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鵬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本文試從勇于實踐24字英語整體教學模式,結合我校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運用教學論與英語教學法的相關原理,對24字英語整體教學模式作了初步探討。 本文認為,勇于實踐,強化借鑒意識,早引入早受益;整體推進,營造英語大氛圍,努力開創(chuàng)新局面;教無定法,集賢納長,方能保持活力,創(chuàng)辦自我特色。
【關鍵詞】實踐 推進 出新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089-02
“適當集中,反復循環(huán),閱讀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英語教學法是華東師大一附中特級教師張思中先生歷經40年探索研究的成果。經過廣泛的實驗和論證,這套適合國情的英語教學法,得到了廣大師生和專家的歡迎;“張法”自問世以來,遍地開花,大江南北英語教改浪潮迭起,各地競相仿效,吐故納新;出類拔萃、影響較大而又扎實有效的當首推泰安市郊區(qū)英語教學法泰斗劉振海先生的24字英語教學模式,即“超前集中、整體掌握、強化練習、習題靜做、學一帶四 、課外閱讀”
毋庸質疑,這是中國當代著名英語教學法流派。24字英語整體教學模式針對中國外語課堂傳統教學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極富革新精神的創(chuàng)造,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強調將語言知識放在文段中復述、背誦;同時結合情景應用,并擴大課內外的聽、說、讀、寫,充分體現“教材為劇本,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課堂是舞臺”的精神,使學生在生動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外語,瑯瑯上口,熟而成誦,有形有聲有效果,看得見、摸得著,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地克服了英語教學費時多、效率低,普及面窄,有嘴不能說,有耳不能聽的尷尬局面,在引導教學從知識傳授型轉向能力訓練的活動教學新路上來作出了大膽有益有效的嘗試。筆者擬從我校的實踐中對該模式進行初步地探討,以期有更大的收獲。
一、勇于實踐,強化借鑒意識
24字英語整體教學模式自從1999年在我校安家落戶以來,英語教研室廣大的老師們率先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紛紛將其引進課堂,因法就勢,各顯身手,做出了可貴的探索。劉老師的“整體掌握”,最為人稱道,即采用簡筆畫和關鍵詞提示法,將所學語篇變成圖文并茂的連環(huán)畫,化抽象為直觀,大力引導,輔之以課文濃縮和強化訓練,直到大多數人熟而能誦。多年的課堂實踐顯示,利用該法,學生能夠全員參與,課堂氣氛活躍了,開口能力強了,連相對暫時弱后的同學也樂于‘抬頭看黑板,嘴動心里記了。一堂課下來人人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正符合了模仿、積累、應用的語言習得規(guī)律。牛刀小試,戰(zhàn)果頗豐,老師們欣喜萬分的同時,更清醒而有堅定地認識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點一滴只要有利于我們的事業(yè),促進我們的教改,讓學生認可,讓學生受益,我們就該放開手腳,“拿來主義”,下大氣力凝聚力量,大膽地實踐,融人之長,借鑒一方,打出一片,方能終成一派。我校自1998年至2003年六年以來高考英語文、理科教學成績突飛猛進,始終穩(wěn)居全市前茅,聲名遠播,著實讓每一個老師歡欣鼓舞、驕傲自豪,切實讓更廣大的青年學子品嘗了掌握一門外語后勝利的甘果;感慨高興之余,誰又不為這擁有扎扎實實、卓有成效、富有激情的教學法而感到慶幸呢 ?
二、整體推進,營造英語大氛圍
24字模式是由各自獨立的六大板塊構成的單元教學系統思路,“超前集中”是整體教學的前奏序曲,不可或缺;“整體掌握”、“強化訓練”是語篇教學的兩條腿,相依相伴;“習題精做”源于訓練且又能跳出題海,是必要高效的保障;“學一帶四”是課堂語篇的橋頭堡和延伸;“課外閱讀”則是課堂效果的擴大點,是有益的補充。
根據我們對泰安三中實驗成功模式的分析并結合我校的豐富實踐,我們認為24字模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模式、方法,它創(chuàng)設的思路更應該是一種全方位立體化的語言氛圍。從空中廣播到校報的采編,從輔導材料的多樣化到豐富有益的第二課堂,語言的觸角無所不在,學生主體參與的身影隨處可見。起初我們在該模式的推廣實驗上只是停留在“超前集中”、“整體掌握”兩個有限的板塊上,步子較小,火候不到。隨著實踐量的日益豐富和積累,我們本著以解剖麻雀入手的哲學思路,以點帶面,深挖細潛每個板塊,充分利用我們生源質量好,硬件設備齊全,管理科學高效,民主寬松和諧的教研氛圍等資源優(yōu)勢,大張旗鼓地推進了24字英語整體教學模式教改,堅定了路子,廣開了渠道,手段多樣,方式靈活,全員參與,努力創(chuàng)設了多角度、多方位、高視點的英語教學大環(huán)境,轟轟烈烈地干起了一番事業(yè)。
三、集賢納長,創(chuàng)辦自我特色
縱觀國內英語教改流派,林林總總,無論是張法還是立體教學法、四位一體、循環(huán)教學法,都沒有一家敢稱是最完善和令人十分滿意的。如何借鑒吸收并有機地結合各法,成功地運用于我們的具體教研實際才是我們的常思之需。
教學模式本身就是在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用以組織和實施具體教學過程的相對系統、相對穩(wěn)定的策略或方法。大凡教學模式必須符合教學目的并服務于教學目的,必須充分考慮師資水平、學生實際,充分結合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學中有樂,樂中進學;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以用帶學。我們追求最佳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根據教材、學生、教師的實際,以最少的時間花費和精力投入,追求最佳的教學效果
24字英語整體教學模式就是擺在我們每一個中學基礎英語教學工作者面前的機遇和挑戰(zhàn)。誰能說嶄新的外語教學理論就不會產生在淄博一中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呢?,“科研為先導,改革為動力”是我們每個教研人員的行動指南,只要我們能不斷地堅持理論學習,樹立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借鑒實踐24字英語整體教學模式為契機,豐富之,發(fā)展之,以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努力推進研究工作,拋棄門戶之見,擺脫“文本主義”的束縛,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抱定“學我者死,創(chuàng)我者新”,大干快上,敢爭一流,創(chuàng)出卓有成效的特色教法必能指日可待,讓中國的外語教學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張志遠,劉振海,《高中英語新途徑》,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張正東,《外語教育學》,科學出版社.
[3]吳也顯,《教學論》,教育科學出版社.
[4]唐力行,《英語教學方法與技巧》,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