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雪琴
小學語文教材中童話所占的比重相當大,在第一學段中童話甚至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由于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學生學習童話往往趨向內容的粗淺感知,沉迷對童話情節(jié)的大致把握,忽略了對童話語言形式與內涵意義的領會,使得童話教學常常流于形式。因此,在童話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文本,品味童話語言及其特點,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童話寫法的表達效果,感受童話的魅力。
一、朗讀——陶冶童心
美學專家朱光潛先生說:“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現(xiàn)是聲音節(jié)奏,而文學意義反在其次。文學意義所不能表現(xiàn)的情調常可以用聲音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來?!蓖挼恼Z言大多明快、活潑,節(jié)奏感強,富于音律美。教學時可依文定教,以讀為本,指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感悟童話的語言美,陶冶童心。如范讀,教師以生動活潑、富有兒童色彩的語調,示范朗讀,將學生帶入童話世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感受童話的語言美。再如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童話角色的情感、態(tài)度,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形象中所寄托的人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感。還有引讀、對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配樂朗讀等等。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從感性的角度去感受童話中的人和事,引領學生沉醉于童話獨特的境界中,欣賞童話語言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并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朗讀《夏夜多美》時就如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流過學生的心坎,朗讀《丑小鴨》就如同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一幅“小小鴨子有志氣”的勵志畫面,朗讀《筍芽兒》就給人以如沐春風的清新感。讓學生于淺吟低誦、于高歌縱情中讀出文章的氣韻,品出語言的精妙。
二、體驗——走進童話
優(yōu)秀的童話往往融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于一體,而且表現(xiàn)形式多樣,給人以美的享受。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里強調:“兒童的智慧和道德結構同我們成人不一樣,因而新的教育方法應盡一切努力按照兒童的心理結構和他們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將要教的材料以適合不同年齡兒童的形式進行教學?!蓖捊虒W,不應敷衍地走過場,也不應過于理性地分析故事,而應依據(jù)不同類型的童話來選擇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走進童話,親近文本,咀嚼語言,細心體會。
1.渲染情境。如果教師能創(chuàng)設出符合文本內容的童話情境,教學將事半功倍。如《夏夜多美》的教學,教師以充滿遐想、搖曳生姿的兒童畫導入情境,在音樂《小夜曲》的伴奏下,學生興奮地上臺貼圖、畫畫,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了一幅童話般的世界——美麗的夏夜。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情緒得到感染,讀書自然入境入情。
2.還原童話。選入教材的童話,或多或少被編者進行了刪減。雖然改編后的童話沿用了原著的故事框架,但語言風格改變較多。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領會童話所要傳達的感受,教學時不妨引入原著,引導學生領悟原著的審美價值。如教學《巨人的花園》,依據(jù)教材的特點,巧妙引用原著,不但會讓課堂重現(xiàn)生命的光彩,更會激發(fā)學生對原著的閱讀興趣,把學生的視野引向更廣闊的世界。
3.品味語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少探究一些公式化的內容,如“反映了什么”“說明了什么”,要多以“喚醒意會”為取向,在語言表達的秘妙處下足工夫。例如教學《七顆鉆石》,教師努力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合理想象,移情體驗。以“喜出望外”展開聽說讀寫的訓練,追溯找水的理由,體會小姑娘的情感,感受小姑娘的善良,從而喚醒學生的童話意識、語文意識。
4.因材施教。兒童文學理論家湯銳認為:“兒童文學作品應讓學生經(jīng)歷新奇的角色體驗、情感體驗,從而激活兒童內在的情緒體驗,產(chǎn)生美感?!蓖捊虒W要減少“分析”,強調感悟,重在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閱讀感悟。(1)猜謎。猜謎符合孩子的好奇心理和思維特點,極富童趣。例如教學《我是什么》一課時,可以結合課題讓學生猜謎:“我是一位魔術師,變貓變狗變羊群,太陽出來我不怕,大風一吹我就跑。我是什么?”這樣自然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感受文本的有趣。(2)角色體驗。對話多的童話,教師可以采用角色體驗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教學完《荷葉圓圓》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學生多喜歡用表演展現(xiàn)自己對童話的詮釋。(3)設計故事結構單。根據(jù)童話內容設計故事情節(jié)的結構單,讓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更明確,對文章條理更明晰,對文章結構更清楚。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讓學生對照文本填寫包含小女孩幻想次數(shù)、原因、內容、結果的故事結構單,學生就能清楚地把握故事的結構,認識到小女孩命運悲慘的根源,體會到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4)編排童話劇。在教學中,教師不做過度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嘗試表演文本。在演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抓住故事的關鍵詞語,學習用神態(tài)、語言、動作來表現(xiàn)故事的發(fā)展與人物心理的變化,引導學生在演中感悟,在悟中表演,內化童話語言,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習充滿情趣。如學完《陶罐和鐵罐》《紙船和風箏》《小馬過河》等,都可以指導學生編排童話劇,幫助學生體驗童話角色,感悟人物個性,內化童話的語言。
三、想象——書寫童話
想象是童話的基本特征,是童話的核心,也是童話的靈魂。而兒童是天生的故事家,在他們的眼里,花兒會笑、鳥兒會唱、草兒會舞、魚兒會說……處處充滿著盎然的兒童情趣,生動地傳遞著孩子們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別樣的情致。每當讀完一篇喜歡的作品,他們總會沉浸其中,回味遐想,產(chǎn)生許多別樣的想法。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童話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豐富語匯,同時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在欣賞童話的過程中引發(fā)創(chuàng)作沖動,有意識地進行遷移與拓展,如仿寫、改寫、續(xù)編、補白、聯(lián)想、看圖編寫,延伸童話的意境,乃至獨立創(chuàng)作童話故事,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如教學《四季》后,讓學生模仿課文的音律節(jié)奏進行仿寫,學生能翻空出奇,創(chuàng)作出各具特色的童話:小溪叮咚,他對小魚說:“我是春天?!?西瓜圓圓,他對大地說:“我是夏天?!?高粱長長,他漲紅了臉說:“我是秋天?!?梅花紅紅,他微笑著說:“我就是冬天?!边@樣,以“自由表達”為基礎進行的嘗試性仿寫,對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感悟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當然,我們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去閱讀整本的童話,與學生一同走進這個神奇的世界,品讀、理解、感悟、欣賞,發(fā)現(xiàn)童話的魅力,在無忌的童言中讓童心精彩飛揚。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樂市營前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