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簡析】
世間萬物都充滿了靈性,有時雖形異卻神似。人們常借事物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或通過某個具體意象來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這就是所謂的象征手法。恰當(dāng)?shù)剡\用象征手法行文,可以將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zhì)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把不便于明說的意思含蓄地表達(dá)出來,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如我國偉大的文學(xué)大師魯迅先生在散文詩《雪》中就借助“雪”這一物象,為我們含蓄地表達(dá)了多種思想情感。具體來說,魯迅筆下的“雪”主要有以下象征意義:
一、暖國的雨——安逸保守的象征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這種雨既沒有經(jīng)歷過嚴(yán)寒,又處在暖國,安于現(xiàn)狀,作者以此象征那些不思進(jìn)取、貪圖安逸現(xiàn)狀的人們。
二、江南的雪——理想境界的象征,嶄新春天的象征
“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這句話明顯突出了江南的雪的滋潤美艷。在這里,作者用回憶、向往中的江南美景和富有情趣的童年趣事,與丑惡的現(xiàn)實世界進(jìn)行對比,表達(dá)了作者追求美好的、理想的世界的愿望。
三、雪羅漢——脆弱被束縛,沒有自我的象征
“但他終于獨自坐著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jié)一層冰……連續(xù)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雪羅漢是極美的,但它畢竟不能長存,所以只能在世間留下短暫的身影。這里,作者用雪羅漢象征不主動革命的人,如果總是任人擺布,那他們的存在價值也將轉(zhuǎn)瞬即逝。
四、朔方的雪——孤獨斗士的象征
“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yuǎn)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边@頂風(fēng)冒寒、凌空飛騰,給人力量、激人斗志的朔方的雪又何嘗不是那茫?;脑杏旅颓靶械膽?zhàn)士的象征呢?只有它,有著對“江南的雪”的美好境界的追求,是拋棄暫時短暫的美好——是死掉的雨;是追求更加長遠(yuǎn)的更徹底的幸?!怯甑木辍W髡哂盟鼇硐笳髡嬲母锩率?,表達(dá)了對革命勇士的崇高品質(zhì)的贊揚。
以上這些象征物,是作者分析當(dāng)時的形勢,用以表達(dá)自己情感的產(chǎn)物。
在以后的閱讀和寫作中,同學(xué)們也要聯(lián)系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靈活地總結(jié)作者在特定環(huán)境下賦予外物的象征意義。
【延伸練習(xí)】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懸崖邊的樹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異的風(fēng)/將一棵樹吹到了那邊/平原的盡頭/臨近深谷的懸崖上
它傾聽遠(yuǎn)處森林的喧嘩/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獨地站在那里/顯得寂寞而又倔強
它的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fēng)的形狀/它似乎即將傾跌進(jìn)深谷/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
對上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
A.“它傾聽遠(yuǎn)處森林的喧嘩/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寫出了懸崖邊的樹對幸福、自由的向往和憧憬。
B.“它的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fēng)的形狀”一句說明這棵樹歷盡磨難和痛苦,體現(xiàn)了它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
C.“它似乎即將傾跌進(jìn)深谷/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一句表現(xiàn)了這棵樹身處逆境仍然堅貞不屈地抗?fàn)幣c追求的精神。
D.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擬人修辭,成功地塑造了一棵頑強不屈、樂觀向上、不斷抗?fàn)幍臉涞男蜗蟆?/p>
二、閱讀巴金《愛爾克的燈光》中的一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黑暗來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門內(nèi)亮起了燈光。燈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著來時的路回去。已經(jīng)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轉(zhuǎn)頭,再看那個建筑物。依舊是A陰暗中一線微光。我好像看見一個盛滿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來。在這條被夜覆蓋著的近代城市的靜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見了B哈立希島上的燈光。那應(yīng)該是姐姐愛爾克點的燈吧。她用這燈光來給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燈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個出遠(yuǎn)門的兄弟回來。最后她帶著失望進(jìn)入墳?zāi)埂?/p>
1.文中的兩處畫線部分分別象征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段文字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