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德祥
【摘 要】初中教育是逐步開啟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起步階段,所以教學質量的高低也決定了學生未來發(fā)展的許多因素。思維導圖教學法能夠很直觀地將知識表現在課堂上,特別是表現在對實際應用性很強的物理課堂。它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記憶與創(chuàng)造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效率。本文探析了思維導圖教學法在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 物理實踐性教學 初中 運用
教學改革是我國教育界的老生常談。改革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了提高國民教育的整體質量,全面培養(yǎng)新一代綜合型素質人才。為此,各地教育機構都圍繞這一話題開展了教學改革,特別是對中學教學課堂也提出了許多改革方案,思維導圖法就是其中一種。
一、思維導圖法
思維導圖法是一種高效的思維模式,它常常應用于記憶、學習中。思維導圖的主要特色就是運用圖文并茂的技巧,把所思考內容的各級主題之間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組織層次以圖表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將主題中的關鍵詞、圖像等相關內容用顏色、形狀區(qū)分開來,從而建立記憶鏈接。
二、思維導圖與物理發(fā)散思維
雖然我國普及素質教育、實行新課改已經多年,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物理教學依然還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對學生在課堂中所扮演角色的換位思考,也并不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而是依舊在利用較為傳統(tǒng)的概念圖、文字和教師口耳相傳的硬性記憶方法來灌輸物理知識,解讀物理現象。所以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全新的科學高效思維記憶模式,應該運用到物理教學這種注重實踐操作與應用的科目中。
物理教學應該注重實踐性,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才能開拓和發(fā)散他們的思維,增強思考能力。所以在物理的實踐性教學活動中加入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的多向思考、側向思考和逆向思考。
三、思維導圖在物理實踐性教學中的運用
思維導圖在引入物理實踐性教學中首先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接受程度和教學活動的可操作性。因為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提高效率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如何引入很重要。本文認為,若想成功地在物理實踐性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應該事無巨細地規(guī)劃,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來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物理教學。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就應該引入思維導圖。首先要明確預習目標,瀏覽即將學習的知識點,對課中的知識難點和重點做初步地了解。教師在預習過程中應該教學生繪制預習導圖,以保證學生能夠明確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核心主題。學生應該從預習中挖掘關鍵詞,并將這些關鍵詞按照學習流程和邏輯關系畫出層級分支圖。在畫圖過程中,學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疑問。每個學生對同一節(jié)課程所繪制的導圖都應該是不同的,這也體現了學生的不同思維方式。如果能夠在導圖上標注疑難點后再聽課,對提高聽課效率和知識記憶很有幫助。
(二)課中講解
課中學習是思維導圖法運用最充分的階段。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從多角度來進行思維導圖式的物理實踐性學習。例如通過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引入物理知識的概念,揭示概念的本質并捋清知識之間存在的聯系和區(qū)別,結合實際來鞏固深化知識點。導圖教學的整個階段要把握節(jié)奏性,在適當的時機導出分支圖來解析相關知識難點。
本文以《聲音的產生》一課為例,分析思維導圖法在物理教學活動中的運用。
首先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建本節(jié)課的問答情景和具體演示實驗來引入“聲音”這節(jié)課的學習。
情景: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錄像,將音量調小并提問學生是否能夠聽到畫面中的聲音,學生自然聽不到。當教師把音量放大時,學生表示能夠聽到聲音。教師講解聲音會傳遞信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音訊”。
實驗:教師再利用共振音叉來演示A、B球之間的接觸,在A音叉旁放一個乒乓球,當教師敲擊B音叉時,乒乓球跳了起來。教師會提問這個現象所說明的問題,回答是聲音也能夠傳遞能量。
導圖:隨后,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來設置三組試驗,主要道具是音叉、兩杯水和一個哨子。
圖1 聲音的產生 思維導圖
讓學生通過觀察導圖來思考和記錄發(fā)聲時物體所表現出的特征,并通過自己學到的知識點來進行聲音產生原因的學習總結。
學生在看見導圖進行自主發(fā)散思維時,會聯想到敲擊音叉發(fā)聲的同時,音叉自己也在振動;如果將一杯水倒入另一杯水中,也會聽到聲音,并且水也在隨著倒水過程而產生動態(tài)效應;如果在哨子前貼一張紙條,哨子一吹紙條就會飛起來等都說明了當物體發(fā)出聲音時它是一定會產生振動效應的。所以在導圖演習后,教師就可以擺出結論: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此節(jié)對聲音的學習,教師分別利用了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不同的發(fā)聲方式進行結論的推導。課程中涉及了學生的演示、自行操作和思維導圖等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印象深刻,因為它結合了生活,所以學生可以自己就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這證明了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構建知識,并最終自己發(fā)現答案。
(三)課后反饋
課后反饋也很重要。在復習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已經學習過的內容來繪制整理復習導圖,并由老師進行學生知識總結的評判。復習時的思維導圖不同于預習時,學生應該對已學知識的難點和重點有所解答,但是對一些容易疏忽和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還要進行標注,而教師會為學生的疑問再次答疑,最終幫助學生將課程中的知識全部消化,這也有利于以后其他知識內容的學習。
四、總結
在初中的物理實踐性學習中應該更多地、合理有效地利用思維導圖,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理清思路備好課,幫助學生從預習到復習整個一系列流程都能夠清晰完整地深化物理知識的學習。而對于學生來說,通過思維導圖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也會不斷提高,這對于他們的視野、思維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都有幫助。
【參考文獻】
[1]劉益.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13).
[2]王素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分析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13.
[3]趙元舉.解析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