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人文教育就是塑造人類靈魂的教育。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是進行人文教育的主陣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滲透人文教育呢?筆者認為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假如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那就不能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古人所說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就是強調(diào)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師生在平時的交往過程中中,教師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影響著模仿性很強的青少年學生。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務必時時處處嚴于律己,尤其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為人師表、謹言慎行,使自己鮮活的個性、舉手投足、學識和幽默、激情和熱情成為學生尊敬的典范。譬如,在執(zhí)教歌德的《最后一課》一課時,模仿韓麥爾先生,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引導學生參與知識探究。許多學生深受感觸,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像小弗朗士一樣全身心投入到師生互動之中去,自然增強了愛國情感,人文教育蘊涵在潛移默化中,教學效果喜人。
一般而言,相對于理性的教育而言,學生更易接受感性化的教育。文學作品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比較豐富,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可以使心靈受到震撼。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編排設置了長征之歌、愛國情懷、至愛親情、江山多嬌、人與環(huán)境、人物風采和人生體驗等內(nèi)容豐富的主題單元,教師只有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才能架起學生與文本內(nèi)容溝通的橋梁。而誦讀是一種靈動多姿、形式活潑和細膩感性的教學方式,誦讀能讓作者與讀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人文之美。諸如八年級上冊所選的季羨林的《幽徑悲劇》一課,其主旨揭露了愚氓滅美的罪惡,呼喚社會群體注重強化愛美護美的意識。在執(zhí)教這篇課文時,要求學生重點對描寫“藤蘿之美”和“藤蘿之悲”的兩段內(nèi)容誦讀,采取男女分讀、個別讀,分組讀和集體讀等形式,并積極引導學生緊扣相應的重點詞句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在誦讀中學生以聲傳情,讀出了贊美、得意、失落和痛心的情感。最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圍繞前后情感不同進行討論,從而使學生在腦海里逐步形成真、善、美的意識。這一教學案例告訴我們一個真諦:誦讀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能促使學生切身感悟人文之美。
由于學生的身心特點、生活經(jīng)驗、感悟的角度等方面的不同,他們在鑒賞同一文學作品時會出現(xiàn)不同的理解與感受,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可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而且要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理解所學經(jīng)典作品蘊涵的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閃耀著理性的光芒,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彌漫其中的溫馨的人間親情與友愛。諸如朱自清的《背影》、高爾基的《海燕》及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等作品,對初中生而言具有較大的誘惑力,而學生學習語文除了掌握基本的閱讀要領和寫作技巧,更重要的要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激情、靈感和思想的文字,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生的情趣、情感和情操。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披文入情”,既要把詩情、文情傳送到學生心坎里,又要精心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達自我情感,甚至放手讓學生評價作品中的形象美、人情美和圖畫美,從而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初中語文所選的各種體材的文學作品都是內(nèi)容和形式結(jié)合得非常完美的佳作,尤其是那些寫景類古詩詞的藝術性特別高,往往采用抓住一兩個景物就能勾勒出令人難忘的美好境界,讓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
以生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教師只有以和藹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導向,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真正突顯學生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把教材中的有些文章改編成劇本,讓學生通過表演作品中的人物,以利大家深刻領悟人物的性格特點與崇高品德,陶冶高尚情操。譬如,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的節(jié)選,屬于體現(xiàn)世界文明的喜劇之作。筆者在執(zhí)教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感悟讓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就按照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三個學生分別扮演安東尼奧、夏洛克和鮑西亞進行各具特色的口述文章的“臺詞”,并且借助栩栩如生的動作表情來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從而呈現(xiàn)人物之間的利害沖突關系,以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要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zhì),塑造健康品格,大刀闊斧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陶冶高尚情操。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刻,作為課堂學習的引路人,不僅要密切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且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道德情愫和個人情感,及時、科學、合理地把人文關懷滲透于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去,激勵學生沿著人生的康莊大道同舟共濟,早日成為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夢”(中國夢)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