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娟
(暨南大學,廣東 廣州 510632)
從字形上看,“炙”似一塊肉置于火上,表示“烤”?!爸耸帧奔幢硎臼挚拷?,燙手。如:
(1)《說文·炙部》:“炙,炮肉也。從肉在火上”。
《戰(zhàn)國策·魏策二》:“易牙乃煎敖燔炙”。吳師道注:“近火曰炙?!?/p>
(2)他伸手去一摸他的頭,又熱得炙手。(魯迅《彷徨·弟兄》)
引申為指人權(quán)勢之高,就如火焰熾熱,一般人靠近不得。如:
(3)天寶十載時,林甫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其炙手之徒歟。(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評詩》)
(4)中書獨坐攬朝權(quán),看炙手威風赫烜。(清·洪升《長生殿·定情》)
《說文》:“熱,溫也。從火,埶聲?!薄夺屆め屘臁?“熱,爇也,如火所燒爇也?!薄痘茨献印け浴?“天下敖然如焦熱,傾然若苦烈?!焙髢删渲械摹盁帷币杲忉尀椤盁?灼”。后用來比喻氣焰熏灼,權(quán)勢大,如《北史·王憲傳附王晞》:“非不愛作熱官,但思之爛熱耳?!?/p>
關于“炙手可熱”的意義,一般漢語詞典都解釋為“手一接近便會被灼傷。比喻權(quán)勢氣焰之盛”?!爸耸挚蔁帷币辉~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歌《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庇脕碇S刺楊家勢焰熏天?!爸耸挚蔁帷钡淖畛醣疽馐怯脕硇稳菀驒?quán)位高而氣焰囂張,而這一用法在歷史上也沿襲下來了:
“炙手可熱”普遍用于比喻權(quán)勢顯赫,讓人不敢得罪,有濃厚的貶義色彩。但從現(xiàn)在的使用情況來看,該成語在意義和用法上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8)據(jù)知情人士說,賀雄正幾年來在土地買賣的問題上多次插手房地產(chǎn)業(yè),在國家即將結(jié)束福利分房的情況下,福利房再度成為一些人的交易品。 (張平《十面埋伏》)
即使是形容人物,也不再局限于權(quán)位顯赫的人物了:
(10)曾導演過《結(jié)婚十年》、《歷史的天空》、《搭錯車》、《幸福像花兒一樣》、《垂直打擊》、《新上海灘》等電視劇的高希希,現(xiàn)在是中國內(nèi)地的電視劇導演。 (人民網(wǎng)2006 年7 月28 日)
(11)在NBA 球員當中,收入最高的球星不是如日中天的科比,也不是的詹姆斯,而是姚明,他以5200 萬美元的年收入排在所有NBA 球員的首位。 (人民網(wǎng)2009 年9 月9 日)
胡斌彬(2009)對當代的流行用法進行過考察,探討了“炙手可熱”新義衍生的動因,認為與“熱”在近年來的語義延伸、四字成語在音節(jié)和語義上的互相協(xié)調(diào)與補缺、社會認知觀念的變化等原因有關。
“項”,古義指脖子的后部,與“頸”相對。《說文·頁部》:“項,頭后也。從頁,工聲?!倍斡癫米?“頭后者,在頭之后。”背,眾所周知,是人體后面從肩到腰的部分,與脖子相連?,F(xiàn)代詞典對“望其項背”的解釋大致為“能看到對方的背影,形容有希望達到他所達到的水平或境界”。
(12)這真是天趣盎然,決非現(xiàn)在的“站在云端里吶喊”者們所能。(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
(13)而當年洪業(yè)(煨蓮)先生在哈佛到老也未被聘為教授,原因只是他沒有洋學位,但若以學術水準相較,當時有幾個洋漢學家可以呢?(張汝倫《亞洲的后現(xiàn)代》)
其實這個詞源于“項背相望”。[1]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左雄傳》:“監(jiān)司項背相望,與同疾灰,見非不舉,聞惡不察?!碧铺永钯t注:“項背相望,謂前后相顧也?!奔热荒軌蚯昂笙囝?,說明相距并不遙遠,因而它還用來形容人多擁擠,接連不斷。如明·劉基《宋景濂學士文集序》:“海內(nèi)求賢文者,項背相望。”梁啟超《愛國論》:“不觀夫江南自強軍乎,每歲糜巨萬之餉以訓練之,然逃亡者項背相望。”
