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應 (江蘇省無錫市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 214000)
中外動畫影片中熊貓形象的差異
韓天應 (江蘇省無錫市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 214000)
動畫影片中的熊貓在中外創(chuàng)作者手中呈現(xiàn)出巨大的形象差異,這是中國與西方傳統(tǒng)文化、思維角度存在根本性不同的外在展示。研究中外動畫中熊貓形象的差異旨在找到造成差異的根本原因,了解中國動畫創(chuàng)作的優(yōu)勢與不足,充分借鑒國外優(yōu)秀動畫影片的經驗與特色,從而創(chuàng)作出獨具中國風格又兼顧各國觀眾欣賞喜好的動畫形象。本文介紹了中外動畫影片中的不同熊貓形象及其差異,分析了造成差異的原因,并就中國動畫影片中熊貓形象的突破提出具體舉措如下:突破思維局限;劇本創(chuàng)新;技術優(yōu)化。
中外動畫影片;熊貓;形象差異
熊貓,世界上最瀕危也是最受全球各國人民喜愛的動物之一,作為一種符號化的典型代表經常被用于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比如北京亞運會和奧運會的吉祥物都有熊貓的形象。這種外表滾圓、行動稍嫌遲緩的動物經過夸張和演繹不斷出現(xiàn)在藝術作品中,成為拓展人類想象空間的媒介,而動畫影片中的熊貓則因其或憨直、或可愛、或搞笑的形象贏得無數(shù)影迷的歡迎。
(一)中國動畫中的熊貓形象
中國動畫中最早出現(xiàn)的熊貓形象當屬20世紀中后期的動畫電影《熊貓百貨商店》《小熊貓學木匠》。這兩部早期的國產動畫影片分別采用了傳統(tǒng)國畫手法和剪紙造型塑造熊貓的形象,色彩鮮明柔和,無論是主角熊貓還是其他配角動物形象都十分生動可愛,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
進入21世紀前后,由于日韓與美歐動畫的大量進口,中國動畫影片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熊貓的形象也發(fā)生了比較明顯的轉變。1996年制作的動畫《熊貓京京》是一部冒險題材的影片,講述的是熊貓京京為了躲避追殺而在世界各地逃亡尋找熊貓樂園的故事,這部影片中的熊貓形象沿用了一貫的寫實風格,但在京京額頭上點了紅點,又穿上了經常改變顏色的小短褲,京京的形象非常接近一個學齡前兒童。2006年,第一部3D制作的熊貓題材動畫《巴布熊貓》誕生,這部影片中的熊貓采用了絨毛玩具的造型,比較接近現(xiàn)實中熊貓的體態(tài)。2011年中國與德國合拍了動畫《熊貓總動員》,又是一部冒險題材的影片,主角熊貓潘迪與朋友們開展了一系列冒險活動,熊貓的形象仍以寫實為主,這也是一部3D制作的動畫影片。
(二)外國動畫中的熊貓形象
相比中國動畫中頻繁出現(xiàn)的熊貓形象,外國動畫電影中以熊貓為題材的故事相對較少,最典型的應當是好萊塢的《功夫熊貓》。好萊塢利用了極其先進的3D技術打造出一個高度擬人化、精巧、細致的熊貓形象,雖然身材圓胖,但動作靈活,表情夸張,具有典型的美式動畫角色的特征。
(三)中外動畫中熊貓形象的差異
1.中式寫實與美式擬人的差異
中國動畫影片中的熊貓形象基本上采取以寫實為主、夸張為輔的創(chuàng)作原則,動畫中的熊貓雖然也有喜怒哀樂等情緒表現(xiàn),但面部表情變化相對較少,且變化幅度較小。就如同中國人不習慣情緒過分外露一樣,動畫中的熊貓形象也承襲了原產地國家的人們的情感表達特點,言行舉止相對含蓄內斂,夸張程度有限。與之相反,好萊塢動畫則延續(xù)了《貓和老鼠》《大力水手》等美式角色形象特點,“阿寶”從面部表情到肢體動作的幅度都很大,角色的情緒展示猶如過山車般劇烈,使阿寶的性格特點更為突出。
2.熊貓形象背后承載的文化主旨的差異
雖然是動畫影片,但中國對于文化娛樂事業(yè)一以貫之的“寓教于樂”的指導方針要求影視制作同樣需要承擔起宣揚“主旋律”和展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義務。因此,國產的熊貓題材動畫影片中或多或少都有著這種精神風貌的影子,尤其是早期拍攝的《熊貓百貨商店》和《小熊貓學木匠》更是如此。盡管后來的國產動畫中逐漸淡化了這樣的主旨要求,但在《熊貓京京》《巴布熊貓》等影片中仍然突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褒揚的勇敢、堅強、無私無畏等民族精神。
