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強 (廣州市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510665)
中小學書法教學中的德育探究
高 強 (廣州市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510665)
自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來,書法教育實踐與研究正在各中小學全面開展。本文從書法本體和內涵入手,將德育寓于書法教育實踐中去,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與書法文化價值的認知,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
書法教育;德育;價值;培養(yǎng)
(一)德育的含義
所謂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道德規(guī)范對受教育者心理或思想上有目的、有計劃地、有組織地、系統(tǒng)地實施積極影響,使之轉化成為受教育者個體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活動。
當前的書法教育要立足本時代教育現(xiàn)狀,發(fā)揮其在教育中的德育作用。
(二)德育的價值
《綱要》求學生們在初步了解中國書法,初步掌握書法的的一些基本知識和理論,認識書法史上的重要書法家、書跡;同時通過欣賞和臨習碑帖名跡,熟悉書寫的基本工具,提高書法的欣賞能力,提高文字的書寫水平。但對于書法本體所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內涵或對個人產生的修為提及不多。
以往的中小學書法教學,也大多通過熟悉書寫的基本工具臨習碑帖名跡,重書寫技能的錘煉與完善,忽視了書法背后文化知識的汲取和德育的培養(yǎng)。學習方法較為單一,這不僅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了書法教育的效果,阻礙了書法教學的進程,也是一種舍本逐末的現(xiàn)象。
德育工作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保證作用。德育作為五育之首,它蘊涵于各科的教學之中,書法教學亦不例外。單純的德育道理,在學生聽來,往往感到枯燥無味,若在書法教學中滲透著對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印象會更深,效果也會更好。
(一)在筆法中體現(xiàn)德育
1.中、側和藏、露
古人云:“唯筆軟則奇怪生焉”,1由此則產生了中鋒、側鋒用筆,楷書用筆多用中鋒,堂堂正正,起收轉折,一絲不茍,學習楷書用筆,可以使學生形成始終如一,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這有利于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另外,中鋒用筆也與古人講的中庸之道不謀而合,表現(xiàn)出了“中和”的美的理想。顏真卿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精神的化身,他的運筆以中鋒為主,含而不露,有一種豐厚、雄渾、正大光明的氣象,對于“度”有很好的把握。
筆鋒也有藏露之分,藏鋒寫字圓勁厚重,書法上稱為“藏鋒以包其氣”。露鋒用筆多的筆畫,感到飄舞活潑。一般寫字用筆以藏鋒為主,露鋒為輔。這些可以引申教育學生不要鋒芒畢露,古人講君子藏器。
2.方筆和圓筆
在執(zhí)筆運行時,點畫在外形上呈現(xiàn)兩種形狀,一種是在起止轉折的外形上呈現(xiàn)圓轉的弧形,圓勁不露筋骨,這種用筆稱作圓筆。一種是在起止轉折的外形上呈現(xiàn)方硬的棱角,這種用筆被稱作方筆。這種方圓的筆法可以引申為做人處事之道?!胺健笔亲鋈酥荆翘锰谜鋈说木窦沽?,對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決定人生成敗的是品格。“圓”是處世之道,處理問題考慮實際情況,達到彼此和諧。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通過不同筆法技巧的練習進行擴展講解,從而引申出德育的培養(yǎng)。
(二)在結體中體現(xiàn)德育
漢字的結體,也稱為間架結構,具有耐人尋味的意趣,無以倫比的美感,這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中小學生以學習楷書為主,教師在教學間架結構時,不應該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挖掘蘊含的德育因素。
1.分間布白
王羲之在《筆勢論》中提到:“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wěn)”。2《書法經緯》中提及:“分間布白的訣竅是:分間布白,著意布置,疏密停勻,上下平齊,等半間對,遠近得宜,闊狹相應,長短合意?!?
古代書論中分間布白的理論映射出許多人生態(tài)度和哲理,遠近宜勻,自然平穩(wěn)可以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平等,和諧穩(wěn)定。漢字空間處理勻稱的特點也可以引申為人人平等,平等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關系、人對人的一種態(tài)度,是人類的理想之一。長短合意可解釋為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要做到適可而止,把握好度,過猶不及。用這種理念去教育學生,既學習了漢字分間布白的規(guī)律,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一種健康的審美情趣,一舉兩得并印象深刻。
2.俯仰避就
《歐陽率更書三十六法》中說:“避就,避密就疏,避險就易,避遠就近,欲其彼此映帶得宜,又如廬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當相同,府字一筆向下,一筆向左,逢字下辵拔出則上必作點,亦避重疊而就簡徑也?!?
漢字帶有偏旁部首的組合的寫法要求穿插避讓,比如許多偏方部首的寫法如單人旁,草字頭,三點水旁,提手旁,這些偏旁部首,大多由獨體字演化而來,如單人旁就是將“人”字的捺畫變?yōu)樨Q畫。這樣,在與其它結構組合時,作為偏旁的單人旁就占據(jù)了次要的位置(如“位”字,左邊單人旁在書寫時較小,為的是避讓右邊的“立”字,使“立”字成為這個字的主體,學生剛開始書寫漢字時,不懂得避讓的道理,寫的松散。我們在講解時,可以通過這種“結構上的避讓”產生美感,引申到“做人的避讓與謙遜”也會產生美好的道德,表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和哲學的“禮、讓”之風。
蘇東坡說:“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5學習書法必須要精神專注,細致精微,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一點一畫的運筆方法,到字體的間架結構,一絲不茍,看到精確微妙變化,學習書法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沒有堅強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換言之,書法學習正是鍛煉毅力,培養(yǎng)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一種途徑,在我國的書法發(fā)展史上,曾經出現(xiàn)過許多藝術大師,如:王羲之、顏真卿、米芾、歐陽詢、懷素、文征明……,他們各具風神,其勤奮好學,意志堅強更是學習的榜樣。教學中,教師穿插他們的勤學故事,激勵學生,上課時教師旁征博引,使課堂教學避免了空洞的說教,有了生機,激勵了學生。當然課上教師侃侃而談,來自教師課下的精心準備。
綜上所述,教師在訓練學生書寫技巧和書法知識的過程當中,要精心準備與教育學生始終不忘德育的培養(yǎng),使書法成為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提高學生道德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最好的方式之一。從而深刻認識書法對于當代青少年的獨特意義所在,讓書法藝術的精髓在全國中小學生以及社會中真正得到傳承。
注釋:
1.《歷代書法論文選·蔡邕·九勢》.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6.
2.《歷代書法論文選·筆勢論十二章·教務章第七》.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33.
3.施子清.《書法經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132.
4.《歷代書法論文選·歐陽詢·三十六法》,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99.
5.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p>
高強(1988.12.24-),男,籍貫:山東省淄博市,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書畫與圖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