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宋安勇
打贏鹽堿地種植攻堅戰(zhàn)
——中國農業(yè)大學胡樹文教授科研團隊2015吉林測產實錄
□《中國農資》記者宋安勇
據(jù)《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及多年來相關科研文獻資料顯示,我國松嫩平原位于歐亞大陸草原的最東部,區(qū)域內有廣泛的閉流區(qū)和眾多的無尾河,礦化度高的大小湖泊星羅棋布,形成了獨特的現(xiàn)代積鹽過程,地下水的礦化度較高,鹽堿土壤充分發(fā)育,大面積草地受到鹽堿的危害。該區(qū)域地勢低平,泡沼遍布、排水不暢,缺乏有效淋洗而蒸發(fā)強烈,致使鹽堿在閉流系統(tǒng)大量累積。松嫩平原鹽堿土的顯著特征是土壤理化性質惡劣,pH高、鹽分含量高、土質粘重、通透性差、鹽堿空間分布差異大。松嫩平原鹽堿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平原的西部地區(qū),地處中國北方荒漠化地帶的東端,被嫩江和松花江分割成南北兩大區(qū):即吉林省以鎮(zhèn)賚、大安、前郭、長嶺、通榆等縣市為集中的分布區(qū)和黑龍江省以杜蒙、大慶、安達、肇源等市縣為集中的分布區(qū)。從行政區(qū)域來看,吉林省的通榆縣鹽堿化土地面積最大,達34萬公頃。從區(qū)域分布集中程度和鹽堿化程度來講,吉林省的大安市最高,鹽堿化土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59%,重度鹽堿化土地占鹽堿化土地的74%。
今年年初,中國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博士生導師胡樹文教授帶領科研團隊在松嫩平原上開展了鹽堿地試驗性種植。在秋收之前,記者來到吉林白城地區(qū)的試驗田測產現(xiàn)場,實地觀摩了胡樹文教授科研團隊如何打贏這一場鹽堿地種植攻堅戰(zhàn)。
2014年10月,記者就曾跟隨胡樹文教授的科研團隊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林西縣對重度鹽堿地的甜菜種植進行了測產,按照胡樹文教授科研團隊的土壤改良方案,4塊試驗田經(jīng)過改良后,種植的甜菜都取得了可喜的收成。
經(jīng)過了一年的深入科研和實地種植,胡教授在土壤改良方面又取得了什么樣的進展?記者在測產開始之前專門采訪了胡樹文教授。胡樹文告訴記者,今年開展的大面積鹽堿地種植試驗,以新型緩控釋技術為核心,采用新型緩控釋抗鹽堿土壤調理劑、緩控釋抗鹽堿種子處理劑、緩控釋抗鹽堿專用肥料等對鹽堿地進行綜合改良,在相對較低的投入條件下,實現(xiàn)了鹽堿地的快速改良,使重度、中度鹽堿地經(jīng)過1至3年的改良,即可收回成本。2015年,該項技術在吉林省通榆縣、鎮(zhèn)賚縣、乾安縣分別在水稻、玉米、綠豆、高粱上試驗;在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的水稻、玉米,內蒙古林西縣的甜菜、向日葵、玉米,以及甘肅省酒泉市的甜菜、洋蔥上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試驗示范;還針對不同的鹽堿類型,在山東、山西、河北、天津等省市,開展了鹽堿地改良的田間試驗與示范,均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針對這項技術,該團隊正在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記者跟隨胡樹文教授來到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鎮(zhèn)賚縣黑魚泡鎮(zhèn)腰圍子村的試驗田附近時,才發(fā)現(xiàn)這片試驗田坐落在周邊土地已經(jīng)發(fā)白、地表水不下滲的重度鹽堿地上。就在這片不毛之地上,試驗田里快要成熟的水稻顯得格外醒目。胡樹文告訴記者,這片試驗田最初的pH值為10.2,經(jīng)過抗鹽堿改良之后,土壤的pH值被降到8左右。
當記者與科研團隊一行來到試驗田周邊后,胡樹文教授和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綜合處副處長楊磊、吉林農科院研究員任軍共同組成專家組,對試驗田的產量進行預判。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試驗田的畝產將會超過500千克。
