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軍
(烏魯木齊市教育研究中心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題目】(2015年高考全國課標Ⅱ卷)如圖1所示,滑塊a,b的質(zhì)量均為m,a套在固定直桿上,與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和b通過鉸鏈用剛性輕桿連接.不計摩擦,a和b可視為質(zhì)點,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A.a落地前,輕桿對b一直做正功
C.a下落過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終不大于g
D.a落地前,當a的機械能最小時,b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mg
圖1
圖中實線是滑塊的初始位置,建立直角坐標系,系統(tǒng)任意時刻位置由θ確定,滑塊a的坐標為(0,y),滑塊b的坐標為(x,0).
(1)全面考查了對力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從知識角度講,本題綜合性很強,考查了功能關(guān)系、運動和力、機械能守恒等力學核心內(nèi)容,幾乎涵蓋了所有力學知識.題目要求考生對相關(guān)概念、規(guī)律理解準確,應用嫻熟.放在選擇題壓軸的位置具有很好的區(qū)分作用.
(2)充分體現(xiàn)了高考對能力考查的要求
從能力角度講,本題充分體現(xiàn)了高考中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對推理能力的考查更為突出.整體與局部的解題思想也貫穿其中.選項從定性、半定量、定量、極值4個角度設(shè)置問題,這樣的設(shè)置需要考生具有完備的物理知識和縝密的分析能力,對考生的能力要求極高.
(3)題目有超綱嫌疑
本題是全國高考以來,有關(guān)連接體考查的題目中,最難的題目.應該說這是一道標準的大學理論力學題目,放在高考中,有超綱的嫌疑.特別是在定量分析時用到的約束關(guān)系,明顯是競賽水平的要求.
在實際考試中,對本題來說,完全的定量分析考生幾乎不可能做到,所以定性分析和邏輯推理成為破解本題的鑰匙.
(1)桿對a一直做正功不可能.一方面,因為一開始,桿一定要對b做正功(這就意味著對a做負功),否則,b就不會運動了.另一方面,選項B,C,D與選項A是矛盾的,這與“本題有多個選項”的要求不符.
(2)桿對a一直做負功不可能.如果一直做負功成立,答案只能選C,這種情況雖然對b來說似乎是合理的.但選項C與選項A,B,D矛盾,可這又與“本題有多個選項”的要求不符.
(3)桿對a只能先做負功后做正功(反過來顯然不可能).所以,存在一個位置,桿中的力為零,此時a的加速度為g,b的速度達到最大,a的機械能減小到最小值.此后,桿對a開始做正功,其速度繼續(xù)增大,桿對b開始做負功,其速度開始減小,這樣即可選出D.B答案的選擇可根據(jù)至少有兩個正確答案選出.
綜上所述,本題只能選B和D.系統(tǒng)在開始運動的一段時間內(nèi),a減少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a和b的動能,直到桿中的力為零.此后,桿對b做負功,通過桿又將b的動能全部轉(zhuǎn)移給a,使a落地時的速度變?yōu)?全部轉(zhuǎn)移很是“詭秘”,通過定性分析很難判斷.即便分析出了b先加速后減速,也難得到b最后速度減小到零的結(jié)論.只能根據(jù)“本題有多個選項”來選擇答案B,這就明顯減弱了本題對物理過程理解的考查,這不能不說是本題的一個遺憾.
(1)a,b動能(速度)的定量分析
對a,b和桿組成的系統(tǒng),由動能定理
由于桿不可伸長,故a,b沿桿的方向速度相同
由此解出
令Eak對θ的導數(shù)為零,可以得到,在Eak>0的范圍無解.這說明a的動能是單調(diào)遞增的.
令Ebk對θ的導數(shù)為零,得到
上面的結(jié)論表明,桿對a先做負功后做正功;桿對b先做正功后做負功.
圖2畫出的是在同一坐標系中,取mg=1,h=時,a和b動能隨角度變化的圖像
圖2
(2)a,b加速度的定量分析
式(3)對時間求導得
另外
由這兩個式子得
令aa對θ的導數(shù)為零,則時,a的加速度絕對值最大,最大值
負號表示與y軸方向相反.
式(4)對時間求導得
另外
由這兩個式子得
圖3
(3)桿中力的定量分析
設(shè)桿中的力為T,對b
將式(6)代入上式得
圖4
從圖2~圖4還可以得到其他一些有趣的結(jié)論,這里不再贅述,請讀者自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