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婧
某都市家庭劇一經(jīng)播出,便引起了親子教育問題的大探討。隔代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突顯出“公主教育”帶來的惡果——兔妞,平日一副小公主的打扮,卻缺乏基本生活常識,對長輩沒有絲毫尊重,跟隨家人外出做客時脾氣惡劣,這因隔代教育而被寵壞的兔妞隨著電視劇的熱播也引起了諸多家長的共鳴。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忙于工作,幾乎無暇顧及孩子,于是,撫養(yǎng)孩子的重擔就落在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這種由祖輩對孫輩施行撫養(yǎng)與教育的現(xiàn)象就被稱為隔代教育。
“媽媽生,外婆養(yǎng),爸爸回家就上網(wǎng),外公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边@估計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偮犎苏f,隔代教育容易養(yǎng)成霸道總裁、極品作女,事實是否果真如此?隔代教育是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隔代教育的弊端
任性自私
有了爺爺奶奶的保護傘,孩子們總會提出“放肆”的要求。這種任性的愛讓孩子形成嬌氣、霸道、自私的性格,對孩子以后的成長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比如,和同齡人不容易相處,一旦自己的愿望不能達成,便會大哭大鬧。
依賴成疾
祖輩在年輕的時候,因為生活和工作條件的限制,對子女可能沒有進行很好的照顧,他們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補償心理,把對子女的愛全部集中到孫輩身上,對孩子疼愛有加、過分關注。爺爺奶奶在帶孩子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場景:孩子會走路,爺爺奶奶還要抱著;孩子的玩具撒了一地,爺爺奶奶直接給收拾好。其實,孩子正處于認知事物、學習嘗試的時期,這種愛只會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事事包辦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出的孩子往往依賴心強、缺乏獨立性,遇到事情只會等別人解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老人病”纏身
許多祖輩教育理念比較落后,對孩子心理發(fā)展的特點缺乏正確的認識,甚至有可能限制孩子的各種探索活動,給孩子們提出一些與他們年齡不相符的要求,無形中捆綁了他(她)們的“翅膀”,導致孩子缺乏開創(chuàng)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識老化,思想相對比較僵化,看待事物比較死板,容易固守塵封,教育孩子的方式太過傳統(tǒng),所以他們落后的教育模式就會影響孩子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導致孩子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發(fā)散性思考的意識。當然,也有不少祖輩因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對比較陳舊,他們還可能在無意識間傳遞給孩子一些跟不上時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約束孩子的思想,妨礙孩子的個性發(fā)展。
和老年人待久了,孩子會慢慢被同化,爺爺奶奶那一輩的習慣也會逐漸轉移到孩子身上。有的孩子張口閉口就是成人腔,有的則視野狹窄,不樂于接觸新事物。這些“老人病”讓孩子失去了天真活潑、好奇好動的個性,嚴重時還會讓孩子心胸狹窄,心理老年化。
家庭矛盾頻發(fā)
孩子出生前幾年,父母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畢竟,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他最重要的親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她)的身邊,孩子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甚至在內(nèi)心深處留下陰影。另外,孩子從小就跟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習慣了接受他們的袒護與遷就,也可能養(yǎng)成一些父母看不慣的行為習慣,當父母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接管孩子,或者從祖輩手里完全將孩子接管過來時,他們可能就會急于去扭轉孩子這些所謂的問題行為,極容易出現(xiàn)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立情緒。這種對立情緒會讓孩子更加疏遠父母,退縮到祖輩的身邊。于是祖輩和父輩之間就很容易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引發(fā)家庭矛盾。如果祖輩再出面阻擾父輩“教訓”孫輩,這種矛盾就會進一步升級。
專家點津一:隔代教育并非一無是處
如果祖輩家長具備一定的現(xiàn)代家庭教育知識,那么他們帶孩子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
自身有一種童心祖輩家長自身有一種童心,極易與孫子孫女建立融洽的感情,為教育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感情基礎,利于祖孫兩輩的身心健康。