就在科研團隊為測產進行準備時,記者采訪了這塊試驗田的主人王玉柱。王玉柱告訴記者,這片試驗田面積為20畝,種植的水稻品種為龍稻5號。這片田地是他今年春季承包的,由于以前這里是一片只能生長荒草的野地,因此土地出讓金價格低得出奇,這片20畝的土地,30年的出讓金僅為3000元。面對幾乎是“白撿”來的土地,記者吃驚不小,同時也從另一個層面感受到了這里種植環(huán)境的險惡。王玉柱還告訴記者,雖然測產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是從水稻的長勢上就能夠看到豐收的跡象,因此一定要相信科學種田?,F(xiàn)如今水稻的長勢已經(jīng)令他很滿意,在環(huán)境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第一年種植的收成令人欣慰。明年,這片田地會進行進一步的科技改良,在采用抗鹽堿改良的技術之上,更加系統(tǒng)地進行種植管理。
測產活動開始后,科研團隊成員把這片試驗田均分成兩塊,共隨機抽取6個收割點,每個收割點面積為1平方米,每個收割點隨機收割20穴稻苗進行脫粒稱重。經(jīng)過科學的取樣、脫粒、去雜、稱重等環(huán)節(jié),測產工作有了結果,記者守在稱重秤的旁邊記錄著數(shù)據(jù)。經(jīng)過稱重,6個收割點經(jīng)過收割脫粒后的水稻鮮重分別為1千克、0.95千克、0.8千克、0.85千克、1.05千克、1千克。經(jīng)過工作人員的測算,經(jīng)過抗鹽堿綜合處理的兩塊區(qū)域畝產水稻鮮重分別為655.66千克和600.3千克。經(jīng)過含水比折算,兩塊區(qū)域分別畝產稻米為557.31千克和510.26千克,完全超過預期估算值。與此同時,胡樹文教授還選擇了對比田的兩個收割點進行了同樣的收割,對比田兩個收割點收割下來的水稻鮮重分別為0.25千克和0.5千克,畝產鮮重僅為252.12千克,面對產量上如此巨大的差距,現(xiàn)場參與測產的人們無不為抗鹽堿種植取得的成果所折服。
結束了鎮(zhèn)賚縣的測產活動,記者跟隨胡樹文教授科研團隊又來到了通榆縣。在通榆縣八面鄉(xiāng)宏大村的鹽堿地改良區(qū),記者再一次感受到了抗鹽堿種植的魅力。本次的測產專家團隊中加入了農業(yè)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土肥處處長楊帆、中國農業(yè)大學土壤學教授黃元仿、吉林省通榆縣農技推廣站站長段俊玉,在多位專家的見證下,測產活動的權威性大大增加。
這片試驗田是一家農場,記者對農場主趙力峰進行了采訪。趙力峰告訴記者,他的這家農場土地總面積2000畝左右,是他花了50萬元出讓金一次性買斷的土地使用權。由于當?shù)赝寥赖膒H值在10.2以上,重鹽堿化大大降低了土地價值,在這一帶大部分土地的出讓金在一年50-60元/畝。從水稻的長勢來看,常規(guī)種植3年的地塊也不如這片剛經(jīng)過抗鹽堿改良的地塊產量高,當前農場的限制條件是用水、用電困難,如果用大功率水泵將地塊在種植之前沖一遍,相信產量會更高。胡樹文告訴記者,他在這片試驗田上進行了3種抗鹽堿種植試驗,工作人員會在每一項試驗的田地里隨機選擇一個收割點,收割點面積為3平方米,每平方米隨機收割20穴稻苗進行脫粒稱重,對比田選擇一個收割點,采取同樣方式進行收割稱重。
當工作人員在試驗田里完成收割后,所有人員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脫粒,這時記者再一次守在了稱重秤旁邊。經(jīng)過稱重后得知,第一種試驗3平方米水稻脫粒后鮮重2.215千克,第二種試驗水稻脫粒后鮮重3.14千克,第三種試驗水稻脫粒后鮮重2.87千克,對照田水稻脫粒后鮮重0.59千克。經(jīng)過測算后得知,第一種試驗畝產492.5千克,折合稻米為 418.63千克;第二種試驗畝產698.1千克,折合稻米為593.39千克;第三種試驗畝產638.1千克,折合稻米為542.39千克;對照田畝產131.2千克,折合稻米為111.52千克。
面對翔實的測產數(shù)據(jù),趙力峰興奮地告訴記者,這片地由寸草不生到今年的豐收,完全是一種突破。取得這樣的成果,抗鹽堿種植明年或后年一定會引起當?shù)卣闹匾暋Mㄟ^今年的試驗完全可以證實,重度鹽堿地的改良可以實現(xiàn)。如果政策允許,他明年還會擴大種植面積。按照現(xiàn)在的作物長勢預計,不出兩年的時間,這片土地就能夠被改造成正常的良田,而原來的方法則需要8-10年的時間。在這里想要取得豐收,關鍵在于對土地改良的堅持,按照這樣的方式繼續(xù)下去,當?shù)氐姆N植面積和種植結構會發(fā)生較大的改變。
在乾安縣贊字鄉(xiāng)父子村,記者見到了村民金英敏。他是吉林省的“十大鄉(xiāng)土專家”,敢于試驗新技術。在測產之前,他專門找了一塊重度廢棄鹽堿地進行試驗。9月30日,乾安縣科技局王延林局長組織當?shù)剞r技推廣站三位專家對鹽堿土地改良示范田進行了理論測產。由于天降大雨,給測產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胡樹文教授科研團隊通過科學取樣,綜合考察,經(jīng)過測算后得知,在這塊重度鹽堿土地上的玉米理論畝產達到514.3千克。王延林指著重度堿斑上的玉米說,原來這些地方都是寸草不生,從來沒有看見過長勢這么好、產量這么高的玉米。
吉林省鎮(zhèn)賚縣測產結束后,現(xiàn)場人員在鹽堿地邊合影留念。
取樣的抗鹽堿種植的水稻與普通種植的水稻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