而好萊塢的熊貓則承載了“美國夢”的典型元素,比如個人奮斗、小人物也能成就大事業(yè)、個人英雄主義等等。熊貓阿寶作為一個底層小市民的代表具有眾多普通人的性格中貪吃、膽怯、怕困難等缺點,但它也具備堅持不懈、勇于戰(zhàn)勝自我、善良、友愛、誠實、坦率等諸多性格優(yōu)勢。《功夫熊貓》也可視作是一個小人物實現(xiàn)“美國夢”的動畫故事。
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東西方傳統(tǒng)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中國歷史上受儒家、道家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遠,強調天、地、人的和諧統(tǒng)一,因此中國文化中宣揚和肯定的往往是集體主義、與自然共生共榮,對于個人的價值和意義的重視程度相對不高。中國人非??粗厝伺c他人、人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交流,認為應與周邊的人、事、物融洽相處。表現(xiàn)在文化作品中就是人身處于社會和集體,應顧全大局、為社會、集體盡職盡責,特殊情況下應棄“小我”而?!按笪摇钡取R虼?,中國動畫影片中的熊貓往往塑造成具有眾多優(yōu)秀品質,能夠與他人和環(huán)境和諧共處,或者通過與他人和環(huán)境的共同努力實現(xiàn)一個偉大目標等形象。
而美國作為一個海洋國家的典型代表,其國家文化中宣揚的是“人定勝天”,人類是自然的主宰,個人意志和價值具有崇高地位等內容。因此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產品中常常突出個人對他人、對環(huán)境的重要影響,這也是美國的影視文化產品中創(chuàng)造出大量具有超能力的英雄人物的原因之一?!豆Ψ蛐茇垺分斜M管存在自幼習武且各有一身特異武功的“蓋世五俠”,但最終都成為了半路出家的胖熊貓的陪襯。
(一)突破思維局限
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社會背景下,中國動畫影片創(chuàng)作者應努力挖掘其他國家動畫作品的特色元素,盡量跳出傳統(tǒng)創(chuàng)作模式,突破思維局限,開創(chuàng)更加廣闊的創(chuàng)作天地。就中國動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視角而言,多年來的中國動畫著眼點常常膠著于低幼化受眾的觀影感受,不管《熊貓百貨商店》還是《熊貓總動員》,似乎總是難以擺脫拍給孩子看的固定思維模式。影片中的熊貓形象雖然也活潑、可愛,卻總帶著稚氣,似乎創(chuàng)作者唯恐孩子看不懂,故意要將作品氛圍調低到幼兒園或小學的水平,這樣一來對成人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反觀國外大量優(yōu)秀動畫影片基本都能實現(xiàn)老少皆宜,比如美國的《貓和老鼠》,影片挖掘的是具有普世性的人性特點加以擴大和夸張,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受眾都能領會其中的幽默元素。而曾經風靡中國的日本動畫《名偵探柯南》或《火影忍者》等劇雖然以青少年的形象作為主要角色,但拍攝視角卻著眼于成人受眾。中國動畫應當努力汲取這些外國動畫創(chuàng)作的思想元素,比如對熊貓形象的創(chuàng)作盡量向人的形象靠攏,象是給熊貓穿上西服套裝,拎著公文包,扮作一個上班族,演繹一段都市白領工作與生活的軼聞趣事等等。
(二)劇本創(chuàng)新
動畫影片盡管不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演員進行角色扮演,而是通過塑造各類卡通形象代為展示,但這絕不表示動畫影片的劇本可以粗制濫造。相反,優(yōu)秀的劇本故事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角色形象塑造的不足,好的故事才是真正吸引觀眾的根本。觀眾看動畫影片時雖然會被搞怪夸張的角色形象吸引,但若影片故事本身乏味,同樣無法得到觀眾的首肯??v觀國內熊貓題材動畫影片的劇本創(chuàng)作,或者說教意味濃重,或者劇情簡單直白,觀眾看了開頭就基本知道了結尾。這樣的劇本即便由最生動形象的角色進行演繹,也會由于平淡無奇的故事內容而讓觀眾反感。熊貓在現(xiàn)實中的形象雖然又胖又笨拙,但以熊貓為角色形象的動畫影片的劇本是否可以講一個外表是熊貓,內心卻似狐貍的熊貓偵探的故事呢?比如那個身材矮胖卻精明過人的《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的偵探“波爾”,或者讓一個胖熊貓演繹一段“羅賓漢”式的俠盜故事也未嘗不可。
