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文章謳歌了一群小人物,他們互不相識,但是他們又何其相似。因為一個“愛”字,這些人選擇了默默付出,他們感動著我們,感動著這個世界。
選文1
不速之客
梁曉聲
在我們尋常的或不尋常的世俗生活之中,有些事情聽來似乎太戲劇化,使人懷疑其意義究竟何在。然而細細一想,你的心靈不能不為之感動,你會不禁地倏然淚下……
幾天前,我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認識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算來如今他該是三十多歲的人了。歲月飛逝,大戈壁的風沙在他臉上過早地刻下了皺紋。與大都市的同齡人相比,看去他要老上十歲。
吃過飯,他吞吞吐吐地請求:“梁老師,如果,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的火車票我都買好了。一早就走去滄州探望一位奶奶……”當時已是晚上九點半了。
我爽快地說:“當然可以,好不容易見上一面,你住下,我們也可以多聊聊嘛。”
他笑了。
談話間我得知另一位舊友小侯已死,但我不知小侯的死,和他要到滄州去探望一位“奶奶”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我心中疑團百種。
他吸了兩口煙,接著說——小侯是因公犧牲的。他給地質(zhì)隊去當向?qū)?,結(jié)果遇到了大風暴。他讓別人回大本營,自己留下看守器材。人們找到他的時候,十幾萬美金進口的器材上蓋著他的外衣,保護得好好的,他自己卻被沙暴埋住了。人們是從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來的。隊友們從他的遺物中發(fā)現(xiàn)了一封信,是他父親寫給他的。他父親是一位老石油工人,勝利油田的。再干幾年就該退休了。他和他父親已經(jīng)九年沒見面了。他父親在信上說,因公要路過蘭州。我們油田在蘭州有個聯(lián)絡處。他父親希望他跟領(lǐng)導請求,也給他個因公到蘭州出差的機會,那么他們父子倆可以在蘭州站見上一面?;疖囋谔m州站停車二十分鐘。也許,二十分鐘對九年間沒見過一面的小侯父子,是很可以敘敘父子情的吧。總之隊友們一一傳看了那封信后,都哭了。大家都覺得,還是暫不告訴他父親真相好??墒侨绻[瞞,就必須有一個“小侯”,按日按時趕到蘭州,在火車站和他父親見上一面。自然而然的,大家將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隊里的領(lǐng)導,請求批準我冒充小侯一次。領(lǐng)導當即就批準了。還方方面面地囑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親見面之后露出破綻……小侯的遺物中還有他父親的一張照片,可那是他父親早年的一張照片。之間又隔了九年,憑那張照片,我哪里會認出他父親??!我只好請車站的廣播員替我廣播廣播。廣播員是位姑娘,聽我講明來龍去脈,保證地說放心吧同志,我一定替你清清楚楚地廣播三遍。我望著列車進站后,聽著一遍一遍的廣播聲,當時內(nèi)心里真是百感交集,也有些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到時候不能把角色扮演好。
第三遍還沒廣播完,我見有一個人匆匆向我走來,我也迎了上去。我倆在相距兩步遠的地方同時站住了。他望著我,我望著他。
是他先開口說話的。他問我:“兒子,是你么?”我說:“爸,是我?。 蔽液湍侨司蛽肀г谝黄?。我忍不住哭了,仿佛他真是我親愛的父親,仿佛我真是他日夜想念的兒子,仿佛我們真的整整九年沒見過面了。
我父親,也就是小侯的父親,也落淚了。
后來我們就找了個僻靜的地方,蹲下,互相望著,都不停地吸著煙,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來……聊了一會兒之后?!案赣H”似乎起了疑心,從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頭看片刻照片,抬頭看片刻“我”,猶猶豫豫地好一陣,終于下了決心,單刀直入地問:“小伙子,別演戲了。說吧,你為什么冒充我兒子?”我無奈,只有老實交代。
