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華
摘 要:木蘭林管局在大力實踐近自然育林同時,在造林學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革新。該文就造林整地、樹種配置、苗木選擇、栽植技術、幼林撫育措施等造林的相關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傳統(tǒng)與革新的對比,闡述了整地多元化的實用性、多樹種造林比單一樹種造林的科學性、大規(guī)格容器苗造林比裸小苗造林更易成林、裸根苗造林和容器苗造林的實用技術、種源區(qū)塊的建立、天然實生苗的保護與培育以及折灌踩灌等幼林撫育技術和割灌等傳統(tǒng)幼撫措施在作業(yè)效果和成本投入上的效果對比。
關鍵詞:造林技術;革新;木蘭林管局
中圖分類號 S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3-04-113-02
木蘭林管局自建局以來,有林地面積從20 000hm2發(fā)展到現在的近90 000hm2,幾代務林人在造林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造林技術措施不斷成熟。隨著近自然經營理念的不斷深入,木蘭林管局在造林技術措施上進行了一系列的革新,筆者現將相關情況介紹如下。
1 整地多元化
傳統(tǒng)的整地方式以大穴為主,一般要求環(huán)山水平品字排列,心土筑沿表土回填,外高里底,穴中塇土。這種整地方式的優(yōu)點是草根石塊能清理干凈,容易存水,缺點是破壞了原有的土壤結構,容易將肥力最好的表土浪費。新的整地措施講究因地施策,注重保持土壤結構和土壤肥力的利用。地表較硬、草根密度大的地塊一般采取扒草皮的整地方式,這種方式只要求扒開草皮除去草根即可,不塇土,盡量不破壞原有的土壤結構[1]。雜草較少、地表較松軟的采伐跡地一般為顆粒土,空隙大通透性強,這類地塊一般不進行整地,只需清除地表上的枯枝落葉和石塊等雜物即可。沙土地保肥保水能力差,肥力主要集中在淺土層,一般也不需要整地。為方便日后的經營,改環(huán)山水平排列為順山排列。
2 樹種多樣化
木蘭林管局以前的造林樹種以華北落葉松為主,樹種單一、結構簡單,經營目標就是生產中小徑材。近年來,木蘭林管局非常重視“種”的概念,意識到大面積人工純林在經營目標上的局限性、在生態(tài)效益上的不完善及在抗逆性上的種種弊端和不穩(wěn)定性。因此,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注重樹種的多樣性,核桃楸、黃菠蘿、水曲柳、云杉、紅松、油松、樟子松等多樹種、針闊混交造林模式代替了原來的單樹種針葉純林;二是注重對珍稀樹種的培育與經營,蒙古櫟等珍稀鄉(xiāng)土樹種在原來的經營上沒有得到重視,現有的林分多為多代萌生,在干形和生長量上表現不好,現在營造這些珍稀樹種的實生苗,即可培育大徑級高價值木材,也可以培育綠化大苗。多樹種的選擇以及珍稀樹種的培育,大大增加了經營目標的選擇性,更提高了林分的抗逆性和森林生態(tài)效益功能。
3 選用良種壯苗
以前的造林用苗多使用2年生的裸苗,用這類苗木造林相對來說成本較低,但苗木生長受灌草等外部環(huán)境影響較大,裸根苗又有緩苗期,郁閉成林時間長,管護和幼撫成本較高[2]?,F在基本使用4a(2a苗圃苗,2a營養(yǎng)杯苗)以上的容器大苗,容器苗造林后基本沒有緩苗期,4~5a的大苗抗性強,受灌草的影響較小。這種苗木造林后,很快就會郁閉成林,雖然苗木和栽植成本較高,但后期的管護和幼撫的投入會少很多,而且更容易“一次造林、一次成林”,綜合成林成本并不高。
4 選擇合理的造林季節(jié)
經多年的對比實驗發(fā)現,同等造林地立地條件、同樣的造林苗木、相同的造林措施的裸根苗,春季造林成活率比秋季造林成活率一般要高出10個百分點左右,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秋季造林所使用的生根粉、保濕劑等作用發(fā)揮不好。春季造林所需的裸根苗越冬假植是關鍵,一定要確保苗木不失水、不焐苗、不被牲畜危害。容器苗造林理論上一年四季均可,前幾年一般選在雨季作業(yè),但木蘭林管局所在地區(qū)雨季降雨量極不穩(wěn)定,若在造林后長時間無有效降雨、溫度過高,容器苗的新梢容易受傷,影響成活率[3]。容器苗秋季造林后,土壤很快會凍結,苗木的土坨與造林地不易融合,容易透風,所以容器苗一般不在秋季造林。容器苗春季造林成活率更為穩(wěn)定,綜合效果好于雨季造林。無論是裸根苗還是容器苗,春季是最佳造林季節(jié),木蘭林管局基本不選擇秋季造林。
5 科學的栽植技術
