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妮 包江萍 周衛(wèi)東
小兒五官科手術全麻蘇醒期躁動中循證護理的臨床應用
殷妮 包江萍 周衛(wèi)東
目的 探討應用循證護理模式對接受全麻手術治療后出現(xiàn)蘇醒期躁動現(xiàn)象的小兒五官科患兒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全麻手術蘇醒期躁動的小兒五官科患兒86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43)。2組分別實施常規(guī)兒科手術護理和循證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兒術后蘇醒期躁動癥狀控制效果(總有效率93.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4.4%)(P<0.05);術后完全蘇醒時間(19.97±5.34)min明顯短于對照組(34.61±6.28)min(P<0.05);麻醉原因導致的不良反應例數(shù)(1例)明顯少于對照組(7例)(P<0.05)。結論 應用循證護理模式對接受全麻手術治療后出現(xiàn)蘇醒期躁動現(xiàn)象的小兒五官科患兒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循證護理;全麻手術;蘇醒期躁動;小兒五官科
小兒在全麻手術治療后出現(xiàn)蘇醒期躁動指的是患兒在全麻蘇醒期階段出現(xiàn)的意識與行為分離的一種精神疾病癥狀,無法安撫、易激惹、倔強或不合作是其主要癥狀表現(xiàn)。典型病例會出現(xiàn)哭喊、手腳亂動、呻吟、語無倫次、定向障礙等現(xiàn)象[1]。本次對接受全麻手術治療后出現(xiàn)蘇醒期躁動現(xiàn)象的小兒五官科患兒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F(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2014年6月宜春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全麻手術后蘇醒期躁動的小兒五官科患兒86例,隨機均分為2組(n=43)。對照組患兒發(fā)病至手術時間1~8d,平均發(fā)病時間(2.4±0.9)d;男26例,女17例;患兒年齡3~11歲,平均年齡(5.7±1.1)歲;患兒體質量12~38kg,平均體質量(19.6±1.5)kg;觀察組患兒發(fā)病至手術時間1~9d,平均發(fā)病時間(2.3±0.8)d;男24例,女19例;患兒年齡2~11歲,平均年齡(5.8±1.2)歲;患兒體質量13~36kg,平均體質量(19.8±1.4)kg。2組自然指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兒科手術護理;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主要護理方案的內容包括:(1)問題搜集:利用早晚交接班時間,組織相關護理人員,對全麻手術患兒在術后出現(xiàn)蘇醒期躁動的原因進行總結,其原因主要包括:患兒對環(huán)境不適應和焦慮心理、術中低體溫、疼痛等各種不良刺激。(2)循證: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報刊、雜志查閱相關文獻,并結合本科實際情況,針對上述幾點問題,提出護理服務措施,并組織監(jiān)督執(zhí)行。(3)護理措施: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應該面帶微笑,言語親切地與患兒及其家長核對相關信息,通過鼓勵性的語言,使能夠合作的患兒可以自愿進入手術室,仍不愿合作者,給予鎮(zhèn)靜藥物,患兒可以在家長的陪伴下入睡,然后再進入到手術室。手術度溫度控制在22℃~25℃之間,用恒溫電熱毯和加熱至37℃的液體進行靜脈輸入,術區(qū)以外暴露部位應該加蓋布巾。術中通過保溫措施,維持體溫恒定,避免發(fā)生低體溫。手術結束后,給予手部撫觸,巡回護士用雙手握住其一側胳膊,從上臂至手腕位置交替進行輕輕揉捏,然后按照從上至下的順序進行按摩,對側的做法相同。使用約束帶的時候,要對松緊度給予充分重視,對肢體末梢血運情況進行觀察。在拔除氣管導管操作之間,首先給予鼻導管吸氧,使其不會因鼻部氧氣管不適而出現(xiàn)躁動[2]。
1.3 觀察指標 選擇術后蘇醒期躁動癥狀控制效果、麻醉原因導致的不良反應例數(shù)、術后完全蘇醒時間等作為觀察指標。
1.4 躁動控制效果評價方法[3]無效:蘇醒期處于持續(xù)性躁動狀態(tài),其無法控制;有效:蘇醒期偶爾出現(xiàn)躁動,但不會對治療和恢復造成影響;顯效:蘇醒期表現(xiàn)平穩(wěn),沒有任何躁動現(xiàn)象出現(xiàn)。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蘇醒期躁動癥狀控制效果 對照組麻醉后蘇醒期躁動癥狀控制總有效率為74.4%,觀察組為93.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蘇醒期躁動癥狀控制效果比較[n(%)]
2.2 術后完全蘇醒時間 對照組患兒術后(34.61±6.28)min達到完全蘇醒狀態(tài),觀察組患兒術后(19.97±5.34)min達到完全蘇醒狀態(tài),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麻醉原因導致的不良反應例數(shù) 在麻醉的過程中,對照組有7例不良反應出現(xiàn),觀察組有1例不良反應出現(xiàn),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小兒在全麻手術的蘇醒期出現(xiàn),屬于意識與行為分離的一種精神癥狀表現(xiàn),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無法安撫、易激惹、倔強或不合作[4]。采用循證醫(yī)學方法制定的護理服務措施,應用于臨床小兒五官科全麻手術蘇醒期護理服務過程中[5]。可使該階段躁動現(xiàn)象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使患兒在術后的舒適度提高,對患兒安全、平穩(wěn)地度過麻醉恢復期具有明顯的幫助作用,使患兒及其家長的實際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滿意[6]。循證護理服務模式的實施臨床護理人員在工作的主動學習能力能夠顯著提升,提高護理水平。實施詢證護理可以解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使護理服務質量顯著提高[7-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循證護理模式在小兒五官科手術治療麻醉中應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僅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對術后蘇醒期躁動癥狀進行有效控制,還能夠是患兒在術后的短時間內蘇醒,進一步保證小兒五官科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該進一步完善該項護理的服務工作的基本內容,使其更加合理化、人性化、科學化,從根本上提高患兒及其家長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提升醫(yī)院的社會形象。
[1] 徐素華,孫業(yè)安,吳漢玉.撫觸對緩解椎間盤激光汽化術中患者疼痛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9,8(44):750-751.
[2] 趙莉.耳鼻吼手術患兒全麻術后臥位改良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9,2(24):285-286.
[3] 張淑月,朱君宇,彭延增,等.術中低體溫對患者麻醉恢復期的影響及護理干預[J].中華護理雜志,2013,3(38):176-178.
[4] 劉新.539例全麻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原因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2,10(42):887-888.
[5] 申娟.手術室改進護理模式對胸外科手術患者蘇醒躁動程度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0):27-28.
[6] 錢忐成,萬勇,王大慶.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相關因素分[J].四川醫(yī)學,201l,32(11):1710-1711.
[7] 常麗娜,張培莉.護士工作滿意度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3):31-32.
[8] 田淳,李偉麗,張建華.外傷性脫位牙再植術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1,25(10):268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5.059
江西 336000 宜春市人民醫(yī)院 (殷妮 包江萍 周衛(wèi)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