情”或者“心領(lǐng)神會”。即所謂的“心觀于內(nèi),而口拙于外”的境界。
語文要想在教學上取得明顯的進步,實在是不太容易的事情,要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學生的成績幾乎不可能,它需要我們語文老師長期的刻苦鉆研,博采眾長,厚積薄發(fā)才能做到。同時,學生的積極投入也是必要的。改變我們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需要教師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yè),充分備好教材,備好學情,預設(shè)課堂情境,有針對性地布置學生作業(yè),及時寫好教學反思,補缺補漏,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做一個博古通今、談笑風生、與時俱進的語文老師!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有些詩歌是我國古代詩人價值觀、人生觀的流露,古典詩歌中的夢里人生,也有神秘縹緲的景象,但最終夢醒時分,以警示人生的短暫、虛幻,最后指向夢醒之后的頓悟:對人生世事的反省?!笆篱g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成為千古傳唱,另一首《將進酒》至今也是令文人墨客吟賞不已,“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蔽覀円獙W著跳出人生桎梏,做一個自信、積極的人!
一首首好詩,引導學生體驗生活,了解歷史,領(lǐng)悟人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倍谶@里,我想說,閱讀詩歌,便是閱歷人生,最是“書香能致遠”。
我希望我們的語文課堂有一個后花園,每周有一個自主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有地方、有時間低吟淺唱,走近詩歌,走近經(jīng)典。
教師充滿激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能感染吸引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如果學生有興趣學習了,語文“少慢差費”的教學現(xiàn)狀就得以改觀了。
凌宗偉.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對文本過硬的功夫[J].高中語文教學,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