“項背相望”說明前后可相視,二者物理空間距離不遠,通過人們的隱喻認知模式引申為在能力、性能、價值等抽象方面的差距不大,表示能趕得上或比得上,并由“望其項背”承擔此意。人體的頸項、肩部和背脊三部分是相連的,在人的認知中,由其中的一個可以想到另外的兩個,三者具有關聯(lián)性,因此“望其項背”也作“望其肩背”“望其肩項”,意思相同:
(14)言論之超卓雄偉,真有與詩書六藝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也。(清代汪琬《與周處士書》)
“望其項背”指在才能、技術、水平等方面雖然存在差距,但有希望趕上對方。多用否定形式,與“難以”“不能”“難”等詞搭配,整體表示差距甚大,遠不及對方,或用反問句表示否定。從近年來的報刊、網(wǎng)絡新聞來看,人們對“望其項背”的使用存在不少錯誤。僅舉2014 年7 月份下旬的網(wǎng)絡新聞,便可一目了然:
(16)有什么辦法呢?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黃金出現(xiàn)之前,珠玉已經(jīng)登上神權(quán)的寶座。后來者只能而嘆息。(摘自 新華網(wǎng)—《杭州日報》2014 年7 月22 日)
(17)在煙波浩渺的全球汽車百年歷史進程中,賣得最多的單一車型和賣得最多的環(huán)保車均由豐田創(chuàng)造,兩項紀錄讓業(yè)界。(網(wǎng)易—《北京晨報》2014 年7 月29 日)
“望”在現(xiàn)代漢語中指向遠處看??吹谋倔w與客體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且距離較遠。但其實在古代“望”還有一個含義,即“接近”。宋·沈括《夢溪筆談》:“望秋先隕”,指草木臨近秋天即敗落凋零;又如“望七”,即“將至七十”。現(xiàn)代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到“望”便會從定向思維出發(fā),認為只能遠遠地看到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說明差距是相當大的,被比較者落后一大截,很難趕上對方。
“炙手可熱”已經(jīng)被大規(guī)模用來形容受到人們追捧的事物,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它的新義新用已經(jīng)達到社會約定俗成的要求了,不屬于誤用;“望其項背”的誤用現(xiàn)象雖然也存在,但還遠遠達不到與正確用法勢均力敵的程度。由于語言的動態(tài)發(fā)展,詞匯在不同時空中的內(nèi)容和形式上必然會發(fā)生變化,每個階段的變化都要經(jīng)過約定俗成后才能合法化,進而以供人們使用。要分清詞語的誤用和語義的演變,在對待類似“炙手可熱”和“望其項背”的語用偏離現(xiàn)象時,既不能縱容姑息那些毫無根據(jù)的失當,也不能死死拽著原義,忽視當詞語的“每一次被使用、每一次被理解,總有一定程度的新的含義被包含在內(nèi)”[2]。
[1]郭蘊生.“望其項背”與“望塵莫及”[J].咬文嚼字,2009(2).
[2]王巖.漢語熟語的文化認知[M].大象出版社,2012.
[3]陳師瑤.從認知-語用角度看“美輪美奐”等漢語形容詞的詞義擴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2).
[4]胡斌彬.“炙手可熱”類成語的語用偏離與詞典釋義問題[J].辭書研究,2009(4).
[5]劉穎.論語言的約定俗成性——以“空穴來風”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7).
[6]馬廣東.論“空穴來風”的古今義及其規(guī)范[J].語文學刊,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