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月媛
時間管理的研究最早是源于企業(yè)管理界,時間管理的研究已經經歷了四代,之后教育界也關注到時間管理的研究。我國學者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晚于國外,但近些年來很多學者關注到教育領域的時間管理問題,尤其是2001年黃希庭等人編制了《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后,有關時間管理傾向的研究迅速增多。目前,我國的研究更多的是在時間管理傾向,對于時間管理能力的研究很少。研究的對象也多是大學生,對于普通高校研究生的研究較少。
時間是特殊的資源,研究生放棄畢業(yè)后工作其機會成本更高,因此時間對于研究更具有特殊意義。提高研究生的時間管理能力能夠使其更加合理的計劃和控制時間、有效安排與運用時間。
本研究以河北省一所普通高校的500名在校學術性研究生為調查對象。樣本涵蓋了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5個學科門類12個專業(yè)。從年級構成上,一至三年級的研究生數(shù)大體平均;性別、工作過與否因素采取了隨機選取形式。在實際調查中,發(fā)放問卷500份,收回468份,有效率為93.6%,一至三年級收回有效問卷分別為165份、171份和163份。
本研究采用的測量工具是在前人編制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的《研究生時間管理問卷》,本問卷共有24個項目,包含兩個維度“個體時間管理行為”和“個體時間管理意識”。其中一個維度“個體時間管理行為”包含四個子維度“目標明確、執(zhí)行高效”,“時間安排合理”,“做事規(guī)律有條理”,“靈活掌控時間”;另一個維度“個體時間管理意識”包含兩個子維度“時間觀念”和“自律性”。量表采用結構式問卷,具體為Likert scale-5。對該量表進行信度檢驗,α系數(shù)為0.91,說明該問卷具有很好的信度。
根據對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468名被試總平均分為3.28,說明普通高校研究生的時間管理能力總體水平較高??傮w而言,“個人時間管理行為”維度得分要高于“個體時間管理意識”。本文分別從24個項目中得分最高和得分最低的2個項目進行分析。①均值得分最高的是關于靈活掌控時間的一個項目(均值3.78),即:“我的時間表有一定的靈活性,學習娛樂能夠平衡”。這表明普通高等學校的研究生,自己的時間比較充裕,時間管理靈活性較強。②排在第二位的是關于時間觀念的一個項目(均值3.67),即“我認為一個人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有很重要的意義”。表明普通高等學校的研究生對時間的重視程度較高。③排在倒數(shù)第二位的是自律性的一個項目(均值2.05),即“面對娛樂項目,能按照自己的計劃堅持完成”。這表明,對于大量的自由時間普通高等學校的研究生,自律性較低,懶惰性較強。④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做事規(guī)律有條理的一個項目(均值1.74),即“在生活學習中,我做事井井有條”。表明普通高等學習的研究生對時間管理的行為能力還較低,做事缺乏條理性。
基于性別差異的分析。普通高等學校的研究生的時間管理能力在性別上差異不大??傮w上女生略高于男生,其中個體時間管理行為維度上女生得分略高于男生;個體時間管理意識維度上男生和女生得分差異不顯著。這可能研究生都經過大學的磨練,知道時間的重要性,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基于年級的差異分析。隨著年級升高,普通高等學校的研究生時間管理能力逐漸提升,其中時間管理行為的提升幅度高于時間管理意識。研究生時間管理行為以及時間管理意識一至二年級變化不大,二年級到三年級大幅提升。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任務加重,并且到三年級面臨論文以及工作的壓力,研究生的時間管理能力隨之提升。
基于專業(yè)的差異分析。對被試的5個學科門類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理工科性的普通高校研究生的時間管理能力明顯高于文科性的時間管理能力。不論是個體時間管理行為還是個體時間管理意識都顯著高于文科性的研究生。這可能是理工科性的研究生平時實驗較多。
基于工作過與否的差異分析。參加過工作的研究生的時間管理能力明顯高于沒有參加過工作的研究生。其中,時間管理能力的差別更加明顯,尤其是做事規(guī)律、有條理這一子維度。這可能是參加過工作的研究生,其機會成本要高于沒有參加過工作直接畢業(yè)就讀研的學生,并且能深刻體會學習的重要性,更加珍惜學校的時光。
第一,樹立正確、積極的時間觀念。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面臨著新媒體的誘惑,各種游戲、聊天軟件豐富多樣,“低頭族”現(xiàn)象在學生中更是明顯。增強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重點是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學生要樹立正確、積極的時間理念。正確的時間觀念的樹立,需要高校的積極配合。可以通過作為軟動力的校園文化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還可以讓優(yōu)秀學生進行一些交流會,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也可以組織一些相關的講座,講解增強時間管理行為和時間管理意識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
第二,樹立明確目標、制定計劃。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理論。研究生在制訂計劃時可以參考該理論。不應目標太高,以免執(zhí)行一段時間,自己覺得太難,打消自己的積極性。目標也不應太低,太低會影響自己的效率,時間沒有能夠充分的利用。另外,目標最好量化,能夠具體的表現(xiàn)出來,比如做多少題,看幾篇文獻。這樣每天能夠具體明確出自己做了什么,自己容易產生成就感,提高積極性。此外,相對于長期,制定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對于時間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高校開展心理輔導。
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高校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學校應該開展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的時間管理心理因素進行輔導。教學生如何高效的利用時間,找出自己效率最高的時間段,哪里浪費時間最多,浪費時間的原因、如何把事情合理排序等等這些時間管理的方法。另外,高校的教師也應該起到表率的作用,教師是學生在學校直接接觸的人,其言行會影響到學生的行為,比如教師要做到上課守時。
第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長期的堅持。學習和生活的點滴很重要,這關系到自己的零碎時間能否利用充分。首先,拒絕拖延,當天的計劃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比如每天定時起床,不給自己賴床的時間,哪怕是兩分鐘。出現(xiàn)拖延后一定要及時的修正,不然,拖延會破壞整體計劃的進程。其次,生活要有條理性,規(guī)律性。生活中自己的物品整理好,也是提高時間管理的重要方面,這樣可以減少每天找東西的時間。
普通高等學校的研究生相比于重點高校的研究生,其時間管理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提高普通高校研究生時間管理行為以及時間管理意識對學生自身以及高校和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是提升專業(yè)能力、社會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具備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是進入社會受到歡迎的重要法寶!(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1]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1,33(4):338 一343
[2]湯露嘉.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問卷編制及其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