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良深 王金屏 廖云 韋林森 何健
磁敏感成像在顱腦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探討
呂良深 王金屏 廖云 韋林森 何健
目的 探討磁敏感成像在顱腦疾病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顱腦疾病患者70例,應用GE HDe 1.5 T超導型磁共振掃描儀進行檢查。結果29例腦血管畸形中SWI像將畸形靜脈分布及走形清楚地顯示了出來;6例腦出血慢性期患者的MRI的主要表現為長T 1和T 2信號,SWI像的主要表現為低信號;13例腦腫瘤患者SWI表現為低信號的腫瘤患者11例(占84.6%),等信號2例(占15.4%),高信號出現在瘤周水腫。與手術病理結果一致的10例(占76.9%);12例腦梗死患者SWI顯示有出血6例,常規(guī)MRI顯示有出血1例;4例帕金森癥患者常規(guī)MRI只顯示1例,SWI顯示2例多發(fā)性硬化患者有多發(fā)異常低信號鐵沉積在腦內;6例軸索性腦損傷MRI平掃及DWI、SWI檢出共約186處病灶,SWI檢出病灶171處,檢出率達91.9%。結論 SWI對小靜脈結構、海綿狀血管瘤、鐵鈣沉積、微量腦出血等極為敏感,能夠有效補充常規(guī)MRI,在鑒別診斷顱腦疾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磁敏感成像;顱腦疾??;應用價值
磁敏感加權成像(SWI)屬于新型對比度增強技術,其和傳統T 1、T 2及質子密度不同,形成的基礎為不同組織磁敏感性,其能夠將組織磁化屬性的對比度有效反映出來。SWI極為敏感于出血或血液中的脫氧成分,能夠將出血、鐵沉積等確切信息提供給臨床,從而為臨床更快更準確的診斷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從而使臨床能夠以較快的速度確診極小的病變。本研究選取顱腦疾病患者7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探討了磁敏感成像在顱腦疾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河池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顱腦疾病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齡13~73歲,平均年齡(52.7±8.3)歲?;颊呔邮躆RI檢查,經臨床及影像檢查證實為顱腦疾病,均具有復雜多樣的臨床癥狀,且均和病變部位有關[1];其中腦血管畸形29例,腦出血6例,腦梗死12例,腦腫瘤13例,帕金森病4例,軸索性腦損傷6例。
1.2 方法 運用GE HDe 1.5 T超導型磁共振掃描儀檢查。(1)MRI平掃:掃描時取T 1WI Flair軸位TR/TE、層數、層厚、層間距、視野、激勵次數、矩陣分別為2250/24 ms、18、6 mm、2 mm、24 cm、2、192×288;掃描時取T 2WI軸位時TR/TE、層數、層厚、層間距、視野、激勵次數、矩陣分別為3900/103 ms、18、6 mm、2 mm、24 cm、1、192×288;FLAIR 掃描取T 2WI軸位時TR/TE、T 1、層數、層厚、層間距、視野、激勵次數、矩陣分別為
8500/135 ms、2100 ms、18、6 mm、2 mm、24 cm、1、288×192;(2)MRI增強掃描:掃描時取T 1WI軸位和矢狀位及冠狀位時TR/TE、層數、層厚、層間距、視野、激勵次數、矩陣分別為475 / 20 ms、18、6 mm、2 mm、24 cm、2、192×288;脂肪抑制STIR序列掃描T 1WI軸位和冠狀位時TR/TE、T 1、層數、層厚、層間距、視野、激勵次數、矩陣分別為475/20 ms、150 ms、18、6 mm、2 mm、24 cm、1、192×288。(3)SWI成像:所運用的回波序列呈完全速度補償三維梯度,TR、TE、FA、視野、層厚、層間距、層數、NEX、采集時間分別為36 ms、51 ms、15°、24 cm×19 cm、0.6 mm、0、32、2、6 m 7s[2-5]。圖像后處理獲取校正的相位和強度圖的過程中運用GE ADW 4.4工作站后處理,然后取最小密度投影(MinIP)強度圖,由兩名有經驗的??漆t(yī)師共同閱片、分析、總結[6]。
2.1 腦血管畸形 29例腦血管畸形中海綿狀血管瘤15例,SWI像表現為低信號,具有清楚的邊界,和T 2WI相比,多發(fā)現11個微小病灶;動靜脈畸形12例,SWI像表現有多個點狀和條狀信號存在于病灶部位,這些點狀和條狀信號的狀態(tài)為密集散在,說明可能是微小出血灶和畸形靜脈;煙霧病2例,其MRA像顯示動脈信號在一定程度上缺失,具有遠端動脈分支異常增多紊亂,SWI像將畸形靜脈分布及走形清楚地顯示了出來。
2.2 6例腦出血慢性期患者的MRI的主要表現為長T 1和T 2信號。SWI像的主要表現為低信號,和T 1WI和T 2WI序列相比具有較大的出血區(qū)域,多檢出2處出血灶,和增強T 1WI相比多檢出1處出血灶。