春季裸根苗造林傳統(tǒng)的造林時間為頂漿造林,即造林地解凍能造林時馬上開始造林,保證苗木在萌動放葉前完成全部造林。2003年春,木蘭林管局在山灣子林場白云皋營林區(qū)實施了33.33hm2荒山造林任務,由于任務量大,造林從5月下旬持續(xù)到6月中旬,后期栽植的苗木已經放葉。按照原有理念,造林成活率不會很好,但造林1a后調查此地造林成活率達到95%以上。經過分析總結,落葉松裸根苗春季造林不宜過早,因為過早造林,造林地土壤還沒有解凍徹底,造林地溫度較氣溫低的多,造林后苗木地上部分已開始萌動生長,而土壤中的水分、養(yǎng)分供應不上來,全靠苗木自身的水分、養(yǎng)分生長,這一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過長就會影響苗木的成活成長。因此,春季造林應在造林地土壤徹底解凍后造林更好。
容器苗造林中必須要注意的事項:一是苗木上山前,必須吸足水分,確保容器不變形;二是選擇好運輸工具,最好用專用箱裝苗,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苗根團的完整性;三是確保容器基質與造林地土壤充分接觸,不能透風;五是確保栽植深度適宜,避免容器裸露在土壤外,尤其是輕基質容器苗,一旦容器未被土壤蓋住,容器內基質會很快被風干[4]。
6 建立種源區(qū)塊
近自然育林理念非常重視天然更新,天然實生的苗木經過大自然的選優(yōu),保證了其良好的遺傳品質,更可能培育成抗逆性強、干形好、壽命長的目標樹[5]。木蘭林管局一方面非常注意對現有天然實生優(yōu)質幼苗幼樹的保護與培育,另一方面加大了種源區(qū)塊的建立。建立種源區(qū)塊就是在立地條件較差、人工造林不易成活的荒山荒地、疏林地的上坡迎風面,人工栽植種源樹,利用種源樹的種子實現逐年天然更新,最終達到天然成林的目標。
7 伐前更新
木蘭林管局原來的造林主要是荒山和跡地更新,都是在沒有樹的地上造林,隨著宜林荒山和皆伐的減少,這2種造林類型也將逐漸減少,今后的主要造林類型是對轉化利用林的伐前更新。轉化是指在不破壞原有森林結構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基礎的前提下,通過撫育措施,把原來沒有培育前途樹木伐除一部分,使林分郁閉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在林冠下人工栽植要培育的目的樹種,待林下更新的幼苗幼樹成林并形成一定的森林結構后,再伐除上層無培育前途的剩余林木[6]。這種造林方式將逐步把無培育前途的貶值資源轉化為優(yōu)質的多功能森林資源,而不破壞原有的森林系統(tǒng)。
8 科學幼撫
新造林的幼苗幼樹,擁有健壯豐滿的側枝和優(yōu)勢明顯的主梢是保證其健康生長的前提,能在充足的光照下生長最為理想,因此造林后的幼撫作業(yè)非常關鍵[7]。木蘭林管局傳統(tǒng)的幼林撫育作業(yè)方式主要是除草和割灌,多年來實施的全面割灌和大穴擴穴除草也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種作業(yè)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割灌除草作業(y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費工費時,成本高,而且被割除的灌草還容易復壯,過一段時間又會快速長起來,必要時還需要再次作業(yè);二是全面割灌和除草作業(yè)很容易傷苗,尤其是天然實生的幼苗,這些幼苗十分珍貴,但其高矮不一、位置不定,在灌草叢中很容易被割除,十分可惜。為此,木蘭林管局引進了國外較為科學的折灌、踩灌等幼撫措施,效果明顯。所謂折灌和踩灌,就是將影響幼樹生長的灌木折斷或踩倒,而對不影響幼苗的灌草不作處理的措施[8],可以使灌木僵而不死,即不復壯也不生長,作業(yè)一次作用時間很長。這種作業(yè)方式的最大好處是不會傷苗,同時節(jié)約成本,經測算,可比割灌作業(yè)減少1/3左右的用工量,作業(yè)效果也很好。
參考文獻
[1]田軍,徐國山.樟子松輕基質網袋容器育苗及造林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1(08).
[2]李國雷,劉勇,祝燕,等.國外苗木質量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yè)研究,2011(02).
[3]邢世巖,張倩.定向苗木概念[J].山東林業(yè)科技,2010(04).
[4]孫寶成,蔡勝國,陳志剛.落葉松輕基質網袋容器苗造林技術[J].河北林業(yè)科技,2010(03).
[5]卜長春.淺談太行山造林地的整地[J].科技信息,2010(36).
[6]張玲.試談林業(yè)經濟發(fā)展前景及植樹造林相關技術[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1).
[7]王艷麗.淺議造林質量方面的規(guī)范化管理[J].民營科技,2009(06).
[8]王冬雪.幾種森林經營措施對林地長期生產力的影響[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1).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