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薦
?
從地理學科角度探討開展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
文/李薦
地理實踐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得到重視。地理實踐教學其特征是將地理學科的原理、規(guī)律、觀點和方法與地理實踐教學相結合,以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和效率。實踐教學的發(fā)展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和支持,理論更好的促進實踐的發(fā)展,實踐反過來進一步推動理論的進步。了解和掌握地理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可以為開展地理教學提供方向,明確實施地理實踐教學的價值。實踐教學的理論豐富教育理論、實踐理論。重視和實現地理實踐教學在深化地理教學改革、踐行新課程理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和實踐性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將從地理學科本身的幾個方面對實施地理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進行探討。
一、中學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學開展的準繩、是教育質量的保障以及評價標準。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階段,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方面強調地理學科具有實踐性、在課程目標上重視學生地理相關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該標準從課程設置上硬性規(guī)定了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內容的方式,以及教師在課程設計中突出實踐環(huán)節(jié),為開展實踐教學提供了實踐活動形式和具體實踐目標,例如要求學生掌握繪制地理圖表、制作地理學具、具備進行實驗和演示基礎能力、掌握使用地球儀、地圖的基本技能、掌握簡單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等技能。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五個課程基本理念之一:“強調重視對地理問題的研究”,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開展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地理考察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該基本理念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實驗能力。課程三維目標中體現了讓學生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實踐技能,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多使用圖表來解釋說明地理現象和規(guī)律,并讓學生注意地理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在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地理教材,其內容和設計也突出強調與學生實際生活、社會現象及未來生活準備聯系起來,重視地理教學內容的實用性,突出地理教學的實踐意義。
二、地理實踐教學要以學生學習地理的心理過程為基礎。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大都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形成地理學習動機——形成地理表象——形成地理概念——保持地理概念——完成地理學習遷移。只有經過這幾個階段的學習,才能算是有意義的學習。實踐教學在以上五個階段都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促進地理教學效果提高和學生知識的掌握。實踐教學的活動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求知欲、涉獵民俗風情等學習動機,實踐教學相對于“應試教育”有很強的吸引力,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初次接觸地理事物會根據以往自身經驗對事物進行表象,有時難免出現錯誤的表象以致影響后面的學習,在教學中對各種地理教具、圖文、模型的展示,以及帶領學生進行野外參觀,“百聞不如一見”,以利于加深對地理事物表象在頭腦中形成,修正舊經驗中的錯誤表象。在眾多正確表象基礎上形成有關地理概念,實踐教學要多利用直觀教具、多媒體技術來促進學生地理概念的形成和保持。在最后完成地理學習遷移階段中,教師應帶領學生親身實踐、訓練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讓地理學習遷移發(fā)生。實踐教學的開展需要貫穿整個學生學習地理的過程,這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知識掌握規(guī)律。
三、地理學科自身的性質。地理學科不僅是一門理論性的學科,更是實踐性的學科,實踐性是地理學科的鮮明特征。地理學科研究的是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人地關系”是研究的重點,對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地理現象、知識、規(guī)律、原理的揭示,目的在于讓學生應用地理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處理好人地關系等。任何一種學科都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地理理論的發(fā)展要求開展地理實踐教學,地理學科理論的發(fā)展與地理實踐相輔相成,地理理論可以指導地理實踐教學,同時,實踐教學又促進理論的發(fā)展和完善,一種不斷被實踐驗證的理論才能是完善的,俗話說“實踐出真理”就是這個道理。教師不斷總結和反思開展實踐教學的經驗,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
針對地理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不同學者從不同方面提出許多見解,很多學者從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為實踐教學的實施進行了有力的理論支撐。本文試圖從中學地理課程標準、學生學習地理的心理過程、地理學科自身的性質這三個方面來進行探討,發(fā)掘地理學科自身的實踐要求,內因是決定事物發(fā)展根本,地理實踐教學的內在要求是實踐教學發(fā)展主要動力,同時對于對于更好的指導實踐教學、豐富實踐教學理論有重大意義。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 ( 2015) 08-0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