2.3 腦腫瘤 13例腦腫瘤患者中,6例患者為膠質瘤,5例患者為腦膜瘤,2例患者為轉移瘤,SWI表現為低信號的腫瘤患者11例,等信號2例,分別占總數的84.6%和15.4%,高信號出現在瘤周水腫。具有清晰的邊界10例,缺乏清晰的邊界3例,分別占總數的76.9%和23.1%。有瘤內靜脈及血液降解產物顯示的9例(占69.2%);與手術病理結果一致的10例(占76.9%)。見表1。
表1 13例腦腫瘤患者中的SWI及手術病理結果
2.4 腦梗死 12例腦梗死患者中,T 1WI、T 2WI和FLAIR上的梗死灶分別呈稍低信號、高信號。在內出血的影響下,病變信號變得不均勻,主要表現為T 1WI呈等或稍高信號,形狀為不規(guī)則斑塊狀,彌散成像呈高低混雜信號改變,SWI呈低信號影。其中SWI顯示合并有出血6例,常規(guī)MRI顯示有出血1例。
2.5 神經變性疾病 4例帕金森癥患者中,在黑質、蒼白球部位沉積有異常鐵,黑質致密帶寬度較窄,常規(guī)MRI只將1例顯示了出來。SWI將2例顯示了出來,這2例多發(fā)性硬化患者有多發(fā)異常低信號鐵沉積在腦內。
2.6 軸索性腦損傷 6例軸索性腦損傷SWI顯示雙側大腦半球皮髓質交界處是軸索性腦損傷病灶的主要分布位置,其中以兩側額、頂、枕葉較多,其次為胼骶體和基底節(jié)區(qū),最后為腦干和小腦,點狀、條狀、團狀低信號影是病灶主要表現,且通常具有較為均勻的信號、較為清晰的邊界,病灶直徑在10 mm以下。聯合常規(guī)MRI檢查序列總共檢出186個病灶,其中SWI共檢出171個病灶,達到了91.9%的檢出率。在T 2WI檢出76個病灶,達到了40.9%的檢出率;在FLAIR序列檢出96個病灶,達到了51.6%的檢出率;在DWI檢出132個病灶,達到了70.9%的檢出率(見表2)。
表2 5例軸索性腦損傷磁共振各檢查序列檢出病灶數目
磁敏感加權成像(SWI)產生圖像對比的途徑為將不同組織間的磁敏感性差異有效利用起來,將腦內靜脈系統清晰顯示出來的途徑是將高分辨率掃描、最小密度投影等技術有效利用起來,對含鐵血黃素沉著等順磁性物質極為敏感[7]。SWI的三維梯度回波成像的分辨率較高,薄層厚的信號不會消逝,濾波能夠減少相位圖的不必要場效應,促進相位蒙片產生,進而增強處理磁距圖,最小強度投影相對鄰近層面,從而促進了磁距圖像對比的顯著提升,對靜脈血、鐵沉積等極為敏感,已經在血管畸形、腫瘤、微量腦出血、神經變性疾病等腦部疾病的鑒別診斷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8]。
綜上所述,SWI對小靜脈結構、海綿狀血管瘤、鐵鈣沉積、微量腦出血等極為敏感,能夠有效補充常規(guī)MRI,在鑒別診斷顱腦統疾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 胡建濱,王光彬,白雪,等.上矢狀竇栓塞大腦髓靜脈改變的SWI研究[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2):159-161.
[2] 賀丹,陳德強,楊麗,等.3.0 T磁共振SWI 序列對顱內海綿狀血管畸形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8,24(11):1743-1745.
[3] 崔現成,張林醫(yī),孫永青.等.磁敏感加權成像SWAN技術在顱腦疾病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2,21(2):122-124.
[4] 陳金品.3.0 T磁敏感加權成像在顱腦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河北醫(yī)藥,2013,35(16):2437-2438.
[5] 張琳,漆劍頻,朱文珍.等.磁敏感成像在腦微出血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放射學實踐,2009,24(1):19-22.
[6] 曲海源,鄧意輝,徐克,等.兔Vx 2 腫瘤血管生成靶向成像磁共振掃描技術研究[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8(3):163-166.
[7] 劉文濤.危重腦梗死患者顱腦MR檢查的序列優(yōu)化[J].當代醫(yī)學,2011,17(28):44-45.
[8] 鄒文,劉軍.磁敏感加權成像應用于診斷顱內轉移小腫瘤的價值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2,18(31):27-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27
廣西 547000 河池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呂良深 王金屏廖云 韋林森 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