(三)技術優(yōu)化
動畫技術長期以來以二維模式一統(tǒng)天下,從表現(xiàn)效果上看,二維動畫尤其擅長表現(xiàn)人物(角色)的表情、肢體動作或者通過夸張與變形營造幽默風趣的情節(jié)。早期中國熊貓題材的動畫《熊貓百貨商店》和《小熊貓學木匠》采用的均為二維技術制作。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三維動畫逐漸開始顯現(xiàn)其特有的優(yōu)勢。三維動畫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表現(xiàn)真實場景,例如背景縱深的透視變化、光影的轉換、宏大的背景場面、人物或動物的毛發(fā)以及水、云、霧或爆炸等效果。近年來制作的《熊貓總動員》就是在3D風靡全球的大背景下以三維技術完成的動畫影片,這使得熊貓形象顯得更有時代感和時尚感。
二維動畫中人物(角色)依賴手繪的創(chuàng)作模式,繪畫者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在動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融入更多藝術成份。當人物(角色)面部或肢體動作中出其不意地突然變形時,往往可以在瞬間爆發(fā)出巨大的“笑點”,使觀看者捧腹,這種夸張和幽默是以“真實”見長的三維動畫難以企及的。誠然,三維動畫在表現(xiàn)諸如戰(zhàn)爭、災難、大量人群(群眾角色)聚集等方面擁有著二維動畫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其準備工作的繁瑣和高昂的投入也是與其完美表現(xiàn)效果的同時存在的問題。因此,將二維和三維動畫在制作過程中有機結合不失為一種既深入刻畫人物(角色)又真實展現(xiàn)環(huán)境、既充分提高制作效率又盡量控制制作成本的有效舉措。
中國動畫創(chuàng)作團隊應當充分發(fā)揮二維動畫擅長表現(xiàn)角色性格及其展現(xiàn)的高超藝術特性的長處,同時有機結合三維動畫擅長表現(xiàn)真實、宏大的場景和相對抽象的概念性事物的優(yōu)勢,以三維動畫彌補二維技術缺乏表現(xiàn)更強透視效果的場景刻畫的缺陷,以二維動畫描繪豐富生動的角色引領三維制作的背景以展現(xiàn)作品深刻的主旨。從而不斷提高包括塑造熊貓形象在內的國產動畫影片整體制作水平,努力促進國產動畫影片在藝術性和技術性方面的全面、均衡、快速發(fā)展,使國產動畫具備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熊貓作為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典型形象多次出現(xiàn)在國內外動畫影片中,由于東西方文化背景的根本性影響,熊貓形象也展現(xiàn)出東方式的含蓄與西方的夸張搞怪之間典型的差異。以好萊塢為代表的西方動畫產業(yè)由于發(fā)展歷史長、資金與技術雄厚,在動畫制作上處于領先地位。中國的動畫創(chuàng)作團隊應在繼承中國動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基礎上汲取西方動畫制作精良、表現(xiàn)力強的經驗,創(chuàng)作出更具中國民族特色的動畫熊貓形象及其他動畫角色,使中國動畫走一條更具自身民族特色的制作道路。
[1]王紅.論動畫角色視覺形象的設計原則[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09(3):110-111.
[2]李娜.動畫角色造型設計的相關問題探究[J].大舞臺,2011(2):92.
[3]葛玉清.對中國動畫電影的反思與展望[J].電影評介,2010(3):14-15.
[4]姜賓虹.動畫角色表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J].中國美術學院.2011(7):238
[5]高路動畫.山回路轉不見君 —水墨動畫《山居吟》項目制作流程高路畫[J].北京 :數(shù)碼設計雜志社,2010,04(92):50—78.
韓天應,女,1986年出生,漢族,江蘇省無錫市,碩士學歷,講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動畫。工作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