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明旭
紐約曼哈頓第七大道,時代廣場,永不眠的精靈。無論來自哪里,初到這里的每個人無不被它的魅力所震撼。夜空下,無數(shù)閃耀跳動著的巨幅熒幕訴說著過往與未來,音樂環(huán)繞,人群潮涌,一切夢想都在這里點燃。
色餐斑斕的霓虹間,偶爾閃耀著熟悉的文字。三年前,新華社廣告史無前例地亮相這塊“圣地”,轟動一時。如今時光荏苒,中國的國際形象日益強大,科技、文化實力飛速發(fā)展,珍貴如時代廣場的主廣告牌,恐怕也無法再承載其巨大的影響。而就在這個盛夏,在剛剛過去的美國書展期間,來自遙遠東方的中國元素如同浩淼夜空中的繁星般,在大蘋果城上空盡情地綻放。
八仙過海,各攜好書
背靠緩緩流淌的哈德遜河,遠離曼哈頓的鬧市區(qū),賈維茨會展中心在11大道與34街的交匯處默默佇立。這座年輕的展館是包括紐約國際車展及紐約動漫展等眾多展會的舉辦地,而美國書展則是其中最有文化氣息的一個。
這個夏天,68歲的美國書展迎來了史上最大批的東方客人。來自中國近150家重要出版單位的500余人攜超萬種圖書亮相紐約。劉震云、畢飛宇、馮唐、蘇童、曹文軒、劉慈欣、笛安等25位知名作家分兩批赴紐約開展了交流活動。
參展出版單位在中國堪稱一流。無論是作為“國家隊”出征的中國出版集團,還是地方出版集團中頗具實力的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中南出版?zhèn)髅郊瘓F、浙江出版聯(lián)合集團等;無論是以外文出版見長的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等,還是以主題圖書出版著稱的人民出版社等;無論是學術出版走出去頗有建樹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出版社,還是在少兒出版引進輸出方面風生水起的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接力出版社等專業(yè)社,都帶來了適合美國讀者閱讀的精品圖書,并在書展上實現(xiàn)了與美國出版人的密切交流。
伴隨著5月27日上午一場熱鬧十足的開幕式,這場文化盛宴就此“開席”。
作為主賓國代表團的絕對主力之一,中國出版集團在副總裁李巖的率領下,派出了一支由60人組成的代表團,帶來近500種、約1000冊圖書,包括主題類圖書《百年潮·中國夢》多語種版本、“中國國際戰(zhàn)略”叢書、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老生》《媽閣是座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品“漫畫中國歷史”系列、當代社科學術精品“中國道路”系列叢書、中華古籍數(shù)據(jù)庫等。
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則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中國主題出版物為核心,精心遴選參展圖書865種,其中新版圖書475種,除簡體中文、繁體中文外,還涉及英文、西班牙文、法文、阿拉伯文、德文、葡萄牙文、日文、俄文、韓文等文種;外文圖書817種,占參展圖書總量的94%,涵蓋當代中國、中國文化、中國文學、漢語教學、中醫(yī)保健、少兒讀物等類別,彰顯其對外出版的核心競爭力。
北京出版集團攜新版圖書200余種參展,特別展出了40余種中英文版圖書,包括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徐則臣的《耶路撒冷》以及“中華文明探微”系列叢書、“北京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系列叢書、“北京古建文化”系列叢書、“環(huán)喜馬拉雅生態(tài)觀察”叢書等。此外,該集團還為每本書準備了電子腰封信息,參展者通過掃描腰封上的二維碼,即可獲得圖書內(nèi)容、作者、版權輸出意向等英文詳細信息,方便版權輸出和出版業(yè)務的拓展。
