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添 周飛全
小劑量鐵劑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臨床分析
鄧 添 周飛全
目的 觀察分析小劑量鐵劑在小兒缺鐵性貧血治療上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缺鐵性貧血患兒90例,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n=45)。2組均以口服復方枸櫞酸鐵銨糖漿的方法治療,觀察組服用小劑量復方枸櫞酸鐵銨糖漿,對照組則服用大劑量復方枸櫞酸鐵銨糖漿。觀察2組用藥后的痊愈情況、不良反應以及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治愈率為77.78%,有效率為97.78%;血紅蛋白(122.56±8.21) g/L、血清鐵蛋白(68.42±9.71)μg/L、轉鐵蛋白飽和度(0.39±0.12)。與對照組比較,2組用藥后的痊愈狀況及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兒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8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劑量鐵劑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在臨床使用中值得推廣。
小劑量鐵劑;小兒缺鐵性貧血;臨床治療
小兒缺鐵性貧血在嬰幼兒時期是最常見的一種貧血,體內缺鐵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是導致小兒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在臨床癥狀上,不僅可以出現貧血,細胞的代謝功能也出現紊亂,這是因為許多含鐵酶的生物活性降低使機體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循環(huán)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低下等嚴重癥狀[1]。文獻報道,在我國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病率為35%[2],嚴重影響了我國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本研究為探討小兒缺鐵性貧血的臨床治療方法,選取45例患兒采用小劑量鐵劑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宜春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缺鐵性貧血患兒90例,排出因先天遺傳因素造成的貧血后,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n=45),所有患兒均符合臨床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3]。觀察組的男27例,女18例,年齡7個月~12歲,平均年齡(4.8±0.6)歲,輕度貧血34例,中度貧血11例;對照組的男22例,女23例,年齡4個月~8歲,平均年齡(3.5±0.4)歲,輕度貧血31例,中度貧血14例。2組患兒的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以口服復方枸櫞酸鐵銨糖漿(湖南漢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793)的方法治療,用量標準為2mL/(kg·d),每天用藥3次,飯后服用,總療程為2個月。
1.2.2 對照組 與觀察組相同,對照組也以口服復方枸櫞酸鐵銨糖漿的方法治療,對用藥劑量提高至5mL/(kg·d),同樣每天分3次飯后服用,總療程同樣為2個月。
1.2.3 觀察指標[4]觀察治療后的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等指標,并以血紅蛋白的指標為痊愈情況的標準:治愈:血紅蛋白恢復至正常水平;顯效:血紅蛋白上升大于30g/L;有效:血紅蛋白上升大于15g/L;無效:血紅蛋白上升低于15g/L。觀察2組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胃部不適或疼痛、腹瀉或便秘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檢驗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檢驗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兒治療后各項指標及不良反應對比 2組患兒治療后在各項指標上的數據均比治療前有顯著的上升,觀察組的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以及轉鐵蛋白飽和度等各項指標與對照組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即小劑量鐵劑與大劑量鐵劑治療后患兒的血清蛋白指標基本相同。在用藥過程中的惡心、腹瀉等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使用小劑量鐵劑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不良反應小,安全性高。見表1。
表1 2組患兒治療后各項指標及不良反應對比
2.2 2組患兒療效對比 經過口服復方枸櫞酸鐵銨糖漿治療,觀察組45例中,治愈35例,顯效6例,有效3例,無效1例,治愈率為77.78%,有效率為97.78%;對照組45例中,治愈29例,顯效9例,有效4例,無效3例,的治愈率為64.45%,有效率為93.33%。2組治愈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組有效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作為一種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小兒缺鐵性貧血在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生率較高,在我國也是一種最常見的小兒貧血疾病。有研究顯示,由于兒童的生長發(fā)育需求以及代謝增加,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生往往會引起小兒缺鐵性貧血[5]。而在正常情況下,機體內鐵的吸收與排泄維持在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一般不會缺鐵,只有在鐵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如慢性失血的狀況下會導致缺鐵[6]。
對于小兒缺鐵性貧血的治療,臨床上除對癥治療外,仍需及時補充鐵,而大劑量鐵劑會造成胃腸道的功能紊亂,從本研究結果也可看出,大劑量鐵劑與小劑量鐵劑的療效相當,但大劑量鐵劑造成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小劑量鐵劑,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小劑量鐵劑有更廣泛的應用。
在小兒缺鐵性貧血的預防上,根據文獻資料,在嬰兒4~6個月時添加輔食非常重要,同時加強保健與喂養(yǎng)指導可以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fā)生[7]。也有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如銅、鋅、鈣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導致小兒缺鐵性貧血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兒童體內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失衡[8]。
綜上所述,小劑量鐵劑在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 陳偉崗.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132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 19(2):43-44.
[2] 母燦榮.小兒缺鐵性貧血75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 7(23):59-60.
[3] 張麗娟.鐵性貧血的治療方法探討[J].北方藥學,2013,10(5):102-103.
[4] 張淑環(huán).小兒缺鐵性貧血的治療方法及效果分析[J].醫(yī)護論壇,2012,19(21):255-256.
[5] 鄭東梅.鐵劑配合食療治療幼兒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4,20(10):100.
[6] 劉彤華.缺鐵性貧血228例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2, 13(2):22-23.
[7] 陳偉崗.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132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 2(7):43-42.
[8] 蔣雪霞.微量元素與小兒缺鐵性貧血關系探討[J].大家健康,2012, 6(1):53-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6.010
江西 336000 宜春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兒科 (鄧添 周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