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生活數月之后,我患上了比較強迫癥:無論碰到什么事物,都下意識地在腦海中默默進行中美對比——更確切地說,是在我長期a生活的廣州與現(xiàn)在客居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兩個省會(州府)之間對比。多番對比之后的基本結論是:在物質生活層面,兩地的差別并不大,除了美國人的住房確實比我們大很多以外。而在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兩城的差別已經不是數量級的了。
僅以市立圖書館為例,就能很清楚地說明問題。還記得我第一次去圖書館辦借書證,隨口問了一句:“一個證每次能借幾本書?”人家告訴我是75本,這還不包括DVD的配額。我完全不相信,還以為聽錯了,因為有廣州的10本作為參照物。
根據我的借閱經歷,想看的書98%以上都可以在圖書館找到,更重要的是,借閱過程極為便利:需要什么書,可以在家通過圖書館網站檢索下單,然后要求圖書館把書調到離我家最近的分館以便拿?。ㄜ嚦虄H需4分鐘)。書到該分館后只要7天內去取就可以,如果不想要了也可以隨時取消……這一切當然都是免費的。所以,在本城生活的老百姓幾乎不需要花錢買書,除非自己確實有收藏的愛好。
以上種種已經讓我受寵若驚了,沒想到這還只是圖書館福利的一部分。從5月開始,我忙著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夏令營以打發(fā)漫長的假期,而絕大多數夏令營的費用都不菲。有一天,我在圖書館仔細研究了一下暑期親子活動,突然意識到一件事:其實根本不需要參加那么多夏令營,因為圖書館已經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電影俱樂部、音樂會、故事會、跳繩、計算機培訓、陶藝以及各種手工藝課程。
此外,這些活動的質量都相當高。我曾經有一天帶著孩子參加了三場不同的活動:上午是制作陶藝風鈴的手工課;中午是專門為兒童組織的數碼實驗室工作坊,教8歲以上的兒童怎么用APP創(chuàng)作自己的音樂;下午的動物主題活動尤其有意思:一開始先用錄好的CD播放某種動物的聲音,然后讓大家猜是什么動物,緊接著就把這個活生生的動物(如貓頭鷹、土撥鼠、鸚鵡等等)捧出來同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并有專人講解它們的特性。
其實廣州的圖書館也不是完全沒有這樣的活動,但通常只在一兩個圖書館里做一場,僅限20個名額,瞬間就被報滿了。而在本城,人口本來就少,所有活動又是在整個暑假期間、跨23個分館、以非常高的頻率輪回組織,我還從來沒碰到過報不上名的情況。
于是我感慨,在這樣一個人工收費如此昂貴的國家,政府得投入多少經費才能撐得起這樣的服務系統(tǒng)。當地朋友倒是覺得理所應當:納稅人的錢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摘自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