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靜
【摘要】課堂教學無以回避的實際性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時效最大化,切實推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一個重要的途徑。所謂的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盡可能豐碩的教學效果,以滿足教育和個人的 發(fā)展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有效教學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 學生有效的學習.
【關鍵詞】漫談 有效教學 效率 教學理念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182-02
一、牢固確立有效教學的理念
毋庸置疑,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率,什么樣的教學活動才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在師生一段時間的教學活動之后,學生所獲得具體的知行能力的進步或發(fā)展。
1、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的知行能力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宗旨。教學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生來表現。有效的教學應該關注到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必須樹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
2、教學有效性應關注教學效率,它要求教師有時間和效率的觀念。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教學效率的問題,不能為追求形式拋棄對教學效率的追求。
3、教師自身素質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條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理念的變革,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教師對教學過程反思的能力,與教學有效性相關的因素都離不開教師自身素質的制約。
二、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對有效教學的影響
1、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單純地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往我們的教學目標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單純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其結果就是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辛苦。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課堂教學異常沉悶,教學效率低下。
2、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不能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教學的基本著眼點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是教師組織教學的核心。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學生不是自主發(fā)展,往往是教師“管制”下的一種定向發(fā)展,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發(fā)展狀態(tài)。這種發(fā)展壓抑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3、傳統(tǒng)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性不強,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學生的活動。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來實現知識信息的傳遞和各種情感的互動交流,實現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標。從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師生互動仍然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仍然是單向的,忽視課堂教學中其他知識信息的傳遞,也忽略了課堂教學中人際交往因素對學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它使本來應該鮮活的課堂教學變得枯燥死板。
4、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不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學習,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影響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并不認為傳統(tǒng)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無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們認為,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個重要條件。
三、新教學理念下有效教學的整合
1、師生交流互動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屬性,交流互動是主體與主導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能動的反映,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教師與學生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活動共同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分享思維、經驗和知識,彼此交流情感體驗,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求得了新的發(fā)展,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的目標。
(1)“互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流”互動?!敖涣鳌辈皇切问缴系慕涣?,而是師生間相互理解與交流的“情感與知行平臺”的打造,是師與生,師生與教材間的雙向理解、認知活動。
(2)“互動”的多元性。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是多元的,是多情況、多內容、多形成的互動體。在情境上既有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亦有融洽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發(fā)人深省的問題背景;內容上不僅是課本知識的學習,還有生活經驗的積淀;師生關系上,既有師與生,還有學生與學生,個體與群體,師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與溝通。
2、學生是發(fā)展的、具有獨立思維意義的人。學生自身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為強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并根據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階段性和規(guī)律性組織教學活動,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另外,學生的發(fā)展有巨大的潛能,教師應相信每個學生的確都潛藏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撡|,堅信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成長,有培養(yǎng)前途,可以獲得成功。同時,還要承認發(fā)展中的學生,有個性差異,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均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妥善解決。
學生不是單純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人。有效教學活動中,還學生一個完整的生活世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魅力的舞臺。每個學生都有獨特性,學生由于受不同遺傳因素、社會環(huán)境、家庭條件的影響,從而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好惡、價值取向和知識基礎,教師只能激發(fā)學生自主讀書,自主感受事務,自主觀察、分析及思考,自主掌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
3、“以學論教”,全面改進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發(fā)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納,民主、平等、協(xié)調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理論研究》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2]《中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干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3]《中國教育改革與教學研究》世界科學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4]《中學化學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