有教育孩子經(jīng)驗祖輩家長具有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jīng)驗,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容易出現(xiàn)什么問題,應該怎樣處理,他們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更多。
豐富的社會閱歷祖輩家長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是促進兒童發(fā)展和處理孩子教育問題的有利資源。
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不少祖輩家長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生活。他們不僅可以照顧孩子的生活,提供學習的條件,進行適當?shù)闹笇?,而且能夠耐心傾聽孩子的敘述。
彌補性別角色缺失城市中居高不下的離婚率使很多孩子成長在單親家庭里,隔代家長能很好地彌補這類家庭中的性別角色缺失,這對孩子健康的性別認知有著正面的作用。
父母無后顧之憂孩子由祖輩家長教養(yǎng),年輕父母得以解決后顧之憂,專心致力于事業(yè)?,F(xiàn)在很多父母都非常繁忙,因為社會競爭壓力大,就業(yè)困難,很難有時間照顧孩子的起居與學習。
對孫輩的親情隔代家長對孫輩所具有的親情和關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保姆都無法比擬的。他們樂于為孩子奉獻,這有利于孩子獲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為父母解除了后顧之憂。
專家點津二:隔代教育也可以雙贏
劉燕芳,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她對隔代教育現(xiàn)象一直很關注。她認為,要改變目前隔代教育中不盡如人意的狀況,需要年輕父母和祖輩們共同尋求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揚長避短,克服存在的弊端,發(fā)揚其中的優(yōu)勢。劉燕芳給隔代家長們提供了以下幾點建議。
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撫養(yǎng)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而不是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有時候孩子想要自己做些事情,但是老年人就會說“我不放心”。比如有這樣一件事,孩子剛進入幼兒園可能不太適應,就開始哭鬧,老人一看就以“不放心”為理由賴在幼兒園里不走,抱著哄孩子。這樣做幼兒園的老師也很不滿意,因為在老人的庇護下老師的權威性就沒有了,孩子變得不聽老師的話,不利于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孩子進入幼兒園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老人的“不放心”對孩子的成長并不利。老人們要明白,不是我孤單需要孩子,而是為了使孩子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更新育兒觀念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不是說付出越多就越能帶好孩子。老年人要當好隔代家長,就必須不斷接觸和學習新知識、新事物。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如果教育觀念和方法是錯的,帶孩子時間越長可能對孩子影響越不利,老人們要學會跟孩子一起成長。
祖輩和父母要多進行協(xié)調(diào)溝通,統(tǒng)一認識隔代教育與父母的親子教育各有利弊。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兩代家長的共同努力。祖輩與父輩應當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盡可能地在培養(yǎng)孩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輩時間充裕有耐心,可以讓他們更多地去料理孩子的飲食,但父母要提醒老人,無論多么小的孩子,要學會在與別人分享中獲得快樂,這比什么都重要,千萬不能讓孩子養(yǎng)成吃“獨食”的壞習慣。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祖輩務必不要出面干涉,應維護孩子父母的權威。要充分利用隔代撫養(yǎng)與父母撫育的各自優(yōu)勢,兩代人經(jīng)常探討孩子的培養(yǎng)方法,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環(huán)境。需要注意的是,溝通教育要在孩子不在場時進行,如果當著孩子的面你爭我論,孩子會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誰的好。
事情做多了也不要抱怨有些老人經(jīng)常把帶孩子的辛苦一籮筐倒出來,向年輕父母吐苦水,這樣反而會加深年輕父母與老人的矛盾,這也是出現(xiàn)“費力不討好”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懷著感激的心,覺得孩子能夠填補自己孤單的生活,這樣才能與年輕父母更和諧地相處。一旦經(jīng)常抱怨,不但把所有的付出都抹殺了,還會導致與年輕父母之間的矛盾升級。要知道,多做事少抱怨才能化解家庭矛盾。
祖輩家長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學習教育孩子的技巧不要包辦代替。要放手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的老人說,我為孩子做這些,已經(jīng)很對得起他了。其實這不是“對得起”的問題,正確的方式是教會他面對困難處理事情的能力。
好的家庭教育少不了任何家庭成員的參與,特別是父母的陪伴。在進行隔代教育的時候,父母們千萬別讓隔代教育“隔”斷了親子情,同時爺爺奶奶也切勿大包大攬,給年輕父母多些親子時光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