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家
德富蘆花(1868~1927年),日本小說家。原名健次郎,筆名蘆花。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不如歸》、《黑潮》,還寫有評(píng)論、隨筆、自傳等。
今夜可是良宵?今宵是陰歷七月十五日,月朗,風(fēng)涼。
擱下夜間寫作的筆,打開柵欄門,在院內(nèi)走了十五六步,旁邊有一棵枝葉濃密的栗樹,黑漆漆的。樹蔭下有一口水井。夜氣如水,在黑暗里浮動(dòng),蟲聲唧唧,時(shí)時(shí)有銀白的水滴灑在地上,是誰汲水而去呢?
再向前行,佇立于田間。月亮離開對(duì)面的大竹林,清光溶溶,浸透天地。身子仿佛立于水中。星光微薄。冰川的森林,看上去淡如青煙。靜待良久,我身邊的桑葉、玉米葉,浴著月色,閃著碧青的光亮。棕櫚在月下沙沙作響,草中蟲吟,踏過去,月影先從腳尖散開。夜露瀼瀼,竹叢旁邊,頻頻傳來鳥鳴。想必月光明潔,照得它們無法安眠吧。
開闊的地方,月光如流水。樹下,月光青碧,如雨滴下漏。轉(zhuǎn)身走來,經(jīng)過樹蔭時(shí),樹影里燈火搖曳。夜涼有人語。
關(guān)上柵欄門,蹲在廊下,十時(shí)過后,人跡頓絕。月上人頭,滿庭月影,美如夢境。
月光照著滿院的樹木,樹影布滿整個(gè)庭院。院子里光影離合,黑白斑駁。
八角金盤的影子映在廊上,像巨大的楓樹。月光瀉在光滑的葉面上,宛若明晃晃的碧玉扇。斑駁的黑影在上面忽閃忽閃地跳動(dòng),那是李樹的影子。
每當(dāng)月亮穿過樹梢,滿院的月光和樹影互相抱合著,跳躍著,黑白相映,縱橫交錯(cuò)。我在此中散步,竟懷疑自己變成了水藻間的游魚。
(陳德文譯)
知識(shí)加油站
描寫月亮的詩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小時(shí)不識(shí)月,呼作白玉盤。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月出驚山鳥,時(shí)鳴春澗中。
大臉貓品評(píng):
看完文章的最后一段,QQ糖們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shí)?對(duì)啦!見過蘇軾《記承天寺夜游》的同學(xué)一定想起來啦!那就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辈恢赖耐瑢W(xué)可以查一查它的意思,看看千載之后不同國籍的兩位作家是如何描寫月光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