聽完我的話,他將一只手拍在我肩上,大動感情地說:“兒子,不,對不起,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該叫你兒子了。既然你老實交代了,那么我也老實交代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親。小侯的父親也死在工作崗位上了。和你一樣,我也是被大家推選出來,經(jīng)領(lǐng)導批準,專為了完成這一項任務的……”我們彼此再也不知道說什么好,互相望著,都默默流淚不止。
第一遍開車鈴響過。我們不得不都站起。
“父親”,不,那個人說——“你,可要經(jīng)常給你媽寫信呀!她非常想你呀!”我也說——“你,可要經(jīng)常給我奶奶寫信呀!奶奶非常想你呀!”小侯有一個雙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嬸子們住在滄州鄉(xiāng)下。后來,那個“冒充”小侯父親的人,給我寫過一封信。信上說,他們隊上的一些隊友決定,每月湊二百元錢,由他寄給小侯的奶奶。我將信給我們隊的隊友們傳看了。大家也決定,每月湊二百元錢,由我寄給小侯的媽媽……從小侯死至今,我們兩個油田,兩個大隊,兩個鉆井小隊的人,除了我和那個人,其余人都不曾見過面。但都一直給小侯的奶奶和媽媽寄著錢。小侯的媽媽早已知道了真相。她早已成了我的另一位媽媽似的。去年我還代表隊友們?nèi)ヌ酵^她一次。一個多月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當年“冒充”小侯父親那個人寫給我的信。
信上說,小侯的八十三歲的雙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兒子,又想孫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人們不是總講八十三、七十四嗎?這兩個歲數(shù)都是老年人的“坎”??!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無論怎樣,也應該了卻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歸天之前,和兒子、孫子,團圓上幾天。說他們隊的領(lǐng)導,很理解他們,為此提前批準了他的探親假。我將信給我們隊的領(lǐng)導看。我們的領(lǐng)導說——這還用請求?也批準你提前探家。我想,這一路上,能節(jié)省幾元錢,就節(jié)省幾元錢吧!節(jié)省了,不是可以多給老人家留下些么?農(nóng)村不比城市,就目前來說,幾元錢也是錢??!何況在北京,少于二十元,人生地不熟的,是很難找到地方住的……
我想尋找到最能表達我當時心情的話,可我當時竟變得口拙舌笨起來。不經(jīng)意間,我眼中已淌下了淚……這些石油人呵,他們是些感情色彩多么奇特的人呵!
我默默從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給我的幾盒蜂王漿,遞給他,誠摯地說:“把我這點兒心意,也給老人家?guī)グ?!……?/p>
(選自《梁曉聲文集》,有刪節(jié))
點擊
人都熱愛生命,渴望幸福,但為什么那么多的人會否定善心、誤解善良、拒絕善言、歪曲善意呢?請看本文作者的精辟論述。
選文2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王開林
古諺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币馑际牵鹤冯S善如同登山,很艱難;追隨惡如同雪崩,很容易。
善之大端分明,仁義之士出以惻隱之心、慈悲之意、憐憫之情,成人之美,紓?cè)酥?,濟人之急,救人之危。其所言所行有利于家庭、群體、社稷蒼生、天地萬物的健康生存和持續(xù)發(fā)展。基于這一準則,民胞物與,憐貧惜弱,保護自然環(huán)境,維護世界和平,均為善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善念。善念能夠推動善舉,善舉又能夠提升善念,二者的良性循環(huán)便匯成人世間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惡之甚者猖獗,他們受到邪念、貪欲、狂想、魔怔的驅(qū)動,所言所行直接危害家庭、群體、社稷蒼生、天地萬物的健康生存和持續(xù)發(fā)展。
從善難,并非難在存善念,而是難在有善舉;并非難在偶爾行善,而是難在持之以恒。行善猶如攀登陡峭如劈、高聳入云的巔峰,若想到頂,你就得具備澎湃不息的心勁,一旦你意興闌珊,駐足休憩,山下的種種“好處”就會使你舉步躊躇。
