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她為獨(dú)女,出黃梅世家。深秋季,銜橘石而誕。彼時,天井落雨。團(tuán)臉粉白,皎皎若云錦,眉眼修長,眸如星。乳牙已發(fā)四顆,牙關(guān)奇緊。眾人覺蹊蹺,“咦咦”發(fā)嘆。她竟開笑顏,側(cè)頭顧盼,細(xì)聽下仿佛歡喜,復(fù)又“咯咯”不止。是年辛亥,滇夷人北遷入皖境。那時那景,嬌兒襁褓中,得“辛夷”名。
母親遂“夷兒,夷兒”喚她——橘石落地,但見它蜜黃馥郁,熠熠生光。后云收,雨停。
2
辛夷出落清爽。不從師,三歲便唱好黃梅。正旦沉穩(wěn),小旦俏美。余音可引靈鳥,韻致天成,亦能執(zhí)羅帕,纏頭繞扇,纖手巧翻轉(zhuǎn)。只不喜苦練,更不喜行頭裝扮。
五歲時與人斗嘴,便懂道——“沒羞那春衫薄透,寬幅敞袖更厭,只為擋那假哭,假離愁!”
六歲獨(dú)愛短裝,蓬頭稚子相貌。無事樹頂呆坐,哼曲,吹葉笛。或覽尋常巷陌,參北斗。
3
一九一九。辛夷八歲。尚不聞窗外革命事。唯知扎總角。折柳條。
一日閑眺,見遠(yuǎn)處開闊野地,竟有病懨懨小馬伏臥,身形瘦,惹憐惜。遂跳樹,奔將去。度馬駒兒無親,懨懨思母,不進(jìn)食。辛夷俯身,摟馬脖,溫?zé)岬驼Z,終又囑切切。那馬靜聽,有思量,似有喏喏。
旋即起,埋頭吃草,須臾飽。辛夷跨馬,馬竟躬身相迎,后烈烈揚(yáng)鬃,絕塵處英氣逼人!鄉(xiāng)人遙見,無不驚贊——這水紅襖鄰家小女,御馬馳騁來,好一番巾幗氣概!所謂鮮衣怒馬,則當(dāng)別解。
自那年,辛夷喚此馬曰“諾”。
4
“我這字已既小又薄,還不能算得娟秀么?”“書也記得極熟了,先生您竟還嫌棄?!?“倒不如出家去?!薄俺黾胰舨坏茫共蝗缣咄呷?,騎馬去?!?/p>
蘭濤先生板正,不露笑。心下早有歡喜,暗念——
“這十二歲金釵小女,字里早見精神。文韜武略,不日可期。當(dāng)今軍閥亂,蒼生罹難。這滿身執(zhí)拗不群與忠貞傲氣,只盼她護(hù)持本意,方不費(fèi)我苦心?,F(xiàn)骨子里來違我,將來去違這苦難天下吧!”
5
一九二六。大沽口。中山艦。黃梅蒙塵。辛夷及笄。 葉笛失清亮,唱詞聲啞。
一九二八。倭屢犯。皇姑屯少帥失父,易幟。辛夷值碧玉年,冬薄雪,夜辭家,跪拜北廂。泣,不告而別。
月余,家書始至——爹爹,娘,這世間尚有鐵蹄踏,黃梅何用?怎救我同胞骨肉自殘殺?
戲臺上唱的是大好河山,戲臺下打的是小家算盤。
兒不孝。入行伍,易戎裝,不為別離,只為報恩義。跪求恕不告。
“爹爹,娘,我善騎,知書,自安好。且有諾陪我,知我,也護(hù)我,我定回來。等那天,黃梅復(fù)清冽,戲臺歸戲臺。等那天,沙石滾滾遠(yuǎn)走,荒煙漫漫不再——我定回來!”
6
一九二九。辛夷北上,入編東北軍。寫文告,代訓(xùn)騎兵。眾將士人知人敬。軍中盛傳佳話,至今不滅——有女辛夷,生皖地,善黃梅。文采斐然,精騎射,堪稱馬下女先生、馬上女英雄!有良駒寶馬,單字一“諾”,亦驍勇,能騰霧行,乘云奔,足不踐土,行越飛禽。夜來此馬竟無眠,一心護(hù)主,星月可鑒!
一九三一。國恥深重。軍內(nèi)渙散,辛夷時正桃李華年。抵死不入關(guān)。至此后,魚雁空托付,再無消息。
7
皖南。次年春。有短衣孩童樹梢嬉笑,遙遙見一老馬,空鞍疾奔回故里!
至舊時野地,馬收蹄。緩緩而臥。似有所憶。旋即起,仰頭,復(fù)又奔,圈圈不止,哀哀嘶鳴。
8
一九四五。江南春又歸。春歸人不歸。梅子初黃時,不知誰家女兒,又起婉轉(zhuǎn)黃梅調(diào)!
有人抬眼見,那年村頭高樹,懸一紙鳶——鳶兒似經(jīng)裁剪,外形若蓮。矜持又欣欣,喜迎光,一派望春模樣。翅膀薄勝蟬翼,恍如好花瓣。白如雪,斗風(fēng)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