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霞 (河北省黃驊中學 061100)
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角色的轉變
王景霞 (河北省黃驊中學 061100)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整個教學過程都要以學生為中心(learner-centered)和以學習為中心(learning-centered),重在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和主動發(fā)展,鼓勵學生自我導向學習。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主動發(fā)展的環(huán)境。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使他們具有適應時代變化的能力和積極的態(tài)度以及服務社會的思想、與人合作的精神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由此可見,新課程的改革,不僅是教材內容的改革,而且還是課堂主體的變化,教師角色的轉變等等。改革的目的就是達到高效課堂,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增強自身素質,提高課改意識。新課程下的英語教育注重的是學生技能的提高,所以要求教師運用各種手段增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英語技能得到發(fā)展。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在新課程理念下,對教師在教學中角色轉變的一些認識。
新課改帶來了教材的更新和轉型。高中課程的內容仍然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主體。新課程在內容上的選擇和編寫上具有“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的特點,突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要求,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提供支撐。課程改革改變了舊教材中突出的“舊”的特點,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的聯(lián)系。在原有的知識上,將課本劃分為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學生自主選擇權,使學生對各學科知識及基本的生活常識與技能都有所了解,以不至于與社會相脫節(jié),與時俱進。這些都對教師傳統(tǒng)的教書匠角色提出了挑戰(zhàn),要求教師轉變?yōu)榻K身學習者。教師在關注本學科知識的同時,還要了解相關知識,廣泛涉獵各種學科,將教材知識和相關知識有效地整合。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教師講,學生聽,整節(jié)課采取滿灌的方式,效率極其低,學生又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隨著英語新課改的實施,過去沿襲多年的妨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被淘汰,課堂教學已經逐步向“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為中心”轉變。為此,我們提出四為主理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育人為主旨”,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使學生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提高自己的自學意識、合作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庇终f:“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關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苯處熓钦n程改革的實施者,教師不再是簡單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如同電腦一樣復制給學生,而是通過自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精心設計、整合、結合基本的學情,引導學生,使學生通過參與教師準備的各項教學過程,掌握所學知識,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基本作用就是“引導”,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啟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以傳授知識為主,隨著英語新課改的實施,過去沿襲多年的妨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被淘汰,新教材的實行使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教材的開發(fā)者。教師不再是“教書匠”,在某種意義上講,還應成為教材的編寫者和設計者。在新課程改革后,教師的教學內容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在教授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技能訓練,通過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提高從而得到情感道德、價值觀的升華?!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彼詫W校將育人為首和教學為主相結合,教學是育人的手段、途徑。教師根本任務就是教好知識,通過傳授知識以達到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學生從教學中獲得的不只是知識,更有理想、興趣、信念等。
新課改打破了過去單一的上課形式。過去的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是及其常見的模式。然而新課程改革中加大了對課前預習的重視,通過教師對教材和知識的整合,總結歸納出課上所要的預習方案。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提前將知識歸類,哪部分知識通過自己的預習和學生討論研究就能掌握;哪部分需要上課請教師幫助解決,帶著問題上課。通過學生課前預習加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有針對性。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所謂“合作”,在對象上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師師合作;二是師生合作;三是生生合作。教師間進行合作,相互溝通信息,交流教學經驗,共同開展教改實驗,進行群體攻關;師生之間進行合作,教師走出中心位置,走到學生中間,以平等的身份,師生一起開啟和駕馭“探索之舟”;學生和學生進行合作,相互交流學習心得,共同探討學習方法,互相激發(fā)學習欲望,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在設置小組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優(yōu)勢互補,這樣才能達到高效。每個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參與,充分得到了鍛煉,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合理地安排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師生共同探討、平等交流,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可使教學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英語學科尤其注重的是技能訓練,比如,“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首先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通過教師對教材和知識的整合,適當取舍,選擇適合學生的,另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設計課程的內容。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每個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的個體差異,所以對每個學生不能提出相同的要求,比如,對基礎差的學生,盡量提可以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如回答正確時,要用表揚的話語來鼓勵,這樣他們會因為鼓勵增加信心,加強參與意識。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培養(yǎng)他們用英語回答問題,對這些學生提高要求,要求他們盡可能完全用英語回答,使他們盡可能多掌握一些單詞,多做練習,增加閱讀量,擴充語法知識。在課上集中訓練學生的某項能力,多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對英語學習有益的活動,比如,英語演講比賽等。通過各種手段,各種形式的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學習的方法有很多種,并不拘泥于書本中的知識,我們還可以用其他的途徑來學習。因此,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彩。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英文原版電影,聽英語廣播、英語歌曲來鍛煉聽力這項技能;通過表演對話、情景,或演講比賽達到說這項能力的提高;通過閱讀英文報紙,雜志來達到讀的訓練;通過寫英文日記可以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新課程:要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要有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需要具備好的教學策略和自我發(fā)展策略,在不斷嘗試、反思和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要有合作意識,虛心地向同事請教,積極地聽課備課,揚長避短實現(xiàn)資源共享;須有創(chuàng)新意識,我們要善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對相關知識進行實踐,變換思維,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方法使課堂達到高效。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