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芳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的臨床觀察
黃梅芳
目的探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的效果。方法120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術前不予以他汀類藥物, 研究組患者術前均予以他汀類藥物, 分析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兩組血清C-反應蛋白、血脂水平變化。結果與手術前對比, 術后第1天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水平均顯著提高;術后第7天, 研究組血清 C-反應蛋白水平相比較對照組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總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水平均明顯下降, 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則明顯提高,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在介入術前予以他汀類藥物實施強化治療, 能夠降低炎性反應, 加強調脂效果,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治療;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llary syndrome, ACS)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破裂、表面出現破損或裂紋后發(fā)生血小板聚集活化、血栓形成而引發(fā), 屬于一種臨床急性病變, 具有較高死亡率的綜合征, 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AMI)[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對于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具有重要價值。本文選取120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 分析介入術前予以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120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60例。患者均經臨床癥狀和體征判定, 實施輔助檢查, 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2], 確診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癥狀。對照組患者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齡42~71歲;研究組患者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齡41~7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治療前均未予以他汀類藥物治療, 研究組患者術前7 d服用 40 mg 他汀類藥物實施強化治療, 1次/d。
1.3 觀察指標 在術前, 術后 1、2、7 d對治療前后兩組血清 C-反應蛋白水平, 血脂水平變化情況予以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前后血清C-反應蛋白變化 與術前對比術后第1天研究組和對照組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上升,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9、t=2.27, P<0.05);術后第2天, 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減少,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35, P<0.05);術后第7天, 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 血清 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減少,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45, P<0.05), 見表1。
2.2 治療前后血脂變化 與治療前相比, 治療后研究組TC、TG、LDL均明顯下降, HDL明顯上升,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清C-反應蛋白變化對比(±s, mg/L)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清C-反應蛋白變化對比(±s, mg/L)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第1天 第2天 第7天研究組 60 8.2±3.1 11.5±3.6 9.3±2.9 8.5±2.4對照組 60 8.3±3.2 12.9±3.4 12.3±3.8 10.5±3.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情況對比(±s, mmol/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情況對比(±s, 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TC TG LDL HD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60 5.6±0.4 2.0±0.4a 3.0±0.7 1.5±0.7a 3.0±0.5 2.0±0.3a 0.9±0.4 1.2±0.5a對照組 60 5.6±0.3 3.0±0.3 3.0±0.5 2.8±0.7 3.0±0.6 3.0±0.4 0.9±0.3 0.9±0.4
C-反應蛋白在1930年經Tillethe 在肺炎患者血清內發(fā)現, 是一類反應素, 可以沉淀肺炎球菌的C多糖, 所以稱作C-反應蛋白(C-reactiwe protein, CRP)[3]。血清C-反應蛋白是由多種細胞因子誘導肝臟細胞而形成的一類敏感的急性相反應蛋白, 可以激活補體、提高吞噬能力, 且存在其他免疫調控效果, 參與到局部或全身炎癥反應, 當機體出現炎癥病變、發(fā)生感染或組織受損等感染和非感染性病變時具有明顯上升情況。
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調脂藥物是他汀類, 其可以明顯減少TC、TG、LDL水平, 提高HDL水平, 存在明顯抗炎癥反應。他汀類藥物主要對膽固醇代謝時的關鍵酶起到作用于從而達到調節(jié)脂代謝效果, 經研究資料研究發(fā)現[4], 他汀類藥物可以起到降低血脂作用, 而且能夠抗炎, 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 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良好穩(wěn)定效果[5]。術前予以他汀類藥物能夠顯著減少血脂水平, 穩(wěn)定斑塊, 能夠提高血管內皮細胞保護效果, 由此使得術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下降。有研究顯示[5], 早期應用他汀類調脂藥強化預處理更早更多獲益可能是由于其抗炎、抗氧化應激、抗血栓形成、擴張冠脈微血管作用的多效性。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療效顯著安全可靠, 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李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手術前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的應用探討.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0, 10(1):109.
[2]劉剛.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臨床分析.當代醫(yī)學, 2011, 30(17):8.
[3]丁超.超短期辛伐他汀強化治療對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的影響.臨床誤診誤治, 2011, 3(24):22.
[4]李森.阿托伐他汀對進展性腦梗死進展時間及神經功能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雜志, 2010, 13(1):22.
[5]盧迎宏.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的強化治療的效果評價.當代醫(yī)學, 2011, 30(17):21-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061
2014-11-12]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安鋼職工總醫(y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