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潔
?
交際背景下的英語口語表達
文/楊潔
摘要:隨著我國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很多學校的英語學習也變得日益重要。很多學校開始重視對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的培養(yǎng),這體現在多個方面。目前大部分學校都注重英語的詞匯量學習,而沒有更好的口語練習環(huán)境。這樣長期下去,不能滿足目前交際背景下的需要,學生的英語口語也得不到有效的鍛煉,本文針對目前很多學校的英語教學現狀,分析目前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有關的教學理論知識,提出有效的鍛煉英語口語的方法。
關鍵詞:交際背景;英語口語;教學與表達
根據調查發(fā)現,很多學校對于英語口語的教學會有所放松,大多數英語老師都認為英語口語的鍛煉不重要,只要學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和語法就可以學好英語了,這種觀點尤其不適合現代社會的需要。目前我國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都和世界接軌,如果不能掌握熟練的英語口語水平,很難在未來的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有利的機會?,F在最為急迫的問題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可以在英語考試時取得很高的分數,但是一旦口語交際就會漏洞百出,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很多方方面面,也成為了目前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怎么能讓英語口語適用于日常交際,是每個學校老師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日常學習英語如果不懂得交際,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英語學習,針對此問題,對北京某初中進行了有關的問卷調查,可以看到,目前交際背景下的英語口語表達現狀不容樂觀。
根據調查可以發(fā)現,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的英語口語水平,還有一小部分的學生想要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聽力水平,這就可以看出,大多數初中和高中的英語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這就要求各大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同時經過調查發(fā)現,有大約百分之二十的學生會經常使用英語進行交流,而有百分之四十的學生偶爾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剩余的學生不使用英語進行交流,這就可以看出我國英語的交際存在很大問題,因為缺乏相應的練習英語口語的時間和環(huán)境,所以初中生雖然具備日常交流的能力但是無法進行流利地道的口語交際。其中還可以看出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練習口語的場所只局限于課上,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學會選擇在課下和同學用英語交流,極少一部分同學會去固定的英語角和外國友人練習英語口語。這就說明,并不是學生對口語的重視程度不夠,而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得到老師良好的引導,從而口語交際能力越來越弱,如果老師能夠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和場所,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1]
(一)提高學生的口語練習積極性
在很多學校之所以英語口語教學難以創(chuàng)新,還因為口語交際練習的積極性不高。這種積極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老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另外一點是學生對英語口語交際的積極性不高。如果學生沒有積極性和熱情,那么不管老師做出什么創(chuàng)新活動,都難以奏效。最好的方法是通過一些趣味性的活動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口語練習的積極性。可以采取讓同學自己實踐、操作的方法,讓他們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面,例如,在學習有關的文章和段落后,組織學生根據情景模擬來進行口語鍛煉,可以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開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久而久之,在英語課堂上形成良好的口語練習氛圍,就能在無形中加強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和練習。
(二)創(chuàng)新課堂實踐
很多學校認為初中生的學業(yè)繁忙,所以不開展和英語有關的實踐活動,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沒有實踐的課堂會效率低下,并且長時間后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難以認真聽講。尤其是對英語口語而言,是一門練習性很強的課堂,如果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很難得到鍛煉的機會。而創(chuàng)新課堂實踐就是為了使得有些英語口語的慣用語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有的時候,換種方式反而能得到不同的效果。增加課堂實踐的次數,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能從容的應對各種交際背景下的交流互動,并且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2]
(三)創(chuàng)新英語口語練習模式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準確定位本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這也是著名的“目標驅動法”,有了目標之后,在課堂上就可以建立相應的環(huán)節(jié),當然,任何教師都不能忽視教學目標這條教學主脈絡,適當的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情況進行任務分配,在有目的的教學下,常常能提高整個課堂的學習效率。
其次,老師應該著重加強對學生英語口語的練習,這可以通過課堂上的趣味活動來進行,比如讓同學講述課文,同學之間的對話用英文等,甚至老師也可以嘗試一下全英文教學,這些方法都會對提升學生的口語水平有幫助。
最后,教師應該進行“情感教學”,這也是很多老師缺乏的一個職業(yè)素質。很多老師,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常常是偏向成績好的學生,而對于那些理解較慢的學生“冷眼相待”,這種現象就直接導致了課堂的傾斜。如果一個老師缺乏了應有的親和力和愛屋及烏的精神,那么很難創(chuàng)新現有的教學模式,只能固步自封,既不利于學生獲得知識,也不利于英語口語技能等新型知識的傳播和沿襲。同時,老師應該采取“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因為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都是有限的,老師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發(fā)展不同學生的亮點,才能促進學生有更大的自信心去練習英語口語,敢說敢練才能說好英語。并且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表現好的學生加以鼓勵,才能在漸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
在新形勢新背景下,只有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和意識,在課堂中加入更多的口語元素,才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潛移默化的達到提升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作者單位: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yè)學校)
參考文獻:
[1]王立非.中國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定性研究——表達過程與交際策略[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05: 50-55 +59.
[2]賈求索.語境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張伶俐.中國大學生英語發(fā)音的國際可理解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 ( 2015) 08-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