中國言實出版社社長王昕朋是第一次參加國際書展。他表示,該社出版的《2014政策研究與決策咨詢》《2014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形勢與對策》以及《決策參考》系列出版物在此次書展上共簽約10萬美元,直接輸出圖書105冊。美籍華人讀者溫先生在先期參觀言實社展位之后,第二天再次來到該展位選購了1000多美元的圖書。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們長期在海外,特別想了解中國政府的政策,而這些圖書是最好的窗口?!?/p>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除常規(guī)書目外,還攜《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jù)文獻集成》一書亮相書展。該書旨在將東京審判全部證據(jù)資料中已被法庭認可采納的總計3915件證據(jù)進行完整再現(xiàn),集中展示了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以及進行南京大屠殺等各種戰(zhàn)爭罪行的核心證據(jù),是對日本右翼否認侵略罪行的最直接、最有力的駁斥。
外研社也攜“中華學術文庫”三部中國著名學者在中西文化比較領域的鼎力之作首次與國際讀者見面,其中,《全球化與文化自覺》收錄了費孝通晚年論述文化問題的相關論文、演講及對話,嘗試回答“不同文明之間該如何相處”這一“全人類都要共同解決的問題”;《論契合——中西文學與翻譯》精選王佐良先生在比較文學方面的經(jīng)典作品,以20世紀中西方文學間的“契合”關系為探討的中心問題;《儒釋道耶與中國文化》是已過世的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湯一介先生關于儒、釋、道、基督教中國哲學文化主題的學術論文精選集,為國際學者研究中國哲學文化提供了豐富視角。
論壇匯聚,揭示風向
穿過熙熙攘攘的圖書展區(qū),乘扶梯而下,便來到了書展的另一塊核心區(qū)域。三天的書展上,數(shù)十場精彩紛呈的論壇與活動在這里舉行,眾多圍繞出版產(chǎn)業(yè)未來發(fā)展的思想與觀點在這里誕生、匯聚。
5月27日下午兩點,位于展館南側的1E11會議室里擠滿了人,書展的重頭戲——“中美出版產(chǎn)業(yè)論壇”在這里進行。來自約翰·威立、亞馬遜、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等全球出版巨頭代表齊聚于此,為出版業(yè)的未來建言獻策。
約翰·威立公司代表指出,就科技出版而言,全球出版市場的格局正發(fā)生變革,以中國為代表的諸多市場已從曾經(jīng)的銷售地化身為優(yōu)秀出版物的原產(chǎn)地,而這一趨勢也有望在其他領域蔓延。
亞馬遜全球副總裁羅素·高指出,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圖書的競爭對手已經(jīng)遠非其自身,而是要與游戲、音樂、電影及社交媒體上大批廉價且優(yōu)質(zhì)的內(nèi)容進行“廝殺”,亞馬遜希望更好地幫助傳統(tǒng)出版商們完成數(shù)字化轉型,以應對新形勢下的多重挑戰(zhàn)。
而在幾屋之隔的會議室內(nèi),以“少兒圖書的新趨勢與新動力”為主題的中美少兒出版高層論壇現(xiàn)場也是大腕云集,包括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帕奇·亞當娜在內(nèi)的全球各地的童書大咖們就新媒體下童書零售市場的未來及挑戰(zhàn)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分享。
企鵝蘭登書屋童書總裁芭芭拉指出,在美國,圖書館是了解孩子們閱讀需求和喜好的最大幫手,同時還能利用其開展大量面向終端讀者的閱讀活動;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介紹,中國的童書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市場比重不斷擴大,中國政府也越來越重視對少兒閱讀的推廣并從多方面給予支持。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張秋林指出,中國的圖書電商正迅速成熟,而面對網(wǎng)絡渠道的高速增長,中國的實體書店也并不是沒有任何機會。國家政策扶持加上以二十一世紀社為代表的出版社開展細致的產(chǎn)品培訓和指導,實體書店的未來仍值得期待。
幾乎在同一時間,中南出版?zhèn)髅郊瘓F舉辦的“中美音樂出版高峰論壇:中美大眾音樂出版的差異與融合”則將世界著名大眾音樂出版專家們集結在了一起。這一活動是中南出版?zhèn)髅郊瘓F繼2009法蘭克福書展“國際音樂出版高峰論壇”、2012倫敦書展“館藏類音樂圖書出版高峰論壇”后,在國際書展上策劃的第三次音樂專業(yè)論壇活動,借此契機,該集團旗下湖南文藝出版社再次將音樂出版的觸角伸向海外,繼續(xù)邁出國際化音樂出版的有力步伐。
而在“走出去”方面頗為關鍵的文學領域,自然也不乏關注的聲音。
