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鈁 羅愛云 楊平
摘 要:為探索緩釋肥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和效益,開展了普通配方肥與緩釋肥的小區(qū)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緩釋肥料,水稻增產31kg/667m2,增幅4.65%,且減少了一次施肥的勞動成本,達到了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水稻;緩釋肥;配方肥;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4-90-02
水稻是需肥較多的作物,水稻生育時期需要施用基肥、返青肥、孕穗肥、粒肥,施肥技術嚴格,追肥次數多,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1-2]。為了探索水稻減少施肥次數、降低生產成本的有效途徑,明確緩釋肥料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和效益,筆者進行了緩釋肥與常規(guī)配方肥的小區(qū)對比試驗,以期為緩釋肥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置在郎溪縣飛鯉鎮(zhèn)塘埂村王文桃農戶地塊(E119°04′46.9″~N31°09′7.34″),前茬為小麥,產量370kg/667m2。試驗田塊為砂泥田,地勢平坦,肥力中等,試驗前取0~20cm耕層土壤進行測試(測試方法采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編的《土壤分析技術規(guī)范》)[4],土壤測試結果見表1。
表1 土壤理化性狀測試結果
表2 試驗肥料運籌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經濟性狀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施用緩釋肥料的處理較配方施肥處理,除有效穗數減少外,其他經濟性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株高平均增高2.10cm,增幅1.81%,穗長平均增加0.9cm,增幅3.5%,穗粒數平均增加13.3個,增幅6.81%,結實率平均增加1.36%,增幅1.51%,千粒重平均增加1.66g,增幅6.72%。施用緩釋肥處理在前期由于氮素供應不足,影響了水稻分蘗,減少了有效成穗,但肥效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揮,后期保證水稻生長所需養(yǎng)分,實粒數和千粒重增加,從而保障了穩(wěn)產。
表3 水稻經濟性狀和產量統計
2.2 不同處理的產量結果比較 對處理1和處理2實測產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施用緩釋肥料的水稻增產效果較施用配方肥達到顯著水平,平均增產31kg/667m2,增幅4.65%(表4)。由此可見,施用緩釋肥料,其肥效持續(xù)穩(wěn)定,能滿足水稻后期的生長需要,減少一次穗粒肥的施用,且不影響水稻的產量。
表4 實產方差分析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緩釋肥料(23-10-12)由于前期氮肥釋放緩慢,影響了水稻分蘗,減少了有效成穗,但肥效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揮,后期保證水稻生長所需養(yǎng)分,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等經濟性狀較施用配方肥(18-12-15)均有所改善,增產效果顯著,平均增產31kg/667m2,增產率達4.65%;施用緩釋肥料肥料雖成本有所增加,但減少了施用穗肥的勞動力成本,實現節(jié)本增效112.8元/667m2。因此,該水稻緩釋肥(23-10-12)值得在該區(qū)域單季雜交水稻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平文博.論述水稻施肥技術[J].新農村:黑龍江,2014(02):70.
[2]宋光林.優(yōu)質高產水稻施肥的基本原理[J].農業(yè)與技術,2015,35(04):123.
[3]董暉,郁彩成,王存.水稻上應用緩釋肥對減少施肥次數的效果初探[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3(6):116,143.
[4]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土壤分析技術規(guī)范[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