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影
臨時心臟起博器搶救兒童暴發(fā)性心肌炎護理分析
張曉影
【摘要】目的 對臨時心臟起博器搶救兒童暴發(fā)性心肌炎的護理進行分析和總結。方法 包括術前心理護理、術中術后病情觀察等。結果 8例患兒病程均縮短,且預后良好。結論 臨時起搏器植入術安全有效且快速穩(wěn)定,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而與之配套的一系列護理辦法則可以有效避免并發(fā)癥,縮短康復時間。
【關鍵詞】兒童爆發(fā)性心肌炎;臨時心臟起搏器;護理
Objectiv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nursing care of the temporary cardiac pacemaker to rescue the children with myocarditis. Methods The methods including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Results The course of disease in 8 cases was shorter,and the prognosis was good. Conclusion Temporary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s a safe,effective,fast and stable measure. And a series of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avoid complications,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fulminant myocarditis,Temporary pacemaker, Nursing
兒童暴發(fā)性心肌炎多源于心肌壞死、缺血、廣泛損傷等,病情兇險且起病急驟,經(jīng)常造成阿-斯綜合征、心源性休克、房室傳導阻滯、惡性心律紊亂等,類屬兒科危重疾病。而人工心臟起搏這一方式由于其可以借助脈沖電流代替心臟的起搏點,故而其完全可以用于這一疾病的搶救。本院于2009~2014年曾給重癥心肌炎并發(fā)III°房-室傳導阻滯患兒8例試用此種治療方式,效果突出,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兒共計8例,男女分別為6例和2例,年齡在1 歲10月~12 歲。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史。生化檢查和心電圖分別可見心肌酶譜異常和III°房-室傳導阻滯。診斷均為重癥心肌炎和阿-斯綜合征。經(jīng)藥物治療效果均較差,在治療中8例均裝臨時起博器直至測得心率及心律平穩(wěn),治愈出院。
1.2 治療方法
施用鎮(zhèn)靜藥物后以利多卡因麻醉,于右側股靜脈植入鞘管,推送臨時起搏器導管在X 線透視下達心尖部并進行預調起搏并進行術后處理。設置域電壓和域電流分別為心室0.3~1.0 V和<1.5 mA。視病情設定心室待機頻率為50~100 次/min。
1.3 治療結果
8例患兒先后在安裝后3~6 d關機,并進行3~8 d觀察,撤除起搏器后繼續(xù)藥物治療1~3周后康復出院。8例患兒住院時間為15~48 d。
2.1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與家屬開展良好溝通。由醫(yī)生介紹患兒病情,并講述心臟起搏器安裝的目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建立患者及其家屬的信心。(2)心電呼吸血氧監(jiān)護患兒,建立靜脈通路2 組,給予異丙腎上腺素持續(xù)靜脈滴注、地西泮靜脈推注、水合氯醛灌腸,進行血給予、營養(yǎng)心肌、抗心律失常等方面治療,并準備相關藥品和儀器。
2.2 術中護理
護士在植入過程中應對手術步驟加以熟悉,了解心內心電圖ST-T 段上升情況、調整起搏參數(shù)、連接臨時起搏電極,監(jiān)測心律、心率,注意各方面數(shù)據(jù)波動。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應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手術過程中,8例患兒均保持安靜,過程順利。
2.3 術后護理
2.3.1 觀察并發(fā)癥 (1)心臟穿孔和心律失常:術后觀察是否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低血壓、起搏閾值突然升高、肌肉抽動、呃逆、原心律失常復發(fā)、心臟起搏失敗、心前區(qū)疼痛等,一旦發(fā)生則第一時間報告醫(yī)生。(2)電極脫位:妥善固定且密切觀察起搏器情況,告知家長限制患兒右腿活動,床旁備搶救儀器、抗心律失常藥物、除顫器,一旦發(fā)生心律不齊、心悸、頭暈第一時間報告醫(yī)生。(3)感染:實行保護性隔離,術后每天消毒、更換敷料、觀察切口[1]。
2.3.2 觀察生命體征 臨時心臟起搏器安裝后立即監(jiān)護心電,觀察患兒自覺癥狀、起搏心率、自主心率。以12 導聯(lián)心電圖觀察心肌缺血、P-R 間期、竇房結功能等情況。嚴格觀察輸液速度,使用輸液泵控制靜脈液體。
2.3.3 臥位與休息 5 d內患兒交替略左側臥位和平臥,禁忌右上肢活動和右側臥位。以右側腰骶、背、肩部輪換墊軟枕的方式避免因強迫制動體位的皮膚壓傷,每日以按摩皮膚和肌肉的方式預防靜脈血拴形成和肌肉萎縮。拔除起搏器后則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協(xié)助其下床活動并遞增時間和強度,一旦出現(xiàn)出汗、乏力、憋氣、胸悶、心慌等不適癥狀則應停止上述活動。
2.3.4 飲食與排泄 在術后初期給予患兒流食,2~3 d 后逐步向半流食改進,再過2~3 d后視情況逐步改為軟食,在此過程中對患兒食量加以嚴格管理和相應指導,對年齡較小的患兒則采取留置胃管、鼻飼牛奶的辦法管理。在患兒病情平穩(wěn)、精神明顯好轉時則進行試喂,在確保呼吸心率均平穩(wěn)、無大汗、無嗆咳、吸吮有力之后拔出胃管[2]。
表1 臨時心臟起博器搶救兒童暴發(fā)性心肌炎護理結果
臨時心臟起博器搶救兒童暴發(fā)性心肌炎護理結果見表1。
源于免疫反應造成的心肌損害病情常為暴發(fā)性,且病情嚴重,尤其是阿-斯綜合征、惡性心律失常更會危及生命[3]。人工心臟起搏器會對傳導、起搏功能有障礙的心臟加以周期性電脈沖的刺激,從而形成有效的血液循環(huán)并維持。兒童病毒性心肌炎在臨床上并不常見,由于并發(fā)III°房-室傳導阻滯而造成阿-斯綜合征,但這一情況卻不容忽視。對其最為簡單有效的急救措施則為臨時心臟起搏器的安裝,因為暴發(fā)性心肌炎危險性大,故而必須第一時間安裝臨時儀器以備此后的一系列搶救活動,而這樣的活動則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兼具過硬的技術水平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方可真正在治療、護理、觀察中發(fā)揮自身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丁明,王素敏,王永超. 兒童暴發(fā)性心肌炎12例治療體會[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5,24(5):390-392.
[2] 沈興,于瑤,饒小紅,等. 兒童暴發(fā)性心肌炎的診斷與治療[J].西部醫(yī)學,2014,26(3):352-354.
[3] 莊思斯,陳金龍,楊世偉. 臨時心臟起搏在16例兒童暴發(fā)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14,28(6):548-549.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21-0191-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1.147
作者單位:130021長春,吉林省人民醫(yī)院
Nursing Analysis of Temporary Cardiac Pacemaker in Treatment of Fulminant Myocarditis in Children
ZHANG Xiaoying People's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