書展第二天,兩場圍繞文學作品跨文化傳播的主題論壇吸引了眾多出版人的目光。其中,中美文學翻譯論壇邀請了中美兩國出版人、翻譯家共同參與,并圍繞“中美文學翻譯出版的現(xiàn)在與未來”和“如何做好翻譯工作:代理商、文學經(jīng)紀人及相關服務商的作用”兩個議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論壇圍繞文學翻譯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中外出版社之間的合作翻譯出版等話題展開討論,以使兩國讀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學作品,理解不同的文化差異。
走廊的另一側,人民文學出版社與美國亞馬遜公司共同舉辦“新媒體時代文學的跨文化傳播”主題論壇則圍繞如何突破中國文學作品走出去的翻譯瓶頸,為歐美讀者推出喜聞樂見的作品等焦點問題展開了對話。
除此之外,本屆書展上包括中美數(shù)字出版論壇、中美文學翻譯論壇、中美教育論壇、中美閱讀推廣論壇等一系列重磅活動或聚焦宏觀趨勢,或研討實操細節(jié),一場場頭腦風暴為書業(yè)注入了全新的能量。
并不“悠閑”的作家們
出版社們忙的不亦樂乎,作家們也沒閑著。有媒體報道的“門可羅雀”的蘇童、畢飛宇的簽售“軼事”只是一個側面,事實上,作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們——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作家還是構成了書展的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出席《跑步穿過中關村》英文版簽售會,參加“寫作是平的:2+2中美青年實力派作家對話”活動,與馮唐攜各自作品做客上西區(qū)巴諾書店……2015美國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期間,青年作家徐則臣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徐則臣此次帶來的作品《跑步穿過中關村》,由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中篇構成,共同書寫了生活奮斗在北京的小人物的生活和命運。據(jù)了解,該書的外文版權由英國安德魯·納伯格聯(lián)合國際有限公司代理,目前已有德文、英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等版本,其中英文版的銷量不錯。“在紐約的一家大書店,一進門就能看到《跑步穿過中關村》英文版被碼放在顯眼位置?!币晃辉诩~約生活的美國朋友來中國時曾告訴徐則臣。
“我已經(jīng)慢慢習慣并喜歡上了這種方式,如果嘗試幾次,你會發(fā)現(xiàn)的確很有意思?!睂τ趨⒓舆@種國際書展或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徐則臣表示,“不能指望一次交流或者一次活動就能給自己或者給文學帶來什么巨大變化,最重要的是要有平常心。這是一個緩慢的滲透過程。要有好的效果當然好,沒有好的效果我們還要繼續(xù)努力,這件事急不得?!?/p>
那邊廂,由“50后”趙麗宏、“60后”蘇童和“70后”馮唐組成的老中青三代作家則在“中國當代文學:三代人的聲音”活動上打開了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在談及中西文化交流時,趙麗宏用“不對等”一詞來形容,“我們一直不遺余力地翻譯推介西方文學作品,但西方對中國文學,尤其是當代文學的介紹有限,了解不多。”他期望在今后的歲月里,這種情況慢慢有所改變?!半S著時代的改變,西方世界對中國文學的關注度會越來越高,不過這種交流的基礎是了解?!瘪T唐則講述了中國作家對中西方文化學習的歷程,最初多是學習西方現(xiàn)代小說技巧,后來回歸到找尋自己與中國傳統(tǒng)之間的關系。
負責此次作家行程安排的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的莫瑩對于作家活動現(xiàn)場氣氛印象深刻,“作家演講一結束,讀者就圍上去繼續(xù)交流的場景在每場活動后都會出現(xiàn)?!蹦撜f,作家和讀者的互動也非常多,讀者很熱情,尤其是在作家之夜活動中,中美文學經(jīng)紀人、代理人、出版商濟濟一堂,有的還特地坐了幾個小時飛機趕來,現(xiàn)場氣氛很熱烈。
無處不在的中國風
其實除了書展現(xiàn)場的亮眼表現(xiàn),這個夏天紐約的中國味兒著實還有很多。
書展前夕,與曼哈頓一河之隔的東側,第一束焰火在皇后區(qū)的法拉盛騰空燃起。
借主賓國之機,“2015美國書展中國主賓國之北美華文書店中國圖書聯(lián)展活動”將諸多高品質(zhì)、有影響的優(yōu)秀出版物推送到了美國當?shù)厥袌龊椭髁髑?,并得到了法拉盛“唐人街”眾多當?shù)刈艉褪忻竦捻憫完P注,掀起了一場“閱讀中國”、“關注中國”的熱潮。數(shù)百名華人及當?shù)刈x者在開幕式那天參觀了書展現(xiàn)場,閱讀并挑選圖書。
