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國良
話說“心態(tài)”
文朱國良
“心態(tài)”,通常指心理狀態(tài),人的心態(tài)一旦出問題,后果不堪設想。譬如為情所困之人,與戀人分手輕率走上絕路;貪官認為自己理應享受更多于是伸手去撈,最終鋃鐺入獄?!靶膽B(tài)”失衡表現(xiàn)形態(tài)多樣,均須及時加以制止。
讓心態(tài)平衡,讀書很重要。書是人們“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腹有詩書氣自華”,對一個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人來說,其智性﹑心志﹑情商足以抵御任何“外侮”?!澳畹臅嗔?,腦子里裝著孔子﹑老子﹑孟子﹑莊子,甚至西方的康德﹑愛因斯坦等等,一般的幾張鈔票是看不起的”,著名學者張中行的一番話對讀書涵養(yǎng)道德及心態(tài)作了最好詮釋。但真要通過讀書調適好自我心態(tài),每個人必須自覺把讀書作為一種工作責任﹑生活需要和精神追求。執(zhí)著追求事業(yè),也是調整心態(tài)的一帖良藥。1952年10月,法國西姆卡汽車公司總裁皮戈澤因患心肌梗死只剩兩個月光景,他辭去公司日常事務每天廢寢忘食寫作,竟奇跡般活過13個月并寫下著作。臨死前依然執(zhí)著于事業(yè)規(guī)劃并捐贈遺產(chǎn),優(yōu)雅的舉止和良好的心態(tài)是其生命得以延長的真正緣由。
心態(tài)不平,多半是因為欲望作祟。博爾哈·比拉塞卡說:“我們往往為了沒有得到的東西而耿耿于懷,得到之后又因害怕失去而備受折磨……然而,真正的幸福來源于自愛和自我充實。”的確,擺脫欲望的奴役輕松走上人生旅途,以平和淡定的心態(tài)面對途中遇到的種種挑戰(zhàn),我們才能展觀自身的最佳狀態(tài)。史鐵生說得更為明白:“單有精美的家具堆在身邊,你擔不擔心這兒可能是家具店?單有價值連城的古董擺在四周,你懷不懷疑這兒可能是博物館?”“人終于能夠享受的只是心情和智慧,借助傾訴與傾聽?!彼摹霸诩艺哒f”告訴我們簡單的道理:控制了心態(tài)就控制了欲望,控制了欲望也就享受了心情和智慧。
換位思考,調節(jié)心態(tài)“善莫大焉”。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自能有所發(fā)現(xiàn)和覺悟,因而也有所調適。1960年,美國因貧富差距懸殊產(chǎn)生眾多社會矛盾,政府想盡辦法緩和但收效甚微。某天一名叫羅伯特的電視記者拍攝到這樣兩組畫面:一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總經(jīng)理,正在辦公室里超負荷地忙碌著,雖然西裝筆挺,但神情憔悴;另一組主人公是一位在寫字樓工作的清潔工,他身著藍色帆布衣服,一邊清掃垃圾一邊哼著俄羅斯鄉(xiāng)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這兩組鏡頭在電視上播出后,奇跡出現(xiàn)了:許多窮人不再仇恨富人,很多富人居然開始羨慕窮人的生活。站在對方的角度,不只比物質﹑也比幸福感,該是窮人調整好心態(tài)的一大原因。
任何人的一生都會有起有伏,這是基本的情節(jié)。不論你做得有多完美,你依然會有倒霉的時候,何況我們都不可能做得絕對完美。不妨記住這樣一段名言:“生活本身注定是不會平靜的,平靜的只能是你的心。能夠平靜正確地對待這些人生的變化,說穿了,是要有廣闊的心胸和境界。你從大的范圍﹑大的時空上去把這些事情看明白,就不會被它們困住,不會被它們牽著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