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杰(長春師范大學國際交流學院130032)
論高校學生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必要性及途徑
——基于校園文化活動組織角度
趙瑞杰(長春師范大學國際交流學院130032)
作為有理想、有抱負的知識青年,作為高校開展各項學生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學生干部應積極主動踐行群眾路線,這是培養(yǎng)高校學生干部的實踐能力、組織能力及宣傳黨路線方針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從高校學生干部組織校園文化活動的角度,論述其踐行群眾路線的必要性及途徑。
高校學生干部群眾路線校園活動
《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規(guī)劃》中指出:高校學生干部主要包括黨團組織兼職學生干部、各級學聯和學生會干部,是學校教育、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在學生中的組織者、協調者和執(zhí)行者,是學生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校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再次將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提到歷史高度。作為新時代有理想、有抱負、有覺悟的知識青年,作為高校開展各項學生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學生干部應積極主動踐行群眾路線,這不僅是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培養(yǎng)高校學生干部的實踐能力、組織能力及宣傳黨的路線方針的重要途徑。
(一)新時代下高校開展學生工作的需求
陳三峰在其論文中引用了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偉博客中的幾句話:“大學的團委和學生會,早已成為高校的藏污納垢之地”“一位人大的學生會主席,可以臉不紅、心不跳地要求他的部下給他的手機充值、給他的飯局付錢”這些話足以證實在高校學生干部中“跑官賣官、收賄受賄、官場怪象”等現象十分嚴重,充分暴露了目前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及教育存在一定問題。學生干部作風官僚化,勢必會在學生群體中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民可載舟,亦可覆舟,對于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而言、對于以學生為本的高校而言,失信于民對于開展學生工作無疑失去了最穩(wěn)固的基礎,也對學校開展各項工作無形中增添了一道屏障。因此,高校培養(yǎng)學生干部貫徹群眾路線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時代下正確引導學生價值的迫切需求
目前,高校學生干部基本都屬于90后,有其鮮明的時代特點及個性:一方面,他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做事喜歡“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另一方面,他們參選學生干部的目的不一,部分是從眾心理,認為我應該與多數同學一樣進入一個組織;部分是資本心理,認為成為學生干部就是一個領導者,是一種政治資本;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成為學生干部則可以享受很多普通學生享受不到的待遇;只有少數學生是抱著鍛煉自己能力、提升自身素養(yǎng)的態(tài)度參加競選的。而當選為學生干部后,他們往往依自己喜好、自己主觀意見行事,所以近年來出現許多活動內容與大學生興趣不一致、活動形式不受學生歡迎等問題,最終導致很多活動強制學生參加,而這樣往往違背了高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初衷。因此,高校應加強學生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培養(yǎng)方式,強調學生干部應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群眾觀點。
(一)貫徹“一個宗旨”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备咝W生工作是以學生為本,其重心在于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幫扶學生成長成才。而學生干部的工作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這就要求高校學生干部應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的群眾觀念,贏得同學的尊重、認可與支持,才能樹立自己在學生群體中的威信,從而有利于學生工作有效切實地開展。
(二)突出“兩個重點”
1.以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為重點。鄧小平在《敵占區(qū)的組織工作與政策運用》中指出:“一個基本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看能否把大多數人民群眾發(fā)動起來實行對敵斗爭,大多數群眾發(fā)動起來了,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编囆∑降慕浀湓u價一語道出群眾基礎的重要性。在高校,學生干部若能廣泛發(fā)動廣大同學,使其成為活動中活躍的一分子,勢必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建立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為重點。制度規(guī)范行為,是活動開展的重要保證。建立服務群眾長效機制,將學生干部聯系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效果進行考核并加以公示,一方面充分發(fā)揮了教師與學生的監(jiān)督作用;另一方面,也激發(fā)了學生干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三)明確“三個核心”
1.以“好學習、學好習”為核心。成績的高低可以衡量出一個學生干部科研素質、理論素質的強弱及學生的三觀態(tài)度。因此,學生干部應首先明確自己的主體身份是學生,只有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干部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楷模。
2.以“勤思考、多實踐”為核心。思想指導行動,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學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同時,高校學生干部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活動中運用群眾路線思想。
3.以“依托新媒介、深入學生群體”為核心。群眾路線的實施應由群眾知情轉化為群眾參與,而群眾參與的方式也應與時俱進。因此,學生干部在組織活動時,應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以新媒介為依托,如QQ、微信、微博等交流平臺了解學生、深入學生,才會更好地服務學生、領導學生。
(四)樹立“四種意識”
1.應樹立責任意識。習近平指出,“好干部不會自然而然產生,成長為一個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yǎng)?!睂W生干部不僅要提高自己的理論及修養(yǎng),更要具有勇于擔當、勇于犧牲奉獻的責任和精神。
2.應樹立模范意識。黨員即旗幟、干部即標兵。學生干部應在黨團的正確領導下,以愛國、敬業(yè)要求自己,以誠信、文明提升自己,更好地發(fā)揮模范榜樣力量。
3.應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眾對娛樂標準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學生干部在組織活動時應積極做好調研,明確學生的實際所需,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活動。
4.應樹立溝通意識。高校學生干部是溝通教師和學生、溝通校院組織的橋梁。因此,學生干部在布置工作、開展工作中,應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匯報問題、及時分析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
鄧小平曾指出:“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币虼?,高校學生干部作為校園組織活動的重要推動力,應樹立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觀念,并將其運用于校園活動的組織中,從而才能切實有效地做到服務于同學、服務好同學。
[1]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規(guī)劃(2006-2010)[Z].2006-08-30.
[2]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習近平.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干部隊伍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N].人民日報,2013.
(責編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