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讓人憂,吃一次抗生素7天不發(fā)育?
來源:朋友圈里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標題為《醫(yī)生的懺悔:小孩子吃一次抗生素7天不發(fā)育,請家長認真看完》,“不發(fā)育”即小孩子身體所有的部分都不再生長。這些話讓很多家長心生恐懼。
真相:抗生素的功能就是破壞某一種結構從而抑制細菌繁殖或殺死細菌,它只針對特定的細胞有效,被篩選出作為藥物的抗生素都是專門針對病菌的,并不傷害人體正常的細胞。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如此,那“抗生素殺白血球”又是怎么回事?其實,白細胞是人體自身免疫系統(tǒng)中吞噬有害細菌的細胞,因此有細菌感染時,體內白細胞自然會高于正常水平,而當抗生素開始起作用后,炎癥得到緩解,細菌少了,吞噬細菌的白細胞自然也就少了,并非是抗生素殺死了白細胞。
榴蓮和牛奶同吃會導致咖啡因中毒?
來源:最近網(wǎng)上開始流傳這樣一段話:一名中國游客在泰國旅游時,吃了很多榴蓮之后又喝了牛奶,導致咖啡因中毒血壓飆升,結果引發(fā)心臟病猝死,年僅28歲。據(jù)說,泰國有明確規(guī)定,食用大量榴蓮后,8小時之內是不能飲奶類產品的!
真相:咖啡因對神經系統(tǒng)作用的時間很短,是一種比較安全的化合物。短時間內攝取超量的咖啡因(通常指超過250毫克,相當于2~3杯咖啡),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過度興奮,但要達到致人死亡,這點劑量是遠遠不夠的。但由于個體體質的差異,每個人代謝咖啡因的速度也有所不同,因而“吃榴蓮之后8小時之內不能飲奶類產品”的說法并不準確,而牛奶和榴蓮中都不合咖啡因,兩者混吃會導致咖啡因中毒明顯是無中生有。另外,即使是能引起血壓升高的急性咖啡因中毒,也需要短時間內攝入超大劑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正常飲食是不可能發(fā)生這種情況的。
瓶裝水不省心,暴曬后析出有毒物質不能喝?
來源:微信圈里流行一個朋友的提醒,不要喝車里曬過的礦泉水,這真的有害嗎?
真相:目前市面上90%的塑料瓶裝飲料采用PET材料作為瓶體材料。PET的結構相當穩(wěn)定,其熔化溫度超過250℃,要發(fā)生化學反應至少要在100℃以上。汽車內顯然達不到這么高的溫度,那么溫度升高后就析出有毒物質的說法也就沒有了科學依據(jù)。還有流言稱,PET瓶裝水會析出塑化劑DEHA,但實際上制造PET水瓶的原料里不需用到DEHA,況且DEHA也還沒有被國際癌癥研究組織歸為對人體的致癌物質之列。
WiFi人人用,輻射會損害健康?
來源:一條“無線路由器附近的植物不發(fā)芽”的信息在網(wǎng)絡上流傳甚廣。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網(wǎng)民稱“被WiFi害死了還不知道”,這一說法是否屬實呢?
真相:影響種子發(fā)芽的原因有很多,不能認定是WiFi影響,人體是一個比種子復雜得多的系統(tǒng),更不能由此類推WiFi對人體的影響。最常見的無線路由器,其工作功率在幾十到上百毫瓦之間,比普通手機的功率小。輻射的強度和距離平方成反比,相比手機,無線路由器等WiFi設備離使用者的距離要遠得多,這使人們接受其輻射的功率密度也小很多。符合標準要求的設備在正常情況下,WiFi輻射對人體健康和安全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