從惡易,乃是因為世間的奢侈享受花樣繁多,常人的意志力普遍薄弱。魔鬼手中從來不缺一試即靈的誘餌。如果說從善難如登高,那么從惡則易如蹦極,縱然是萬丈深谷,只須閉眼咬牙,斗膽一躍,轉(zhuǎn)瞬數(shù)秒即可探身谷底。從惡危如累卵,但它玩的是精神刺激、欲望膨脹和心理僥幸。這就使上智者執(zhí)迷不悟,甚至著魔不已。
從善如登,理所當然。孔子周游列國,推行仁禮,卻四處碰壁,還被幸災樂禍的看客嘲笑為“喪家之狗”。但孔子登到了險峰,一覽眾山小,這位儒家鼻祖比任何帝王將相的影響都要大,受到的禮贊都要多。孔子的好友遽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一直在立德的崎嶇山道上奮力攀登,他永不自滿的反省精神是從善者的至寶。史學家司馬遷為了寫出一部藏之名山、傳之后世的良史,后半生隱忍宮刑帶來的奇恥大辱,窮且益堅,老而彌篤,終于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先行者孫中山一生飽經(jīng)磨難,為了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懸,為了保全和傳遞三民主義的火種,他殫精竭慮,至死方休。樂于從善的小人物更是不在少數(shù),漢代孝女緹縈救父,隋代巧匠李春修橋,清代義丐武訓辦學,當代英模雷鋒助人,都是顯例。這說明,從善與地位高低、學識深淺無關(guān),只與人的良知良能有關(guān)。
從惡如崩,事有必至。殷紂王、秦二世、隋煬帝這樣的君王,個個心無敬畏,淫邪殘暴,罪惡累累,他們胡作非為,倒行逆施,扮演的是人間魔王的角色,烹醢(hǎi,把人剁成肉醬)賢德,屠戮忠良,殘害黎庶,奸淫婦女,只為充分享受權(quán)力的宰割、欲望的發(fā)泄和邪念的刺激,這些暴君死有余辜。從惡者的崩潰,不僅是其個體命運的大敗虧虛,而且其后遺癥和并發(fā)癥會像地震、海嘯、山火一般殃及社會群體,造成大面積的災情。
三國時期,劉備在病榻前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毙∩剖俏覀兣实歉叻灞仨氁匈嚨囊患壖壥A,小惡則是我們維護長堤必須防范的一個個蟻穴。天長日久,累積小善的人將收獲大善果,累積小惡的人將吞食大惡果,少有例外。我們審視古代暴君和當代貪官的從惡經(jīng)歷,哪個不是積病成痼疾,積惡為巨憝(duì,壞、惡)?
從善者登峰,步履從容,心境平和,雖遇溝坎,無礙前行。從惡者崩盤,則可能瞬間發(fā)生,毫無征兆和預警。因為從善者是仰求新生而來,從惡者是俯奔敗亡而去,一登一崩,一徐一疾,也就極其明了了。
(選自《北京日報》2013年1月21日,有刪改)
對比欣賞
一、體裁不同
《不速之客》一文以敘述故事的形式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聲音——“我們這個世界、這個社會、處處洋溢著真愛”,而《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則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運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等論證方法,點明“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道理。
二、內(nèi)容不同
《不速之客》一文敘述的故事極富戲劇性,但是這樣的戲劇性,在我們讀來不覺做作,只會感動。因公犧牲的英雄已經(jīng)被別人謳歌了無數(shù)遍,本文卻獨辟蹊徑,描寫了這一群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他們?yōu)榱诵『罡缸拥木拍曛s及其奶奶的心愿,走到一起,成為了傳遞愛的使者?!稄纳迫绲牵瑥膼喝绫馈芬晃慕Y(jié)構(gòu)嚴密,層次清楚。文章首先提出論點,對論點進行了解釋。接著論述從善的益處、從惡的弊端,然后論述為什么從善難、從惡易,分別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論證“從善如登,理所當然”和“從惡如崩,事有必至”,最后總結(jié)從善者、從惡者的不同結(jié)局。議論周詳,極富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