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俊波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馬克斯·范梅南在其代表作《教育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黛安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孩子,但她成績的取得并非因其過人的稟賦,而是源于她有一位成就動機過高的母親。老師發(fā)現(xiàn)黛安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顯得緊張、焦慮,課間跳繩時總是一個人,卻時刻流露出想與同學一起玩的神情。于是老師主動邀請黛安教自己跳繩,并在一段時間后又悄悄邀請其他同學參加,慢慢地,黛安開始走近同學……
故事中的老師沒有一味地放任,更沒有憑借技術(shù)的、診斷性的、工具性的語言來對待黛安,只是更多地用教育家的情懷看待孩子,幫黛安成功地走出了心靈陰影。
馬克斯·范梅南告訴我們:用教育家的情懷看待學生,意味著一方面必須懷著愛心觀察和照顧孩子,另一方面必須全面地、整體地看待孩子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把她看作是一個自我成長過程中獨特的、完整的人,進而從精神層面上更多地關(guān)注學生。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從教生涯中經(jīng)歷的一個小故事。記得我第一次當班主任那年,班上有一個叫凡的學生總是喜歡上課遲到,問他原因不是病了就是睡過頭了,每次我都會找他談話,然后提醒他注意,他也總會主動地認錯并請求老師原諒。但是有一周他一連三天都遲到,問他原因也總是一副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的樣子,我十分地生氣,認為他是故意與班規(guī)校紀作對,于是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嚴厲地批評了他,并讓大家別向他學習?;蛟S是因為愧疚,凡從頭到尾一直低著頭,默不作聲。然而,幾天后凡的奶奶來到學校,告訴了我凡父母離異的消息,并請我多留意一下凡的動向。直到此時,我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凡遲到的真正原因。后來我雖然主動找凡談心,他也原諒了我的過錯,但是我明顯感覺到我們之間的距離反而更遠。
每每想起凡那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的樣子,我都懊悔不已。如果當時我能靜下心來,用教育家的情懷冷靜思考,耐心細致地了解、分析事情的緣由,事情也許會是另一番結(jié)局。
老師是孩子特別的看護者和觀察者,但老師一定不能像路人、警察、朋友那樣觀察孩子。教師必須從教育學的角度,用教育家的情懷看待學生,通過觀察和了解學生,盡量避免表面化地評判孩子,始終著眼于孩子的整體發(fā)展,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班上有個叫然的學生,在畢業(yè)前,他送給我一張賀卡,上面寫道:“龔老師,您是班上唯一一個沒有瞧不起我的老師。您知道嗎?由于成績不好,我一直坐在教室后面,這兒成了老師們的禁地。每次上課時,老師總是會在離我一步時就停下、轉(zhuǎn)身,然后離去。只有您,每次都會走到這里,有時還會關(guān)注一下我們,也許您自已沒有感覺到,但是您那一小步讓我感受到了老師的愛與無私,讓我堅持將書讀完……”看完這張賀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其實,我上課走到那兒,只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他學習態(tài)度還不錯,希望他別放棄!然而,我的一個不經(jīng)意的舉動卻換來了學生的感動?!睆哪且院螅疑险n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盡量走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guān)注。因為我知道,有時老師的一小步,或許會成為改變學生的一大步。
作為教育者,我們可能不會成為教育家,但是我們一定要擁有教育家那樣的情懷,平等地對待和尊重每個學生,認真地研究和關(guān)注他們,用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影響力去呵護和幫助孩子,讓他們真正地認識自我、成就自我。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