而在伊斯特河西岸,曼哈頓上西區(qū)的百老匯大道上,全美最大書店之一——巴諾(Barnes&Noble)也“投身”到這場聲勢浩大的文化活動中來。據(jù)書店經(jīng)理保羅·特里尼丹德介紹,此次為配合2015美國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巴諾書店不僅在櫥窗位置集中展示中國精品圖書,還在進門醒目位置開設了專柜,擺放中國主賓國活動宣傳海報,吸引了不少當?shù)刈x者駐足觀看和翻閱。
“這次展覽挑選的圖書都是較受美國讀者歡迎的中國優(yōu)秀作品。”保羅·特里尼丹德說。記者看到,這其中既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解讀中國經(jīng)濟》等介紹中國當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類的圖書,中國優(yōu)秀人文社科的圖書,也有《蛙》《三體》《跑步穿過中關村》等一批知名作家的暢銷代表作。除了展示圖書外,美國書展期間,巴諾書店還相繼舉辦了西川詩作分享、麥家談《解密》、馮唐對話徐則臣等三場中國作家交流活動,并在網(wǎng)上書店對英文版中國圖書開展了推廣銷售。而除巴諾外,Books of Wonder兒童獨立書店、Book Culture獨立書店等美國一批有影響的獨立書店也在書展前后相繼設立了中國圖書專區(qū),銷售推廣英文版中國圖書。
據(jù)說,位于第一大道45街的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廈之所以能有如此優(yōu)越的辦公地點,要感謝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家族將這塊地皮慷慨地售出,并且只收了一美元。站在大廈四層的觀景平臺上,恰好望得到落日余暉映照下的布魯克林大橋和哈德遜河。
書展前夜蒙蒙的細雨中,“美麗中國”圖片展在那里開幕,中國與國外同行合作出版的大型視覺藝術畫冊《美麗中國》中精選的極具代表性的多幅作品首次公開亮相,這些攝影作品出自中國最優(yōu)秀的攝影名家之手,畫作中奔騰的黃河、火紅的秋林、肥沃的黑土、潔白的雪山、蔥郁的草原,無不展示了神奇而壯美的中華大地之魅,也讓外國觀眾更好地了解中國并認識了中國。
除了書之韻,中國電影的魅力也在這場文化盛宴中得到充分展示,《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我的影子在奔跑》、《被偷走的那5年》、《山楂樹之戀》、《推拿》、《溫故1942》……一系列由當代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優(yōu)秀中國影片亮相“中國當代電影展”。書展期間,無論你徘徊在曼哈頓帕克大道,還是在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閑逛,又或者在皇后區(qū)漫步,或許都能在不經(jīng)意間與中國電影文化來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
在眾多中國元素中,最有范兒的一定是大都會博物館正上演的“鏡花水月”中國SHOW。坐落在曼哈頓上東區(qū),緊鄰中央公園,大都會博物館因其對于世界歷史的深刻記載而聞名全球。最近,“時尚女魔頭”——Vogue雜志主編Anna Wintour為中國私人訂制的“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展覽更在博物館內(nèi)掀起了一場令人迷醉的中國風。
從5月初世界頂級明星紛紛身著中國元素禮服的BIG SHOW,到如今定格在大都會,整整三層的中國服飾特別展恐怕只能用“驚鴻一瞥”來形容。每一個主題區(qū)都以一部中國味兒十足的電影為背景,展示某個特定時代的華服特色。《陽光燦爛的日子》演繹下的深藍和軍綠;穿梭在《末代皇帝》時光長廊里的帝王的黃與黑;從《花樣年華》里走出來的曼妙與性感;蘇州園林掩映下的水鄉(xiāng)味道……一切的一切都堪稱美妙絕倫。
除此之外,“紐約-北京-紐約”當代中國建筑展、中國古代出版印刷展、中國郵票展等多方面展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活動在紐約各地舉行,在紐約全城掀起了一股濃濃的中國文化風。
隨著此次主賓國活動的圓滿落幕,獨具魅力與特色的中國文化一定能贏得來自不同國家及不同文化的人們的集體點贊與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